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龙河边旧县村,参加过“北伐抗战”的黎行恕将军,被程思远称为“犹时刻不能忘怀也”
从阳朔县城出发,骑着自行车,沿遇龙河溯流而上,不到半小时,就到了白沙镇的旧县村。
旧县村有许多青砖黛瓦、翘檐飞角的老房子。近些年,一位名叫疯子鹰的南非人,对村子里一些即将坍塌的老房子进行修缮推广,成为了著名的“秘密花园”酒店,引起当地村民的效仿。一时间,旧县村成为遇龙河边有名的乡村旅游点。
黎行恕将军。(翻拍)
据史料记载:“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阳朔县置归义县,建县城于此。唐贞观元年(627年)归义县复并归阳朔县,县城遂废,今仅存遗址。”
在旧县村,记者见到了老宅的门前,有许多清代为考中的举人而修建的拴马桩。还有清代的“忠信同修”、“进士”、“文魁”、“武魁”的牌匾。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以前这样的牌匾很多,后来陆陆续续被偷走了,就剩下这几块了。”
在村里的拴马桩旁,记者发现著名社会活动家程思远于1991年题写的“抗日将领黎行恕”的纪念碑,下面是黎行恕的简介。
碑刻的背面雕刻着一块大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纪念章的下面写着“本纪念章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题写章名,颁发给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这段话的下面篆刻着1992年3月程思远给照莹同志的信,上写“令尊黎行恕将军,北伐抗战,卓著功勋。今日回顾他的业绩,犹时刻不能忘怀也。”
在旧县村前的黎氏宗祠里,发现黎行恕的相片和程思远题字的复印件镜框,旁边有黎行恕将军的简介。
村里的村民告诉记者,黎行恕是旧县人,碑刻是前几年树立的,祠堂里的像,也挂上去时间不长。
抗战时,黎远淦曾经逃难到父亲所在的部队,但父亲军务繁忙,没能见上一面
2015年,记者在白沙镇上找到了黎行恕将军的后人:儿子黎远淦和孙子黎兆宇,他们跟记者聊了起来。
已经78岁的黎远淦仍然还有近1米75的个头,浓眉,丹凤眼,背不驼耳不聋,精神头还很好。白沙镇政府的小黄介绍,黎老每天都还要到镇上的体育场投上80个空心篮。
黎远淦和儿子在白沙镇经营着一家农药化肥店,在旧县村还有一个度假山庄。
“我自己对父亲印象不多,因为1938年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参战去了。我和母亲住在桂林,与父亲一直是聚多离少。记得父亲个子挺高,至少也有1米75,平时很注重仪表,即使在家里穿着日常衣衫,也很讲究。”黎远淦回忆说。
抗战期间,桂林疏散,黎远淦和母亲等人,经贵州逃难到当时黎行恕部队的所在地百色时,作为部队家属得到了接待。不过由于军务繁忙,即便是近在咫尺,黎远淦和母亲还是未能见到父亲。
大约直到1945年,黎远淦在南宁才和父亲见了面。在他的印象中,父亲十分严肃,不苟言笑。
抗战胜利后,黎行恕回到旧县老家,呆了大半年,专门教俩儿子读书写字。
“父亲对写毛笔字要求特别严格,这也给我以后写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父亲不开玩笑,批评严格,我们小孩子当时都有点怕他,生怕做错了事挨骂。平时我们吵事也被父亲打过,不过下手也不太重。”时至今日,即便长期不写毛笔字,黎远淦提笔蘸墨也能苍劲挥毫。
1949年3月3日,黎行恕病逝于桂林广西省立医院。这一年,黎远淦只有11岁。
黎行恕育有两子三女,除了排行老二的哥哥在文革期间去世外,黎远淦和移居香港、美国的姐姐妹妹现在也经常联系。
从书中慢慢勾勒父亲的一生:黎行恕曾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在海南岛接受日军投降
黎行恕去世的时候,黎远淦记得什么都没有留下,家里一贫如洗。一大家人的生活并不容易。
随着年事的不断增长,200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由国家主席胡锦涛颁发的纪念章被阳朔县亲自交给黎远淦。而他对于父亲的追思,也只能从书籍里一点一滴地进行复原。
旧县村,黎行恕的纪念碑。
在《李宗仁回忆录》及程思远的《政坛回忆》,都点滴地提到黎行恕。前两年,《保定军校将帅录》一书出版,黎远淦立刻就买了,慢慢地才勾勒出了父亲的一生。
黎行恕生于旧县村,早年父母双亡,依靠堂叔生活。
先后毕业于广西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三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炮兵科。
毕业后,先后担任湖南军队排、连、营、团长等职。回桂后率部参加击败旧桂系军阀的历次作战,协助李宗仁、白崇禧统一广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外闻名的台儿庄大战中,黎行恕任第五战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是李宗仁指挥该战役取得大捷的主要助手之一,大捷后任170师中将师长,回防广西,参与了桂南、昆仑关等战役,后任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等职。
1944年在桂柳会战中黎行恕奉命撤至黔桂边界与日军对抗,是保卫我国西南各省的一支力量,随后攻克柳州,不久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后,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在海南岛接受日军投降。
黎行恕一生廉洁,家居简陋,酷爱读书,即使在长期戎马生涯中也手不释卷,对数学、哲学和文学甚有兴趣,尤对《四书》颇有研究,当时有“四书军长”之称。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桂林休养期间,曾任西南商业专科学校文学教授。
国家给黎行恕家颁发了抗战胜利的纪念章后,黎远淦就准备给父亲立块碑,“村里人都特别支持我,修建这个碑”,碑刻就建到了老宅的前面,黎行恕的像、简介,程思远的题字,都挂到祠堂里去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