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1907年生于河南镇平。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参加北京南苑农民暴动。1930年初到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1938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挺进豫东敌后,领导开辟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后任新四军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指挥作战时牺牲,时年37岁。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71年前,一位将领牺牲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联名写下了这样的挽词。他就是我军杰出的指挥员、军事家,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彭雪枫。岁月悠悠,深情永念。6月24日,在第二炮兵军史馆一间会客室里,随着第二炮兵原政委彭小枫的深情讲述,他父亲彭雪枫将军的抗战传奇连同那段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峥嵘历史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一颗流弹击中父亲心脏,他缓缓地倒在了战友身旁……”
“1944年春,日本侵略军为打通平汉线并控制陇海路潼关以东地区,大举进犯河南。驻守河南的国民党40万大军不战而逃,37天弃城38座,大片国土沦入敌手……”彭小枫的述说把记者带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党中央、中央军委为打击进犯河南的日寇,发展中原敌后的抗日斗争,于同年5月制定“开辟河南、控制中原战略要地”的部署。
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4师主力,庄严誓师,冒暑西征。随他出征的将领有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吴芝圃等。官兵们跨越津浦路,首战小朱庄,勇猛出击,歼灭敌人3个团,豫皖苏大片土地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正当抗战胜利在即,彭雪枫将军却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没能亲眼看到日寇投降。
“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围歼敌人的战斗中,父亲从指挥部出来,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突然,一颗流弹击中父亲心脏,他缓缓地倒在了战友身旁……”
可是,直到1945年1月24日,中央才公布彭雪枫牺牲的消息。“父亲牺牲后,中央考虑到当时敌我尖锐的斗争形势,决定暂不公布他牺牲的消息。此举既为不影响士气、避免助长顽敌嚣张气焰,也考虑到当时我还没有出生,为了让身怀六甲的母亲顺利分娩。”说到这里,将军眼里泪花夺眶……
“1938年9月,父亲率部从河南确山竹沟出发挺进豫东敌后时,只有373人、153支枪。在他牺牲前,根据地部队已发展到主力军、地方武装、民兵共12万余人,进行了大小战斗3700余次,累计歼敌4万8千余人,下辖30多个县、面积达两万多平方公里。父亲也以开创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豫皖苏根据地而载入史册。”
英雄短暂的一生定格在37岁,但他留下的财富却历经岁月的长河沉淀为中华民族精神底蕴的一部分。
“无论环境多艰苦、战斗多紧张,总要挤出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
人们一提起彭雪枫都知道,彭师长有“三件宝”:“拂晓剧团”、《拂晓报》和骑兵团。
“这‘三件宝’都是在抗日战争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彭小枫告诉记者,“父亲曾说:‘如果从个人兴趣出发,我宁可去当拂晓剧团的团长、导演,或者去当《拂晓报》的编辑、骑兵团的团长。’”
在一次反顽军战斗中,新四军第4师所部遭敌骑兵部队袭击,损失惨重。彭雪枫心如刀绞,决心尽快建立自己的骑兵部队。
“‘论作战勇敢,敌军骑兵不如我;讲行进速度,我不如敌军骑兵……’父亲在总结失利教训时说道,‘组建骑兵部队,就是吸取过去的教训,面对配有快速骑兵部队的敌人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彭小枫告诉记者,父亲带头将自己心爱的坐骑送给骑兵团,在他的号召和带领下,骑兵团很快由300多人马发展到600多人马,战斗力也得到大幅提高。
“父亲非常重视文化工作。”彭小枫说,早在1938年从河南竹沟出发之前,彭雪枫就在当地组建了拂晓剧团。剧团刚开始演出一些抗日剧目,到后期也演出一些经典剧目,对抗日部队起到了很大鼓舞作用,还给官兵们带来文化上的享受。
“父亲从竹沟誓师东进前,就想把《拂晓报》办起来,后来还为此推迟两天出发。”彭小枫介绍说,彭雪枫认为报纸对于一支军队的整体建设、作战士气都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军人们要在拂晓出发……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在根据地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彭雪枫仍为《拂晓报》撰写创刊词、社论、评论和各类战术指导文章60余篇。
彭小枫饱含深情地说:“父亲和他们那一代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无论环境多艰苦、战斗多紧张,总要挤出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以此充实自己、补充自己,唯此才能打胜仗!”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父亲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是有了名的”
