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回忆先辈 > 内容正文

一片丹心照汉旗
来源:新民晚报   2015-08-19 10:20:33

  

  

  一片丹心照汉旗 ——重读父亲陈毅抗日战争诗作有感

  □陈昊苏

  生平简介

  1901年-1972年,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同年4月,与朱德率部转移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二师师长。后任红四军军委书记。1931年2月起历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新四军代理军长、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上海市市长等职。

  全国解放后,任中共华东局第二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兼任外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持枪跃马经殊死,秉笔勤书记战程。”这是我母亲张茜整理我父亲陈毅诗作时留下的深情赞誉之词。陈毅元帅在革命战争年代写过许多诗歌作品,反映自己的征战历程,同时也是新中国艰难草创的真实记录,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热情颂歌。

  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新四军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长期奋战在华中敌后抗战的最前线,亲历了新四军挺进敌后、成长壮大的艰难岁月。抗战后期,他奉命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党的七大,介入党中央对抗日战争的全盘战略指挥,因此也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中赢得最后胜利的参与者、见证人。他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写下大约七十篇诗作,联系新四军的战史,我认为父亲的抗战诗作大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新四军东进华中敌后的战斗纪实

  从1937年10月新四军成立到1940年11月新四军八路军部队在苏中东台会师,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初步开辟,完成了我军挺进华中敌后的战略展开。父亲贯彻毛主席党中央制定的战略方针,亲历了这个战略展开的全过程。他这一部分诗作都是一系列对日作战同时也反对国民党顽军制造摩擦冲突而进行军事斗争的真实记录。其中《卫岗初战》“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表现了新四军江南初战获胜,在对日作战中小试牛刀的喜悦心情。《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江淮河汉今谁属,十月红旗满天飞”,则是我军战略行动赢得巨大成功之后,在与兄弟的八路军部队会师时油然而生胜利豪情的精彩释放。在八路军进入华北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后,创建华中敌后根据地就成为我党推动革命全局的关键性斗争。我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为了完成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付出巨大心血,终于获胜,树起人民解放的不朽丰碑。父亲的这两首诗,就是丰碑之上纪功铭。

  父亲为《新四军军歌》起草的初稿《十年》,也是一首值得关注的重要诗作,是用白话的形式写的:“我们送出了抗日先遣的万里长征/我们留下来坚持斗争/招引那民族再团结/雄鸡破晓,伟大的抗日之声。”这里把新四军与八路军的关系,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与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主力的关系、还有红军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关系讲述得十分清楚。为国家民族报效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生死相依、相敬相亲的革命战友情怀都洋溢在诗句之中。《新四军军歌》后来经集体修改定稿,由何士德同志谱成斗志昂扬的进行曲,随着新四军部队在华中的战略展开,传遍吴头楚尾、大江南北。

  第二部分 新四军在华中敌后坚持抗战斗争的英雄壮歌

  1941年1月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蒙受巨大牺牲,1943年底之前我军都是在敌伪顽夹击下苦斗,逐渐走出困境,开始准备反攻。父亲在皖南事变之后被党中央任命为新四军代军长。他写下《皖南事变书愤》“嬴秦无道即今同,血债千重又万重。倒海翻江人呐喊,立将莫邪斩苍龙。”代表新四军将士发布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谴责和义愤,同时表达了与日本侵略军继续奋战的摧不垮的坚定决心。以后,在华中敌后坚持,他写了很多诗作,揭露日伪顽勾结起来对付新四军的罪行。

  父亲有不少诗作反映敌后根据地斗争生活,如“旧歌不厌人含笑,抗战新声更展眉”,“澄清局势今可见,群彦相看笑展然”,“碧血前驱流万斛,新坟后继起千堆,飘摇专制霸图尽,茁壮新生民主来”,“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九仞为山争一篑,同仇敢与亿民期”。事实正如诗中所言,在伟大的抗战斗争中,我党我军赢得人民的拥护,在华中敌后开创了民主自由的新时代,为整个民族振兴的伟业带来胜利的希望。

  1942年,父亲和苏北根据地众多文化界人士创建诗歌文化团体,他为此写了一篇古风《湖海诗社开征引》,对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开创新民主主义时代的新文化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诗国新疆土,大可立汉帜”,“豪气贯日月,英风动大地,万古千秋业,天下为公器,先圣未能此,后贤乏斯味,若无大手笔,谁堪创世纪?”他所表现的广阔视野、澎湃诗情,为我党我军的胜利放歌,在抗战诗史上留下了精彩的记录。湖海诗社后来又叫湖海艺文社,至今还在盐城阜宁坚持活动。

