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回忆先辈 > 内容正文

海口三江一块65年前的烈士牌匾背后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日英烈故事
来源:海南日报   2019-12-14 16:09:01


  “人民战士”的牌匾多处边角已斑驳破损。

  林长彬(右一)等人在翻阅《广东省琼山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查证英烈名册。

  这是一块65年前制作颁发的木质牌匾,匾上多处边角早已斑驳破损,数个泥金题字也已模糊脱落,唯独居中的“人民战士”依旧清晰,且字迹苍劲有力,虽年月已久远,但牌匾背后的故事依稀可寻访。

  3月底,56岁的海口市民林长彬在三江农场长久村探亲时,意外寻获这块尘封多时的抗日英烈牌匾,并辗转寻访出一段鲜为人知的“一门两英烈”往事。自此,上个世纪40年代,在海南抗日战争中,海口三江林天芳、林天芬兄弟俩浴血奋战牺牲的事迹也逐渐浮出水面,恰逢清明时节前尤其值得追思。

  睹物思人

  一门两位英烈

  “真没想到,在两个叔公牺牲了半个多世纪后,这次我居然能意外寻获到这么有纪念价值的牌匾,太珍贵了!”上周,手捧着那块有多处斑驳、虫蛀的木质牌匾,出身于军人家庭的林长彬对这块牌匾尤为珍惜,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还不忘细心地将虫蛀窟窿里的污垢一一剔除,然后将牌匾摆放至办公室箱柜高处珍藏着。

  这块牌匾是用老荔枝木的完整切面制作而成,长约1米,宽0.4米,厚约0.02米,双手捧起,显得沉甸甸的。牌匾正面居右用竖体题字“林天芳烈士”,居中则用较大号字体题为“人民战士”,顶上还有“一大四小”五颗五角星,左侧落款为“中共琼山县委员会、琼山县人民政府”,落款时间依稀可辨为“一九五三年□月□日”。

  “亲兄弟,大的叫林天芳,小的叫林天芬。”68岁的林树平是海口市三江农场长久村村民,也是林长彬的舅舅,他清楚地记得,自孩提时,村里祖厝的门楣高处悬挂着两块牌匾,外形大小几乎一样,唯独匾上题字一个为“林天芳”,另一个为“林天芬”。然而,随着年月流逝,“林天芬”的牌匾被虫蛀得越来越严重,再加上祖厝多次翻修的缘由,“林天芬”牌匾不见了,而“林天芳”牌匾则被存放至平房杂物间里,在尘封多年以后,直至此次被林长彬意外寻获,这个家族才重新拾起对抗日英烈往事的回忆。

  “早些年外婆在世时,就曾多次跟我说,家族里有两个年轻的叔公,在海南参加抗日战争牺牲时都才20岁出头,没结过婚,没留下后代,真的很可惜。”林长彬外婆名叫陈琼英,年轻时参加过海南抗日战争。200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时年90岁的陈琼英荣获一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章,次年病逝。

  辗转考证

  发现档案记载

  可是,关于林天芳、林天芬抗日牺牲的往事,海南抗日战争史料有没有记载呢?两位叔公当时担任的是什么职务?又是在哪里牺牲的呢?忠骨又埋葬何方呢?

  为此,林长彬辗转于海南省档案局、海口市琼山区、三江农场等单位寻访海南抗日战争史料,盼着能早日解开这一个个值得追忆的疑团。三江农场民政部门最近找到一本由琼山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编撰的《广东省琼山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上面清楚记录着林天芬出生于1922年,籍贯为三江农场新埠区长久村,1940年参加琼崖独立总队(琼崖纵队的前身),1944年在文昌县战斗牺牲,牺牲前的职务为琼崖独立总队一支队班长。除此之外,没有更详细的记载。

  同为长久村烈士的还有林天仁,出生于1920年,1939年参加第三区工作,1941年在琼山县新驱马三湾被敌人杀害,牺牲前职务为琼山县第三区党支委;经查证,林天仁牺牲时也未婚未育。

  该《英名录》还记载着,全县共有3640名烈士,其中,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7月6日以前)牺牲的烈士有995人,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牺牲的烈士有1979人,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牺牲的烈士有558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日以后)牺牲的烈士有108人。

  可让人费解的是,几经翻阅,在该《英名录》上始终未能找到关于林天芳的记载。

  民间寻访

  哥哥炸桥牺牲

  据林树平回忆,大约在20年前,他在镇墟开三轮车载客,有一次,南山湾村一老人乘车回村,该村与长久村相隔两三公里,一路上,两人搭话闲聊,却意外地聊出关于林天芳牺牲前那一幕的情景。

  大概是1942年前后,这名老人当年还不到10岁,在南山湾村外山坡戏耍时突然听闻一阵枪声,吓得他躲在灌木丛里,待枪声停下许久,他才慌乱地跑出来,看到山坡上死了至少几十个人,有穿日本军服的,也有抗日战士。这名老人说,他当时看到,平时熟识的“芳哥”(林天芳)腹部流了很多血,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但在几年前,这位老人已过世,一时似乎难以印证。

  “按这个牺牲地点来推测的话,林天芳应该是在那场炸桥战斗中牺牲的。”今年50多岁的黄闻山,曾在三江农场负责民政工作10多年,由于三江地区属于革命老区,再加上自己是退伍军人的缘故,黄闻山平时在下乡进村工作的同时,不忘搜集一些革命抗日战争故事,其中就有一段关于“炸桥”战斗的往事。

  据黄闻山介绍,上个世纪40年代初,日军有一支独立小分队驻守在三江后坎村,与南山湾仅一条小溪之隔,不时会派兵进村“扫荡”。为了方便卡车运送军事物资,日军还在小溪上修筑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桥梁。为了切断日军这条供给通道,三江革命老区酝酿“炸桥”计划,并成功炸毁了这座桥梁,但被赶来的日本军队开枪射杀,当场有多人英勇牺牲。

  “参与炸桥战斗的烈士遗骨,应该是就近、就地埋葬,但没有看到墓碑。”黄闻山推测,时隔半个多世纪,现今,溪水依旧潺潺,当年那座炸毁的桥梁桥墩依旧搁置在小溪中央,岸边水草也早已齐人腰身,长势茂盛。

  “不忘初心,他们既是我们的亲人,更是革命先辈,清明时节,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年浴血奋战的英烈们。”凝望着这块斑驳陈旧的英烈牌匾,后辈林树平、林长彬又陷入了沉思。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