“刘少奇同志曾当面对父亲说过:‘你是一个律己极严的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父亲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是有了名的。”彭小枫接着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彭雪枫在太原的故事。
“父亲在太原,刚开始的身份是党中央代表,后来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那时,陕甘宁边区需要一些物资,都从太原采购。别人说他这时候持币累万、手过万金。但是,他经手的账目都非常清楚,没有出过一分钱的问题。”
就在这段时间里,彭雪枫肩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托,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与阎锡山协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并协商确立八路军进入敌后的行军路线,为八路军顺利开赴抗日前线实行战略展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克己奉公是父亲一以贯之的人生信条。”红军时期,成立陕甘支队,彭德怀任支队司令,毛泽东任支队政委。下辖3个纵队,彭雪枫任二纵队司令。彭小枫说:“父亲到了那样高的位置,晚上仍不休息,借着月光带领战士打草鞋。”
“父亲和母亲结婚时,供给部送给他一件大衣表示祝贺,并为一对新人特殊配发了一顶蚊帐,他知道后当即让我母亲全部退回。”彭小枫说,父亲自律极严,婚后聚少离多,曾在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和你结婚3个整月了,然而在一起相处还不到一个星期,这恐怕是古今中外所不多见的。”
1945年2月7日,离豫皖苏根据地千里之遥的延安中央大礼堂,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率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沉痛追悼彭雪枫师长。中共中央敬献挽联是:“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几乎同一时刻,在洪泽湖畔的半城大王庄,淮北16000余军民参加了彭雪枫的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在父亲灵柩经过的两公里沿途,当地群众按照家乡的风俗,摆了128处祭台。每个祭台上都放着一炉香、一碗水和一面镜子,颂扬父亲为官‘清如水、明如镜’。父亲亲手组建的骑兵团,一柄柄冰冷的马刀上,都刻着灼热的‘雪枫’二字;一匹匹战马也佩戴黑纱,一声声哀鸣令人肝肠寸断……”
“对人民好,人民也会永远把你放在心上!”彭小枫将军一句深情感慨,叩响了那段历史,也敲击在我们心头……
以史为镜
心胜方能决战决胜
延安,窑洞,马灯下,毛泽东伏案疾书九个日夜,一气呵成《论持久战》,连炭火烧了棉鞋也全然不知……
太行,山麓,行军帐,左权在牺牲前半个月,写完了人生中最后一篇军事著作《开展反对敌人“蚕食”政策的斗争》……
两块钢板、一把油刷、半筒蜡纸,1938年11月,彭雪枫在豫皖苏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拂晓报》,到牺牲前在该报发表社论、评论和各类战术指导文章60余篇……
1945年8月20日,《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延安群像》的新闻特写,文中说“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现在拥护他们的人中,可以看到整个民族的横断面。”透过这一“民族的横断面”,我们仿佛看到了艰难困苦中革命先驱闪耀的思想光芒,看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挺立的民族脊梁。
我们无法想象,面对敌伪封锁、缺衣少食、流血牺牲,在敌机盘旋下、在十万火急中、在会议缝隙里,历史的“群像”们是以一种怎样的状态在思考;我们理应探知,共产党的将领们正是以最大的热忱、最坚韧的毅力、最谦虚的作风,去作最切实际的思考、最用心刻苦的学习,完成最富于挑战的历史考验。
真正的力量,首先发自内心。在抗战初期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下,坚定的共产党人自信地预见了胜利的曙光——真正的胜利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实现了心胜。
在胜负较量的战争中,心胜是制胜的前提;在生死对决的战场上,本事是制敌的保证。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过去能打仗不等于现在能打仗。当前,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加速演变,军队转型持续推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如果官兵本领不及时“升级换代”“扩容改造”,就不能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和战场的新变化。要想在战场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比对手学得更快、练得更好。
“欲临敌而有功,宜闲习之在素。”彭小峰将军在回忆父亲彭雪枫时言道“父亲和他们那一代人有一个共同特点,无论环境多艰苦、战斗多紧张,总要挤出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以此充实自己、补充自己,唯此才能打胜仗……”
诚如斯言。此时无声,一默如雷。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