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回忆先辈 > 内容正文

毛泽东手书赞赏抗大——回忆父亲罗瑞卿的抗战岁月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作者:罗箭    2017-11-27 15:36:48

  1939年抗大开赴敌后,副校长罗瑞卿及组织部长李志民、政治部主任张际春与大队长以上干部合影。

  罗瑞卿生平简介

  1906年-1978年,四川省南充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闽西上杭蛟洋区游击大队大队长、红军团参谋长、纵队政委、师政委、军政委、军团保卫局局长、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副政委、晋察冀野战军政委、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政委等职。

  1949年10月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共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常委。

  在开国十位大将中,如果说父亲罗瑞卿在文韬武略,叱咤风云等方面与其他人有着差不多的经历,那么,他那一米八几的个头,在众多将星中却是首屈一指的,因而他获得了“罗长子”的绰号。毛泽东就不止一次说过:“天塌下来怕什么,有罗长子顶着呢!”

  父亲自1936年6月起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教育长,到了1940年6月,离开抗大出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转战太行山,在朱德、彭德怀的领导下,率领八路军将士,开展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在这期间,他的著述颇多,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各个方面的问题。

  毛泽东赞赏抗大

  1937年1月,红大随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机关迁至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当时父亲任教育长。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父亲与中共代表团部分成员先撤离西安,2月9日返回延安。4月领导抗大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8月1日,父亲主持在延安举行的抗大第三期开学典礼,中国各地的进步知识青年开始大批进入抗大,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抗大校长林彪、副校长刘伯承分任第一一五师、第一二九师师长赴抗日前线,抗大工作由父亲主持。

  父亲10月22日至11月上旬率领抗大教职学员6000多人上凤凰山挖窑洞,历时半月,完成175个新式窑洞,修筑了盘山“抗大公路”,解决了抗大的校舍困难。中共中央将毛泽东手书《我们的伟大事业》赠予抗大,以资鼓励。

  青年学生的“小长征”

  1939年上半年,根据地条件日趋困难。国民党当局发布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胡宗南所部三面包围了陕甘宁边区,投奔延安的青年减少了。从黄河对岸,日军不停地炮轰边区吴堡县的宋家川。中共中央决定实行“敌进我进”的方针,组织青年学生跨过黄河,开赴晋察冀等敌后根据地。

  1939年7月,父亲率抗大总校和延安其他学校5000余人到华北敌后办学。为便于行军、作战和迷惑敌人,抗大总校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父亲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途经陕西、山西、河北三省三十个县,行程三千里,通过同蒲、正太两条铁路封锁线,人称小长征。进入晋察冀边区时,先要过同蒲路,但铁路被严密封锁,两边日伪军据点林立。抗大和陕北公学这支5000余人的队伍,多是没有行军作战经验,并且基本上没有武装的青年知识分子。为了使大家保持镇定,安全过路,父亲在最危险的时刻,站在同蒲路上,亲自指挥。在5000余人通过铁路的全过程中,他始终没有离开指挥岗位,给年轻的干部带来信心、勇气和安全感。

  挺进敌后的工作刚刚告一段落,父亲就在陈庄主持召开抗大第三次党代表大会。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针对抗大存在的问题,他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巩固党的组织,加强阶级教育与马列主义教育,转变学生的思想,把知识青年训练成为掌握马列主义,具有纪律性、组织性,决心深入下层、接近工农的八路军干部。

  根据党中央指示,父亲又率领抗大总校从陈庄出发,过正太路封锁线,经南障、和顺、辽县,抵达武乡等地,完成了挺进晋东南的任务。对这次挺进,父亲曾戏称之为“小小长征”。对这样的长途远征,一些同志感到不理解,曾问父亲,都是抗日,在河北和在山西还不是一样,干吗劳师远征呢?父亲于1940年3月25日在《新华日报》发表题为《论建立抗大在敌后方的意义》的文章进行了全面的回答。转移大大增强了敌后抗战力量,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干部,解决了八路军、新四军对干部的需要的同时,也证明了抗大这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校始终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抗大抗大 越抗越大

  1938年1月,父亲任抗大副校长。5月24日出席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抗大迅猛扩大,学员达5600余人,进入黄金时期。