  第三部分 新四军和全国军民一道迎来战略反攻的胜利凯歌

  父亲于1943年11月应召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在路经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根据地时,他写下气势磅礴的歌行体长诗《过太行山书怀》,对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发出由衷的赞美:“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急。决策赖延安,太行天下脊”,“大同尚有期,小康已中的。华夏五千年,治隆谁能匹?以此言抗战,到处破强敌。以此言建国,扫除苛政迹。可怜顽固派,摩擦空费力。可怜敌与伪,泥足伤岌岌。人民革命军,狂潮如卷席。沛然谁能御?四海望宁一。辛勤百年来,收功在近纪”。这是一篇酣畅淋漓的史诗,他豪迈地预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不仅抗战必然获胜,而且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已经临近。

  1944年3月父亲到达延安,恰逢林伯渠同志六十寿庆,他献上贺诗,林老答辞“将军百炼挽时艰,东海归来鬓未斑”,同志相聚之日,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充满了信心。当时我军在华北华中敌后开始战略反攻。父亲的诗作反映了战争形势鼓舞人心的新变化。《延安宝塔歌》中的描写:“吾党军政善料理,而今生产执斧柯,新人新物新政策,抗建由我不由它”就是对我党领导抗战建国取得决定性成功的衷心赞美。“十里辉煌延市火,数峰聚散陇头云,廿年征战频回首,诗意翻多此夜行”,流露出他参与整风和学习研究党的奋斗历史所得到的收获:我们党已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领导者,任何敌对势力已经无法改变人民胜利的总趋势了。

  到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抗战胜利,我党七大的召开,为抗战胜利做了最充分的准备,父亲《七大开幕》正是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全局着眼提出问题,并给出坚定的回答:“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在形势剧变的关头,我党老朋友王昆仑同志从重庆来信,对我父亲领导的新四军推崇备至,寄以革命胜利的厚望,说“东南半壁惟仗卿军”。父亲也以老战友的身份答诗“旧友来书语气深,东南半壁赖卿军。安危身系何须说,斩得楼兰共举樽”。当年“脱手斩得小楼兰”的正义豪情,又一次形诸笔端。

  父亲在抗战斗争中,与战友同志安危与共,为不幸牺牲的英雄志士写下一些感人至深的悼诗。在东进途中他写有《记遗言》,赞美战地服务团的英雄女兵李岷“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在敌后坚持的岁月,父亲献诗挽著名的爱国士绅韩紫石:“坚持晚节昭千古,誓挽狂澜励后生”,“海陵胜地多人杰,信国南归又见君”。到反攻阶段,他为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不幸牺牲写下沉痛的悼诗:“当年老战士,今有几人存?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后来抗战胜利了,但新的革命征程仍在延续。

  1946年4月叶挺军长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两个月后又传来罗炳辉副军长病故的消息。父亲写了两篇长诗,痛哭叶军长希夷同志和罗炳辉副军长。这两篇诗作虽然是写于解放战争初期,但其内容却与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充满艰险的战斗历程有关。“矢志不转移,雪里傲青松。生死等鸿毛,信义泰岳重。于此见叶挺,举世矜雄风”,“生死寻常事,先驱万众从,自有擎天手,伏虎复降龙”,“你之牺牲是革命长恨,人百其身赎不回。我只望你的遗风长存,化育无数后继之英才。将军之魂魄兮,归去来,归去来”。

  以上所说三个部分,构成一部艰难奋起、走向辉煌的交响乐。“一片丹心照汉旗”是这部交响乐永远不变的主题。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们重温历史,传承不朽的抗战精神,继往开来,走向幸福明天。

  最后,题诗一首为赞:

  华夏振兴大主题,史诗诗史两称宜,

  元戎壮志惊天地,一片丹心照汉旗。

  作者介绍

  陈昊苏

  陈毅元帅长子。1942年5月出生在江苏阜宁,1947年起先后在大连、济南、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完成小学、中学、大学学业。1965年起先后在七机部二院、军事科学院工作。1981年至今,历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副市长、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等职。是中共十六、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