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回忆先辈 > 内容正文

追忆伯祖父彭德怀
来源:人民网   2019-10-30 15:20:43

  我家祖祖辈辈世代务农,家境清贫。1898年10月24日,伯祖父彭德怀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峰下彭家围子里这个清贫的农民家中。

  伯祖父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从贫苦的农民儿子成长为彪炳千秋的共和国元帅,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本色,至死留下遗言:要把自己的骨灰埋在家乡的泥土里,上面栽棵苹果树。终其一生,伯祖父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勇敢的农民的儿子”。

  伯祖父8岁丧母,稚嫩的肩头就挑起了养家的担子。他砍柴换米,总是饿着肚子上山。从10岁到12岁,给富农看牛,每天割30来斤草,外加担水、推米、舂谷、插秧、扮禾,早起晚睡。冬闲季节,仍回家去卖柴,挑脚。到13岁时,一家生计仍无法维持,伯祖父只得离开家门,到离家不远的黄碛岭土煤窑做车水工。矿洞里潮湿阴暗,充满污臭的味道。为了多挣钱,每天车完水后,伯祖父还要去运一两次煤。但正是这沉重的生活负担,造就了伯祖父吃苦耐劳的坚韧性格,也埋下了他要为穷苦农民寻找活路的种子。

  1910年,湖南连遭蝗灾、水患,遍地饥荒。1913年,湘潭又大旱。富户囤粮居奇,饥饿的农民被迫起来“吃大户”“闹粜”。乌石寨李家瓦屋地主“陈满钻子”家有数年积谷,运到外地卖高价,对饥民却哭穷拒粜。饥民聚集在陈家门口,从清早到黄昏,饥不可忍,涌入院内,挑谷舂米做饭。之后,“陈满钻子”仍不出粜。瘦小的伯祖父爬上屋顶,将瓦推下,露出米仓,众人蜂拥而上,将3间屋瓦推落过半,“陈满钻子”才应允粜谷。半个月后,有人告伯祖父聚众逼粜,官府要抓人。年仅15岁的伯祖父,告别难以割舍的亲人和家乡,连夜离开了乌石。就这样,伯祖父从湖南湘潭的这片穷乡僻壤,带着中国农民反抗悲惨命运的那颗火种,投身到更广阔的社会底层中去了。

  离家后,伯祖父在洞庭湖南滨西林围当上了挑土夫兼伙夫。尚未成年的他,挑着沉重的土担子,跋涉于泥水中,致使他的身躯发育得两肩宽阔而背微驼,性格也是越发倔强寡言。由于残酷的剥削,堤工无法生活,伯祖父参加了停工、罢工活动,被当局认为是“不安分子”而遭驱逐。时年18岁的伯祖父血气方刚,愤而投军。此时的伯祖父在生死线上已是挣扎了10年,饱尝了生活的辛酸,痛恨人世的不平,更铸就了一副不安命的倔强性格。他将生命之根深植于旧中国苦难的农民之中,并为解脱那无尽的苦难奋斗了一生。

  庐山会议后,伯祖父从中南海永福堂移居北京西北郊挂甲屯吴家花园。伯祖父是农民的儿子——他始终记住这点,虽然时代和生活把他推上了革命的生涯,但他内心深处对土地的眷恋,总时不时地浮上来,他还经常和家人半开玩笑地说要“解甲归田”。

  1961年9月19日,伯祖父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要求到农村做调查研究,请求中央允许他先去湖南故乡考察三个月,了解农村情况。他眷注着故土,想要亲眼看看家乡农民的生活情况。毛主席同意了他的请求。11月3日,伯祖父再次回到梦系魂绕的故乡乌石峰下的彭家围子。这里有他苦难的童年,有他儿时的伙伴,有他思念的亲人。伯祖父不知疲倦地接待了2000多来访的农民社员,与他们促膝谈心,问寒问暖。为了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伯祖父就同我父亲彭康志以及两个随行人员,带头开田。伯祖父卷起裤脚,捋起袖子,熟练地挥舞着几斤重的开荒锄头,不停地挖着。他的背有点驼,还真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农。伯祖父回乡一个多月,踏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会见了络绎不绝来访的农民社员,写出了5份农村调查报告。

  伯祖父生于农家,始终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无论是在旧军队中奋战、求索,还是在人民军队中当将军、元帅,他都保持一个农家子弟的质朴和阶级本性。农民是伯祖父的本色,是他伟大人格的象征。

  (彭岳云 作者系彭德怀侄子彭康志之子)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