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回忆先辈 > 内容正文

张甲洲:从学霸到抗日将领
来源:央视新闻   2015-08-08 09:48:29

  在民族危难之际,是挺身而出还是畏缩不前,不同的选择背后会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没有留下慷慨激昂的誓言,也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当正义需要用热血去浇灌,和平需要用牺牲去换取,他们毫不犹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把青春定格在了抗日战场上。

  在北京大学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刻着张甲洲的名字,这个名字同样出现在清华大学的英烈纪念碑上,为什么在两所高校的纪念碑上会有同一个名字?张甲洲有着怎样的经历?

  

  张甲洲:扛着枪杆子的学霸

  张甲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巴彦抗日游击队的创建者、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军长、抗联十一军副军长,一名不折不扣的抗日将领。而在扛起枪杆子之前,这名抗日将领却是一名拿着笔杆子的学霸。

  现年91岁的张雅琴是张甲洲的女儿,她说记忆里父亲没给她买过吃的,甚至连块糖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大铁盒子装的字块,父亲买来教她认字。

  张甲洲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16岁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入省立齐齐哈尔第一中学,因为带着学生搞反日运动,被学校开除。随后又考入沈阳文化中学读书,带领学生游行示威再次被开除。1926年,19岁的张甲洲考入齐齐哈尔甲种工业学校,闹学潮,被逮捕入狱。1929年,22岁时的张甲洲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可谁也没想到,一年之后,他居然从北大退学,又考进了清华大学政治系。

  退学北大转入清华 学霸的革命之路

  北大和清华都是当时最好的高等学府,他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选择?

  张甲洲的外孙仇迪解开了大家的疑问:1930年,张甲洲组织了一次集会,此次集会有50多人参加,目的是为研究如何营救当时被捕的北大党支部书记,结果会议被告密,包括在张甲洲在内的多人被捕。

  在狱中,张甲洲认识了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冯仲云,冯仲云跟他讲了不少清华开展的革命活动,这让张甲洲对清华更加向往。随后,张甲洲听从了冯仲云的建议,从北大退学。

  1930年的《国立清华大学校刊》上登载了《十九年度录取新生学员姓名表》,当年政治系录取学生134名,张甲洲成绩第一。成绩排当年政治系134名录取学员中的第一名。

  东北沦陷后 组织成立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

  然而张甲洲在清华学习不到一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全境沦陷。从此他的命运和国家一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天后,在党的安排下,张甲洲离开清华校园回到家乡。在家乡,他亲眼看到日寇的暴行,写下了号召大家起来抗日的《反日大同盟歌》。“痛哉痛哉,死者真可怜!愤哉,慨哉,生者有何憾?起来起来,起来上前线,起来起来,起来去迎战。”

  当时的“伪满洲国”在日本人的严密控制下,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联络大家,已经结婚生子的张甲洲以筹备自己婚礼的名义着急大家秘密组织游击队,拿笔的手端起了枪。

  1932年5月16日,在一口井前,张甲洲带着来参加婚礼的200多人,举行了誓师大会,巴彦游击队正式成立,他本人任总指挥。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

  张甲洲自此走向战场。他带领游击队攻打日伪军驻守的城镇,还拿下巴彦县城。然而,日本人逐渐盯上了张甲洲。张家上下几十口只得隐姓埋名,东躲西藏。

  牺牲时年仅30岁 告别家人:没有国,哪有家

  85年后,张甲洲的女儿张亚芹对8岁时和父亲的那次最后一面依然印象深刻。“他跟我妈交待了几句话,他说,没有国,哪有家。”张亚芹说,会面的最后,父亲让母亲好好带着8岁的自己改嫁。从那以后,她和母亲再也没有收到过父亲的消息。

  告别家人,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张甲洲改名张进思,以老师的身份潜伏在富锦一中开展地下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富锦一中先后有三批学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1937年8月,张甲洲的地下工作被敌人察觉,组织安排他到抗联十一军任副军长,在转移途中,张甲洲被敌人的流弹击中,牺牲于富锦,年仅30岁。

  从一名学霸到驰骋战场的抗日将领,张甲洲的选择没有考虑个人得失和小家的安危,在国家危难之时,为了图存救亡,他甘洒热血,选择了担当。他放下了笔杆子,拿起了枪杆子抗日杀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