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回忆先辈 > 内容正文

在那金子的山上
来源:程 瑜   2025-10-21 15:49:10

程瑜在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程潜公馆旧址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已故毛泽东主席一百二十周年诞辰纪念日。时光飞逝,弹指一挥间。距离他老人家的辞世也已过去了三十七年。对于这位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伟人,如今的人们是众说纷纭。我不想在此做任何评论,只想追忆童年的印象,以此来纪念这位伟人。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知道父亲与毛主席的关系非同一般。父亲在领衔湖南和平起义后不久,就应毛主席电邀出席了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7日晚,当火车抵达北平时,毛主席亲自率领其他领导人到前门站(现改造成中国铁道博物馆)迎接。受此殊荣的另一位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宋庆龄女士。

  毛主席在开国大典前后曾不止一次的邀请父亲到他家做客,吃家乡饭、畅谈国事、家事、天下事。他还亲自到父亲下榻的北京饭店看望他,并推心置腹的畅谈了一个上午。在共进午餐后,毛主席还兴致勃勃地邀请父亲同游了天坛。

  解放初期,百废待举。毛主席不仅邀请他到中南海做客,并亲自操浆同游中南海,还邀请他同游十三陵,并视察了官厅水库以及铁路建设等处工程。

  毛主席心思缜密,亲自安排父亲解放后的工作和生活,在中央,他安排父亲担任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地方,他安排父亲兼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湖南省主席。父亲因年事已高,曾多次请求辞去地方的工作,毛主席都没有批准。为了让父亲更好的工作,还为他在北京安排了住处,让他可以方便在北京和长沙两地居住。不仅如此,毛主席深知父亲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戎马倥偬,宦海沉浮,几起几落,无甚积蓄,所以,他在解放初期亲自特批了每月5万斤大米,作为父亲的特别费,以应旧部人士的需求,由他随时支用。毛主席如此重视他顾及起义人员的生活等应急需求,古往今来尚属罕见。

  1952年,国管局为父亲安置了我们在北京的第一个家,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成方街甲12号。有了新家后,我们是全家分三批陆续进京的。程熙是最先到北京八一学校读书的,她比我大五岁。毛主席邀请父亲同游十三陵和视察官厅水库,她都跟着随行。毛主席还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她:“小康熙皇帝”,我那个时候真是很羡慕她。

  我是54年9月初才进京上学的。那一年正赶上京广线沿线有些地方发大水,火车不通车,后随父亲绕道上海,由京沪线进的北京。到北京后学校都开学了,我被送到了新北京十一学校(中央军委所办之八一中学和十一小学)。在通过学校安排的考试后,分到了五年级三班。

  从长沙到北京的我就像是做梦一样,北京的一切都令我惊叹不已。那时,我和文妹都住校,周末才能回家。而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机会亲眼见到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没想到五四年国庆节晚上,我随父母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晚会时,第一次幸运的见到了毛主席。记得那天晚上,我们随着父亲在城楼上面对面的与毛主席不期而遇,毛主席一边与父母亲握手,一边问“小康熙皇帝来了吗?”我姐在一旁答到:“主席,我来了”。毛主席和她握了手后,看到了我就问:“你是妹妹?”我回答“是”。父亲对毛主席说:“她刚刚从长沙来北京念书。”毛主席一直笑容满面,还和我握了手。这一珍贵时候来的这么快,一切如梦似幻。

  记得是在上六年级那一年的寒假里,毛主席的秘书打电话来,说主席邀请颂公全家到中南海做客,吃便饭,这一好消息令我兴奋不已,我觉得自己真是个幸运儿。父母亲做主,只带程熙和我前往,因其他三个妹妹年龄都小,怕孩子去多了会打扰毛主席的工作。

  说好是请吃晚饭,当然不能太早出发。冬天天黑的早,我们大约是在五点钟左右离开家的。司机赵德才叔叔开的吉姆车,路经西单、长安街前往中南海。我的父母亲都曾到中南海做过客,姐姐程熙到毛主席家里做客、吃饭,那也是第一次。

  毛主席那一天只请了我们一家人,唯一的陪客王季范老先生既是他的表兄又是师长,父亲也和他相识,都是湖南同乡。我们到达丰泽园时,毛主席已在那里恭候。丰泽园很像北京的大四合院,因为是冬季,院子里没什么花草。父亲和我们进院后看见毛主席在客厅门口迎接我们,把我们引进客厅后和我们一一握手。当我的那双小手被毛主席那双又大又温暖的手握住时,心里激动得砰砰乱跳,一股热流顿时传遍全身,那种强烈的幸福感令人终身难忘。毛主席面带微笑那么慈祥,那么平易近人。那时的我很矮小,毛主席高大、魁梧,因此,他需要稍稍弯下腰来和我握手。在那个时代能和毛主席握手,那是多么光荣啊!

  在大人们入座后,李讷姐姐就带着我和程熙去了另一间屋子谈心,和我们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小男孩。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就是毛远新,他的父亲毛泽民是毛主席的亲弟弟,解放前在新疆被军阀盛世才所杀害。毛远新很好客,怕我认生,他亲自去客厅拿糖果给我们吃,那是我最喜欢吃的团结牌花生牛轧奶糖。

  那一天,我有一种冲动,有一种特别想为毛主席唱一首歌的冲动,于是我就鼓起勇气对李讷姐姐说:“李讷姐姐,你去跟毛伯伯说说,我想唱支歌给他听,好吗?”李讷和我姐姐较熟悉,虽然我们是初次见面,到也挺喜欢我的。当她看到我那认真又迫切的样子时,笑着拉着我的手一同进了客厅。客厅里靠着一面墙成半圆形摆放着枣红色的丝绒面沙发,沙发前放着茶几。李讷先走到毛主席身边,轻声地对主席说道:“程瑜想为您唱支歌,”毛主席说:好啰!唱给我们大家听嘛!

