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回忆先辈 > 内容正文

马国超少将讲述父亲马本斋抗战故事:英魂不死
来源:光明网   2017-01-07 15:03:43

1944年2月7日,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映照神州大地,而抗战英雄马本斋却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年仅43 岁。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下了“马本斋同志不死”七个大字。

英魂不死,精神永存。盛夏八月,在北京朝阳区一个普通院落里,我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孙利一起,采访了抗日“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之子——全国政协委员、原海军航空兵副政委马国超少将,听他倾情讲述父亲杀敌御侮、舍家报国的抗日战斗故事。

推开门,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山水画,画着巍峨的群山与翻腾的云海,旁边题字为《我可爱的祖国》,这是马国超亲手画的。办公室的一角还挂着一张海报,是马国超为纪念父亲所拍的电影《回民支队》的海报,电影也即将上映。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虽然头发已有些花白,说话却依然中气十足。多年来,他一次次重回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寻找父亲的抗日足迹,并将那些故事编辑成书,电视剧和电影。

马国超的父亲马本斋,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他创建的回民支队是“冀中平原游击战争的主力之一,也是回族在华北捍卫祖国的一支劲旅。”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中,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屡建战功,威名远扬,被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一个朴素梦想:扛上枪吃饱饭不受欺负
 

马本斋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的一个贫苦回民家庭,有一个哥哥和弟弟,家里边光种地也不够吃,于是年幼时期便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讨生活。他在张家口做过生意,后来又辗转到了内蒙,给牧主放马。

有一次,冬天遇上暴风雪,马群被吹散了,马本斋无力偿还,便与父亲商量,偷偷跑到了东北。到了东北后,正赶上张作霖奉系招兵,马本斋心想,当兵入伍,又发衣服,又有吃的,手里拿着枪又不受欺负,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怀着这样朴素的想法,马本斋投身军营,刻苦训练,事事争先,后被挑入讲武堂,两年后毕业回来当了排长,参加直奉战争,最后驻扎在烟台。

马本斋32岁的时候,已经当了21师的一个团长。这个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东北,而蒋介石提出攘外必须安内。血气方刚的马本斋对此极为愤怒,他为了一个朴素的梦想投身军营,但国难当头,救国救民的愿望却难以实现。于是,他写了个辞呈给师长,卸甲归田,回到了家乡。
 

砸锅卖铁拉出一支回民抗战队伍
 

回到家乡后,马本斋并不曾磨灭抗日的念头。沧州是一个武术之乡,老人小孩都会武术,马本斋就利用武术之乡这个优势,把村子里200多位青壮年组织起来一起练武,同时宣讲抗日的道理,灌输一些军事思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看到日本侵略者在自己的家乡烧杀淫掠的恶行后,马本斋认为时机已到,就把这200多人组织到清真寺准备抗日,大家一呼百应,起了个名字叫“回民抗日义勇队”,砸锅卖铁,自己造武器,还打了几场小胜仗。

回民支队在一步步壮大,但马本斋也深深明白,就靠这点人把日本鬼子打出中国去,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有正规的军队。通过平时的观察,马本斋了解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于是就派弟弟去联系,投奔八路军。后来经过训练、整编学习,成为我们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命名为“回民支队”,转年马本斋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牛刀子钻心”智取八公桥
 

从1937年到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参加大小战斗870余次,消灭日伪军3.6万余人。他打起仗来不硬攻,善用智谋,还发明了很多一剑封喉的“战术”,给日本侵略者有力的打击。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发生在八公桥的“牛刀子钻心”战例,是最为传奇的一个。

八公桥是敌人的重要据点,城墙周围被敌人挖了护城沟,又拉了铁丝网,周围十里、二十里还有包围圈,整个固若金汤。这些据点盘踞在河南一带,像一颗钉子,将共产党的解放区与根据地分割开来,无法连成一片。

冀鲁豫军区的司令员杨得志下达了作战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要将八公桥给拿下。马本斋急中生智提出来“牛刀子战术”。他举例子说,一头牛,我们几个人都整不过他,但是你用匕首对着它心脏,照准了猛扎下去,它再强大,也会被制服。如果有一支精干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隐蔽到八公桥里面去,内部开花,里应外合,很快便可以把八公桥拿下。

