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常友芳是一位非职业诗人,出生于长沙一个商业世家,外祖父创办的裕孚钱庄曾享誉一时。虽家境殷实,但生不逢时,母亲刚过成人之礼,中国就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今年(按: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母亲盼望看到胜利日那天的庆典。但她老人家没有等到这一天,于2015年2月17日离开了人世,享年93岁。在抗战胜利日来临之际,发表母亲的这一组抗日诗歌,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
1938年“文夕大火”后,省立第一中学迁徙到安化七星街(今属涟源),母亲在那里读完了高中。50年后她与几位老同学,重返七星街,写下了这两首《醉花阴·忆省立一中抗战时期安化七星街岁月》:
劳燕东西离别久, 情系涟河柳。旧雨梦魂萦, 雨泪盈盈, 点点灵犀守。七星岁月堪回首,人约黄昏后。相聚苦甜中,蚕老丝绵,欲醉无多酒。
涟水滔滔暗昏晓,旦夕烽烟绕。学子踏征程,载月披星,又被啼鹃恼。流水高山琴共抱,杏苑春来早。问字子云亭,黾勉殷勤,桃李丛中笑。
1944年,母亲与父亲刚结婚不久,长沙沦陷,父母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逃难旅程,他们经衡阳、永州、桂林,辗转到贵州。
抗日战争时期陈先枢父母逃难至贵州留影
1945年5月在贵州湘雅医院(长沙湘雅医院战时迁到了贵州)生下了我,给我取名“先枢”,“先达之枢”谓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父母“漫卷诗书喜欲狂”,立即启程回长沙。母亲抱着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我,经沅陵回到了家乡。在沅陵时,曾在逃难到此的叔爷爷陈嘉李(清代方志学家陈运溶之子)家小住了几日。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母亲作《抗战诗抄》追忆了抗日逃难的一些片断,录4首如下:
长沙文夕大火
讹传误令毁潭州,一炬成灰泪不收。
贾傅祠堂鸦乱噪,定王台阁鬼啁啾。
西窗玉笛弦歌绝,杏苑金钟梦影浮。
不死民魂虽三户,书生蹈火挽神州。
烽火别长沙
家亡国破路漫漫,野火孤星夜未阑。
败壁残垣滋盗寇,痛心疾首别乡关。
狂风折舵迷烟雾,乱石冲舟陷险滩。
夜雨敲船人哭泣,不须恶梦也心酸。
逃难衡阳
敌骑肆虐再而三,转徙流离力已殚。
雁到回峰栖旧垒,人羁蒿里尽愁肠。
餐风宿露饥肠断,戴月披星病体寒。
鼓角声声天暗淡,萧条市井不堪看。
衡桂途中
秋风飒飒闻哀雁,落日萧萧过九嶷。
泪洒车厢残月落,伤心凭吊舜王碑。
永州市上无鸡犬,冷水滩头有弃尸。
回望故乡千里隔,天涯飘泊到何时。
1994年父母金婚之际,母亲写《蝶恋花寿老伴七十五岁生日》二首,词中再次回忆了抗日逃难时“日寇狂轰,常以身相护”的情景,词曰:
喜看松梅双鹤舞,庆过金婚,又献蟠桃脯。岁月悠悠云共雾,难忘最是风和雨。月黑天昏烽火路,日寇狂轰,常以身相护。浪迹天涯家何处,一瓢一饮亲相顾。
革命征程人独旅,望断星河,七夕良宵误。鸿雁数行来复去,更残漏尽情难诉。盼到明时花万树,缕缕情丝,再谱齐眉赋。君绘山川吾觅句,此中滋味谁能悟。
诗人李素文评曰:“此词以风雨绘景,以患难抒情,回肠九转。第二首提到文革时夫妻被人为隔离,离情别绪,误良霄,盼鸿雁,缠绵婉曲。直到明时,繁花似绵,夕照青山,白头偕老,吟诗作画,尽得其乐。”
作者:陈先枢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