  我走到客厅中间站定,面对大家行了少先队队礼,然后大大方方地唱起了一首歌颂毛主席的民歌,歌名为“在那金子的山上”①。歌词如下:

  在那金子的山上,长满了金子样的鲜花,我们一起上山去采呀!采来献给毛主席。

  在那银子的山上,长满了银子样的鲜花,我们一起上山去采呀!采来献给毛主席。

  在那玉石的山上,长满了玉石样的鲜花,我们一起上山去采呀!采来献给毛主席。

  唱完后,大家报以掌声。毛主席笑着向我招手,把我招呼到他的身边,让我从果盘里拿糖吃。记得他对父亲说:“将来这些伢子长大后,我们就为他们跑龙套。”那时,我年幼懵懂,根本不明白毛主席讲的是什么意思。心里在想跑龙套的不就是戏里打旗子的吗?

  晚餐备好后,我们全家随着毛主席进了饭厅,饭厅里摆放着一张大圆桌子,一桌子的菜,有凉菜和热菜,湘菜居多。我只记得其中一盘干煸青椒又辣又香,我吃了不少,毛主席夸我硬是个湖南湘妹子,毛主席对我们就像家人一样,非常随和,还亲自为我父母亲布菜,招呼大家吃好,使我们一点也不觉得拘束。他谈笑风生地说:“颂公那时候的衙门比中南海怕是好进得多啰,我那时见他还容易些。我住在中南海里几多不自由,亲朋想看看我都不易。”毛主席还叮嘱我母亲说:“颂公是文武双全呵!你要好好照顾他的生活起居。”那一天,毛的夫人江青没有在场,饭桌上共有八人:毛主席、我的父母亲、王季范先生、毛远新、李讷、②程熙和我。

  饭厅角落的花架上摆的盆花吸引了我的眼球,那鲜艳欲滴的一朵大红花一枝独放,还带有几个花骨朵。这种花是我从未见到过的,又是在毛主席家里,因此印象格外深刻。后来才知道此花名为孤挺花,又名朱顶红,多年生球茎,春节前后开花。有白色、粉红相间及大红色的不同品种。

  晚饭后,毛主席特意为我们安排了余兴节目:放映电影河南豫剧“花木兰”,地点就在小放映室。放映室大约可坐几十人,剧中主角花木兰由豫剧名角常香玉扮演。她曾在抗美援朝时,独自一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过一架战斗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豫剧“花木兰”是根据民间故事和“木兰辞”改编,我从小就知道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电影“花木兰”很吸引人,我是头一次看豫剧。常香玉不愧是名角,唱功、做功俱佳,堪称一流水平。豫剧唱腔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悠扬,很中听。特别是她在从军路上巧遇几名男子时唱的那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十分动听,大有令人荡气回肠的感觉。妇女自古以来没有地位,只有解放后妇女才彻底地翻了身。毛主席曾称赞过:“妇女能顶半边天”。“花木兰”的故事有现实意义,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

  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的戏曲片结束了。当放映室的灯光重新亮起来时,我注意到毛主席仍然神采奕奕,精神十足,没有一丝倦态。他从下午五点多钟就一直在陪同我们全家吃饭、看电影,这是多么高的礼遇啊!

  我的父母亲深恐太打扰毛主席,电影结束后就连连向毛主席道谢,准备告辞了,没想到他却风趣地说:“我还留有余兴,莫着急。我叫管理员去买糖果,带回去给娃娃们吃。”

  当我们随同毛主席回到客厅时,果然看见茶几上摆着两竹篓子的糖果。毛主席亲切地对父母亲说:“欢迎你们再来做客。”又指着糖果篓子说:“这是在小卖部买的,天太晚了,东西不好,请笑纳。”毛主席想得真是周到,他一定晓得我父亲那时还有年幼的女儿没有来,而他一个都没有忘记,主席的无微不至关怀,令我们全家感动万分。③

  当父母亲向毛主席告辞后,毛主席一定要亲自送父亲上车,尽管父亲一再请他留步也没有用,只好客随主便。在我们都上车之后,毛主席还没有移步,当车子缓缓行驶时,我们拼命挥手向毛主席说:“再见,”一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为了追寻那散落在历史中的往事,让记忆的情怀留住那难忘的一天是我今生的责任。物换星移,人事代谢。那首《在那金子的山上》的旋律仍然在我的心中迴荡。那个时代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是发自内心的,对毛主席的深刻印象将伴随我的一生,因为那是我们那一代人在毛泽东时代对共产主义理想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程瑜

2013年7月写于芝加哥

1959年十周年国庆节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会结束后…

这是庆祝会后少先队给中央领导人和各国贵宾献花的场景

(毛主席身后就是程瑜的父亲程潜)

这本画册已捐给了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

 

注释:

①几年前我有一次和李讷姐姐起吃饭,在席上我又重唱了一遍那首歌给她听。实际上那首歌的歌名为《鲜花献给毛主席》

②几年前与李讷姐姐、姐夫吃饭,程丹也在。我的朋友拍熊片,还录了音,可惜我换了手机后就找不到了。

③那时没相机,更没有手机。我们每年五一、十一都有机会随父亲在晚间上天安门城楼看放焰火和看空政、海政文工团的表演节目。几乎每次都能看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这也算是"特权"吧!(大多数中外领导人我都在1959年国庆晚间的天安门城楼上见过。)在北戴河时,1955年夏毛主席又请了我们全家和张治中家去他住的西山别墅吃饭,另有文章记录。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