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南湘潭县花石镇白龙潭赵家营人,退休后定居长沙。2024年,我收到老家文忠发来信息:“我家有一个瓷盘,是您父亲的东西。”
我细看他发来的瓷盘照片,图上有“寺南主任惠存鐵血團湘潭援滬全體團员敬贈”字样,我的父亲赵拔群曾用“寺南”为名,这盘的确是父亲的。
文忠是族侄长明的儿子,就住在我老家房子的后面。他说:“我祖母帮您家带过您的妹妹会林,您的妈妈给这个盘抵工钱的。”
我想起他祖母叫云嫂,的确在1950年时帮母亲带过妹妹会林。1948年秋,我父亲调任永顺县县长,因不赞成国共内战,弃官后在湖南省立女师教书。我母亲带6个孩子,很辛苦,便把会林寄养到只有一个孩子的云嫂家,工钱是每天给1筒米。我们家一般每月先给30筒米,这样云嫂家就不用等米下锅了。可见我家不欠云嫂工钱,用不着拿个瓷盘抵工钱。我还记得文忠的祖父我们叫云哥,那时经常在我家做零工。
1950年冬,云哥独子长明结婚,按习俗要用一个盘盛红枣、花生、桂圆、瓜子,在唱赞床歌时往新郎新娘身上抛洒,寓意早生贵子。云嫂家没盘,就从我家借了这个盘用。
铁血团湘潭援沪全体团员赠送给作者父亲的瓷盘
不久土改开始,我家被划为地主成分。抄家前夕,一些族人偷偷帮我母亲保存贵重东西。云嫂为了帮我家保存这个盘,就说盘是帮赵拔群带满女会林抵工钱给他家的。
铁血团敬赠父亲瓷盘
我在抗日战争时期听说过铁血团,可他们为何要送这个盘给我父亲呢?为解开谜底,我查阅了很多铁血团的史料。
1931年,父亲因家境困难从湖南大学退学后,应湘潭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校长、堂哥赵子端之聘,任该校训导主任兼教地理。九一八事变后,父亲对日军侵占我国东三省极其愤怒,讲课时声泪俱下,控诉日军罪恶,学生极为感动。一些学生受我父亲影响,纷纷表示要加入抗日组织。1931年11月,湘潭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热血青年组成铁血团湘潭分部,用演讲、发传单的形式控诉日寇暴行,呼吁人们起来抗日救亡,极大激起湘潭民众的爱国热情,不少人捐钱捐物支持铁血团的抗日行动。铁血团感佩父亲的一腔热血,于是敬赠他这个可以留念的瓷盘。
1932年2月,“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后不久,铁血团湘潭分部20余位团员奔赴上海支援抗战,男团员编入作战部队投入战斗,女团员编入救护队救护伤员。他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留下许多感人故事。如男团员陈阿生本是铁匠,负责给战士输送弹药,战友中弹倒地后,他就拿起战友的枪投入战斗,击毙了几名日军,手臂受伤仍不肯下火线。女团员李桂兰不顾日军炸弹在身边炸响,跪在鲜血染红的地上为伤员包扎止血,她说多救一位伤员,战斗就多一份力量。
湘潭人都知道有个书记长叫赵拔群
后来,父亲接受湘潭县政府任命,任湘潭贫民习艺厂改建的民生工厂厂长,并改名赵拔群。其间,父亲曾带头募资在学坪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湘潭民报》多次报道七七事变纪念日父亲在碑前主持阵亡将士公祭。
因办厂很有成就,父亲被好友陈大榕拉入国民党,1938年被省党部指派为湘潭县党部书记长,参与国共合作抗战。之后,父亲在书记长职位上干了8年。这8年,湘潭县换了9任县长,很多抗日大事都是父亲处理的。当年湘潭人不知县长是谁,但都知道有个书记长叫赵拔群。
据1995年编《湘潭县志·大事记》记载,湘潭县党部在父亲的领导下,曾为中共领导的战地服务处湘潭基站、八路军驻湘潭办事处安排住处。1937年,中共地下组织南国文艺社就是在赵氏白龙潭族校里成立的。
1987年出版的《湘潭工商联合会史稿》记载,1938年11月长沙大火后,父亲安排湘潭工商联负责人出面,说服驻军湘潭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师长杜聿明制止了火烧湘潭县城。
父亲对破坏抗战的卖国行为深恶痛疾。《中国共产党湘潭历史》第一卷《湘潭各界人士抗日宣传动员大会在学坪举行》一文里记载了父亲在会上宣读讨汪(精卫)通电后发表抗日演说。
为了培养抗战力量,父亲尽己所能,积极搭建训练平台。1939年,父亲在湘潭白托乡建立抗日战时服务队训练基地。史料有湘潭服务队大力支援抗战的记载。1940年,父亲又在湘潭梅林桥建立国民兵训练场,半年训练结束后,曾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父亲还组建了湘潭“伤兵之友”。1943年暑假,8岁的我随母亲在县党部小住时,看到母亲和很多佩戴“伤兵之友”瓷章的妇女一起,为伤兵洗血迹斑斑的绷带和衣服。晚上母亲还经常为伤兵缝补衣服。
1944年湘潭沦陷前,父亲就在山区为党政机关和学校找好了迁驻地址,并通知工商界和百姓找好迁驻地址,有序疏散,所以日军只是占领了一座空城。沦陷期间,机关照常办公,湘潭中学、新群中学照常上课。父亲牵头组建的受过训练的国民兵遍布全县,保卫乡梓,日军只能龟缩在县城里,全县农民照常春种秋收,乡村小学照常上课。
抗战时期任湘潭花石乡乡长的陈扬焕在其《湘潭赵拔群先生传》里说:“迄至前方战事失利,政府机关内迁,伤兵源源不断,苏浙皖难民蜂拥而来。先生协同县府全力安排文武机关办公场所,设置伤兵接待站及医疗机构,苏浙皖难民分配到乡,按保寄养,于是机关公务得以不辍,地方秩序井然不紊。尤其对日作战,国共弃嫌合作,本为先生多年来之一贯主张,因是对待各党人士,一视同仁,毫无二致。例如中共政论家徐特立多次莅县演讲,田汉、洪深率团来作艺术宣传,无不竭诚协助,殷勤款待。1945年王震率三五九旅过境湘潭,驻军花石乡,先生特腾让住家房屋,供其驻扎。”我记得王震就住在我家,保甲长积极为部队供应大米、蔬菜、鸡蛋,杀猪捕鱼。
抗战时期,父亲子侄不在应征之列,但他仍动员堂弟赵子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动员堂侄赵焕南(赵子端之子)考入航校,动员族弟赵承喜、赵承东应征当兵。赵子毕业后率军抗日,因功升团长;赵焕南驾机抗日,壮烈牺牲;赵承喜在台儿庄战役中英勇杀敌,负伤后截去一腿;赵承东壮烈牺牲。
父亲虽没有直接参加前线的抗日战斗,可他从1932年到1945年间一直以民族大义为重,尽自己的能力协调资源支援抗日战争。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只旧瓷盘,再次引发我对父亲的追忆。瓷盘90多年风雨未改轮廓,就像父亲和他那代人的家国情怀,永远清晰地刻在我们心底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