杨得志司令员很快采纳了马本斋的战术,但进去的尖刀部队不但战斗力要强,速度要快,还一定要了解敌人内部整个攻势。为了打好这一仗,马本斋亲自去侦察。

马本斋跟随着当地的农民,化装成卖香油的生意人,先后三次潜入八公桥,像一把尖刀直插日军的心脏,把敌人的内部情况打探得一清二楚。在侦查八公桥的时候,马本斋的脖子后边长了对口疮,特别疼,但他只是简单地敷上草药,坚持带病侦察。最后在杨得志司令员的统一指挥之下,回民支队率先攻入据点,外面还有三个师的部队开始发起总攻,很快便把八公桥拿下了。
 

汉族老大娘送来了一份特殊礼物
 

马本斋带领的回民支队在抗战中百战百胜,除了听党指挥跟党走,老百姓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马本斋是回族人,但他深知国难当头,各民族团结才能铸成一支抗日铁军。他时常告诫回民支队,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有一次,回民支队打了一场胜仗,周围很远村庄的老百姓都来送慰问品。邻村有一个老大娘,她不知道马本斋率领的是回民支队,更不知道回民风俗习惯,就把自己养的一头小肥猪宰了,用红布盖着送过来,她认为这是最好的礼物了,

送到回民支队,管伙食的司务长一看便愣了,便对大娘说,“您的慰问品拿回去吧,我们吃不了。”老大娘是个实在人,她不懂是什么用意,于是一直不肯离开。司务长没有办法,只能去请马本斋过来。马本斋了解事情的本末后,并没有生气,反而很热情对大娘说:“老人家,您的这份情义我收下了。”

马本斋扶着老太太走到村外后,对司务长说:“你把慰问品送到医院去,去慰劳咱们汉族战友中的伤员。老人家养头猪多不容易,一定要把钱给老大娘送过去。”
 

母亲被捕绝食7天以身殉国
 

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驻扎在河间县的时候,当面敌人是日军的山本联队。山本联队和回民支队经常打仗,但胜少败多,非常头疼。为了消灭回民支队,日军还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

1941年8月27日,山本听信了回民支队叛徒哈少福的话,将白文冠老人所在的村庄包围了,把老百姓都逼到打谷场上,拷问谁是马本斋的母亲,不说就杀害,一共杀了三个老百姓。

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当时正在庄稼地里照顾伤员,包围村子的时候没有围着她。但后来有跑出去的乡亲就跟她说了,让她赶紧躲一躲,千万别回去。白文冠一听就急了,这怎么行?为抓我,让乡亲们流血,绝对不行。于是安顿好伤员就急急忙忙往村里跑,回来之后鬼子的枪口已经对准第四个乡亲了,白文冠立刻大喊:“你们住手,我就是马本斋他娘。”

白文冠被抓走后,山本软硬兼施,逼她给马本斋写劝降信。但白文冠深知,她被抓来,儿子和回民队员们肯定挂念她,于是被抓的第二天开始绝食斗争,想着早点死了,儿子和回民支队就能安心抗日了,老人家绝食7天后惨烈牺牲。马本斋得知不幸消息,看到母亲留下摔断的玉镯时,含泪写下血战日寇的悲壮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毛主席亲笔题写:马本斋同志不死
 

1944年2月,回民支队接到命令,开赴陕甘宁边区。在长期的征战生活中,马本斋饱尝艰辛,再加上缺衣少食,营养不良,积劳成疾,突发急性肺炎。在病重时刻,母亲带着年幼的马国超陪伴在他身边。看到儿子,马本斋就问,昨天教你俩字你学会了没有?马国超说学会了,并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中国”两个字给父亲看。马本斋教导儿子说,我们国家叫“中国”,将来你长大了也要像孝敬我和你母亲一样要敬忠我们的祖国。

1944年2月7日,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映照神州大地,而抗战英雄马本斋却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年仅43 岁。马本斋逝世后,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追悼会,高度评价他光辉的斗争经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毛主席亲笔写下“马本斋同志不死”七个大字,周恩来副主席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总司令送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泰山高,莽昆仑,顶天立地回族人;生为中华身,活为中华民,留着中华的血,跳着中华的心;黄河黄山黄土地,养育了回族纯朴的根,长江长城长日月,铸就了回族勇敢的魂;天塌敢顶住,地陷敢献身。祖国妈妈放心吧,精忠报国刻在回族人的心,回族儿女最孝顺。”这是马国超为纪念英雄父亲写下的挽歌,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抗战英雄虽已逝去,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精忠报国,永远守卫着我们的祖国母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