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在河北,父在江南,谁先战死,谁先心安;牺牲小我,求民族大全,奋勇杀敌,方是中国儿男!”这是一个将军的抗日宣言,他用悼念自己儿子的诗句来表明自己义无反顾、舍身抗日的赴死之心。
他,就是抗日名将冯玉祥。
在中国近代史上,冯玉祥是妇孺皆知的爱国名将。赶走溥仪,骂汪精卫,反对投降,坚决抗日,反对内战,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血战多伦,战场上冲锋陷阵,受排挤而致力献金运动……戎马生涯中虽几度沉浮,但终究为国为家矢志不渝——这就是冯玉祥的一生。
“父亲是一个很幽默、很朴实的人,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日子非常快乐。”冯玉祥之女冯理达少将近日在此间接受记者专访,回忆起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言语中流露出无限的敬佩和怀念。这位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尽管年过八旬,却依然发丝青青、目光盈盈。一谈到老父亲,她的话立刻滔滔不绝,不知不觉就侃侃而谈两个小时。
两封遗嘱见证誓死之心
在冯玉祥的一生中,许多遗书记载了他生命中的几个关键点。据冯理达介绍,父亲的很多遗书落款都是“五月二十六日,那是为了纪念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的”。在这些遗书中,有两封遗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中一封是一九三七年六月一日的遗嘱,冯玉祥这样写道:“非抗日不能救国,如不抗日,一定亡国;我死了不要国葬,不要公葬,只是死在那里埋了即是了,不要坟,即在其处栽五棵树,把有用的肥料生产成树,成材之后做桌椅都可,只要供公家用即好,以表示我死后还要报答国民养我之大恩也。”冯理达说,父亲觉察到日本人要侵略中国,于是就抱着必死的想法,准备和日本人决一死战。
“八·一三”事变后,冯玉祥被确定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就任之前,他写了一封遗嘱交给家人。主要的内容是“同日本鬼子打仗,是为了雪国耻、收失地,上可以对得住祖先,下可以对得住子孙,成功是成功,失败也是成功。不论到什么时候,我的子孙决不能同日本鬼子妥协。”
爱将战死沙场悲喜交加
自己的部下战死沙场,冯玉祥的心情总是很复杂。“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袭击南苑,冯玉祥手下爱将佟麟阁、赵登禹阵亡,冯玉祥在《我的抗战生活》中描写了自己的心情:“我一面痛哭,一面很高兴。哭的是佟麟阁、赵登禹都从十五、六岁就跟着我……他们一旦死了,如何不难过?我一睁眼一闭眼就看见佟、赵在我的眼前;高兴的是他们为国捐躯,忠勇赴义。”为此他还做了一首白话诗赞誉两位将军,“二人是一样的忠,二人是一样的勇。……我们全民族已在怒吼,不怕敌焰如何猖狂”。
冯理达介绍说,父亲的这种心情感染了很多人。在《我的抗战生活》中,冯玉祥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河南沁阳,有一天,两位头发斑白的老人听了冯玉祥“非抗日不能活,非抗日对不住自己的祖先,非抗日对不住自己的子子孙孙”的话之后,摩拳擦掌、咬牙切齿,他们说道:“我们老了,不能跟您去,只能让我们的儿子、孙子、侄子、外甥跟您去,同日本鬼子拼命,为我们的国家来报仇雪耻。”在河南、湖北、四川等省份,冯玉祥所到之处都引来无数自愿参军的爱国青年,追随他南征北战、打击日寇。
投身献金支援前方战斗
回忆起父亲的献金运动,冯理达感慨良多:“在受到排挤的状况下,父亲还是通过倡导献金来支援前方战斗,这一点很难得。”
据悉,抗战期间,为了救济难民,“慰劳抗战将士和充裕国库,建军建国”,冯玉祥于一九四三年十月发起成立“中国国民节约献金运动会”。为此他曾经亲自走上街头,卖字鬻画,发动募捐。凡向他乞字求画的,一概索资,为抗日所用。
冯理达介绍,父亲的标准就是“有钱人多收,贫穷人少收,学生乞字一律收费五角”。而对于达官贵人、巨商大贾,则五角变为千金。
冯玉祥的画多为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如白菜、萝卜之类,画常配以诗句,其主题大都是抗日。比如,茄子画上的小诗是:“茄子紫,紫茄子,吃得有了力,可以把日寇打死!”萝卜画上的小诗是:“红萝卜,蜜蜜甜,吃了气力如猛虎。如猛虎,打东洋!”
为了大力推行献金运动,冯玉祥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先后游历了四川二十多个县,每到一处,即发表演讲,鼓动献金。据统计,从一九四三年十月到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四川省共献金约七亿元。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