  5月下旬,父亲主持抗大第二次党代表大会,总结建校以来培养教育知识分子的经验,确定了今后党的任务,即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6月初在纪念抗大成立二周年大会上讲话说:“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全国抗战爆发后,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抗大先后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设立了14所分校,华北、陕甘宁、华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到处都飘扬着抗大的旗帜,回荡着抗大校歌。抗大抗大,越抗越大!到1945年8月,抗大共办了8期,为党和人民培养造就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抗大及其分校共培养造就了近20万素质优良的军政干部。

  22昼夜青塔突围战

  1940年5月,彭德怀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父亲调任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8月协助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四处联络督战”,布置战役中的政治工作。

  根据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的决定,9月25日,父亲组织战地工作巡视团赴晋冀鲁豫地区帮助新组建的部队整顿连队、培训干部。出发前他亲临讲话,要求巡视团注意加强调查研究,不要当“钦差大臣”,既做政治工作的模范,也要做战斗中的模范。

  抗日战争时期,青塔曾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即八路军总部)的战备后方。八路军野战医院白求恩医院二所,一二九师兵器机械厂,太行武委会修械所等后勤单位,都曾设立在这里。每逢日本鬼子大规模“扫荡”,八路军的非战斗机关就转移到这里办公,战斗部队的战前集结和战后休整也都在这里进行。

  最惊心动魄的是1942年5、6月间,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纠集两个师团、四个混成旅团两万五千兵力,分九路从正太、同蒲、平汉等方向,步步为营,重重包围,八面合击驻扎在麻田的八路军总部,企图一举铲除华北抗战的心脏和首脑。

  当时,八路军主力已转移到外线作战。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参谋长左权以及任野战政治部主任的父亲罗瑞卿,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最高指挥。代号分别是13、14、15号首长。他们在强敌压迫下,率领少数警卫部队大量后勤人员,带着大量物质,转移到青塔南艾铺、窑门口,被各路敌军合围。

  青塔方圆三十里的崇山峻岭,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父亲率领野政直属队,边冲边打,一路冲杀到黑龙洞峡谷,发现敌人已经布好了阵势把山口堵死了,就命令一二九师十三团抢占青塔后山,掩护部队从青塔后沟北坡登上东山,却又受到东山方面敌人的顽固截击。他组织政卫连发起多次冲锋,想杀出一条血路,但因为这一带山高沟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有一条被称为“天绝栈”的羊肠小道可以通过,地势十分险要,战士们一队队倒下,一队队又冲了上去。几次冲杀,伤亡惨重,仍未能冲破敌人强大的封锁线,一时处于胶着僵持状态。

  这时,朝鲜义勇军这支半武装宣传部队100多名带武器的干部,组成敢死队,向父亲请战,父亲怕损失这支受过正规训练、懂日语的国际队伍,再三告诫前来请战的义勇军领导人:“我们同生死共患难,但不能同归于尽。”希望他们杀敌时注意保护自己。金光华、石正、金学武等率领敢死队冲上黑龙洞峡谷西边的山头和敌人展开近距离的激战,出现了短兵相接激烈肉搏的场面。勇士们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把集束手榴弹绑在身上,专往鬼子聚集的地方冲,冲到人群中就拉响手榴弹,所到之处,敌军魂飞魄散,鬼哭狼嗥,不敢抵挡,硬把日军的“铁壁”撕开了一个缺口。野政直属队几经曲折,终于突出了重围。

  青塔突围战总共历时22昼夜。手拉手可以把整个涉县围两圈的敌人,凭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却没有给缺少战斗部队的八路军总部造成重创,反以日军伤亡300余人而告终。冈村宁次精心布置的C号作战计划,宣告失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上歼敌最多、历时最长、敌我力量悬殊最大、战斗最残酷的一次突围战,使一个个荒凉得不知名的小山旮旯,永久载入抗日战争的史册。

(于明山 鲁明整理)

  作者介绍

  罗箭

  罗瑞卿大将之子。1938年生于延安,1963年哈军工毕业,到国防科工委第21试验基地研究所,参加第一、二次核试验,荣立两次三等功。文革受父亲牵连,被复员回原籍当工人。1976年回国防科工委,先后在司令部、科技部、工程设计总院、后勤部工作。少将军衔。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