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1937年7月,那是父亲最后一次离开家,俞济时部58师接令调往汉口至信阳间,准备投入战场。
彼时卢沟桥的烽火已经燃遍了华北,为了消除日军沿平汉铁路-粤汉铁路顺势南下侵占全中国的可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上海为起点掀起一场大会战,吸引日军自东向西进攻,利用地形山势的逐级抬高,以山河抗战。
时任第58师174旅少将旅长的吴继光就这样跟随部队离开武昌一头扎进了上海最残酷的战场——被称为血肉磨坊的罗店。
登陆而来的日军在重炮、战车和飞机的掩护下向我军阵地频频发起疯狂的进攻,背后还有舰炮支援。而哪怕是当时最精锐部队的第1军、18军、74军也没有多少重武器,苦守罗店的中国军人所凭借的只有一腔热血这是一场一开局便注定无法胜利的战斗。
死局
日军进攻往往从天蒙蒙亮即开始,先以飞机轰炸为前奏,稍后即退去,再从己方阵地升起载人观测气球,引导海军及炮兵实施二次炮击,最后坦克掩护步兵推进。中国军队的阵地一片火海,守军在一次次伤亡殆尽后丢失阵地,又一次次地趁着夜晚敌人优势装备无法发挥威力,进行反攻肉搏,夺回白天丢失的阵地。
方圆仅两平方公里的罗店无数次被枪炮声、杀声淹没,敌我双方来回拉锯,我军伤亡达数万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吴继光和他的174旅弟兄们一次次扛住了日军陆海空立体火力的进攻,坚守罗店一线近两月。
11月5日,日军第10军在杭州湾北岸之全公亭、金山卫两地登陆,两路猛犯松江,从两翼包抄上海。中国军队腹背受敌,司令部不得不下令淞沪战线向平嘉、吴福线移转,随后总司令部电令第58师、105师及46师扼守青浦线阵地阻击日军,掩护上海方面友军撤退,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双方血战两昼夜,我军损失惨重,174旅奉令退守白鹤港继续阻击日军,掩护主力转移,11月11日,日军主力继续逼进,并在陆、空猛烈火力掩护下,架浮桥渡河西进。为阻止日军渡河,吴继光率部全力阻击敌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激战中,吴继光被敌火炮击中要害,壮烈殉国。
遗志
吴继光旅长殉国几十天以后,从罗店撤回武汉的父亲的勤务兵把这个噩耗带到了武昌,吴志浩和她的母亲周炳华当场就愣住了。那一年,作为吴继光独生女儿的吴志浩虚岁才九岁,父亲不在了,武汉恐怕不久后也会沦陷,一家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还是母亲周炳华拿了主意,带着她的外婆和吴志浩三人离开武昌来到汉口的58师留守处生活。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家乡安徽已经沦陷,58师师长俞济时安排人员将他们经宜昌、常德、长沙、金华,护送到了宁波奉化,交给了胞兄俞济民照顾。
安宁的时间并不太长,没过几年,宁波也沦陷了,虽然吴志浩是在奉化乡下读书学习,但日寇的铁蹄日渐逼近,哪里还有心思读书。父亲阵亡的消息日日夜夜刺激着她,她暗暗下定决心:父亲虽然走了,可父亲的遗志应该由她这个唯一的女儿来继承!1942年,吴志浩决定不再去读中学,跑去了位于浙江宁海的鄞奉游击队无线电通信大队从军抗日,一边工作一边参加无线电技术培训班,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她成为了一名正式译电员。
1945年初夏,日军进犯宁海,部队退到台州的天台华顶山,在山上的寺庙里继续开展工作。40来天以后,那个日子让吴志浩奶奶刻骨铭心,那一天,1945年8月15日,她从收到的电文里译出“日本正式已经投降”的消息,那一瞬间她泪流满面,终于可以把鬼子投降的消息告诉已经在天国的父亲了……
父亲
去年11月,吴志浩奶奶拿出这张父亲1937年在武汉拍的照片告诉我“这是父亲最后的样子”。如今的吴奶奶也是一名我们正在关爱着的抗战老兵了,她说“我没有大的贡献,只有爱国的思想,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我那时候年纪小,没法跟日本鬼子面对面的作战,跟父亲比起来,还差得太远!”
1946年2月,国民政府正式发布公文,追赠吴继光旅长为中将;
1985年4月,国家民政部正式追认吴继光将军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书。父亲殉国48年之后,高高大大的父亲离开家48年之后,变成一张纸回来了……
父亲的尸骨当然找不到了,后来,宁波志愿者联系本地的陵园为吴继光将军立了一个衣冠冢,总算有了一个可以祭拜的地方,吴志浩奶奶说:“将来有一天我走了,也去那个陵园,和我的父亲在一起!”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