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回忆先辈 > 内容正文

抗战保家卫国 光荣吾侪门庭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合肥 曹璇   2017-11-28 15:59:26

  曹蕴真

  小甸集中共特别支部成立地点

  我的祖籍安徽寿县小甸集,是一块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然而这个地方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从安徽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的建立,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小甸一直英烈辈出。曹家是小甸第一大户,人丁旺盛,思想进步,赤胆忠心。从安徽省最早的党支部书记曹蕴真(原名曹定怀),到“一门三烈士,光荣吾门庭”的曹渊、曹云露、曹少修,到开国将军曹广化,到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曹门二将——皖北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曹广海、参谋长曹云露,到我的曾祖父——淮西地区第一个抗日乡政权寿三区大队长曹克修,再到许许多多投身抗战、为国捐躯的曹家儿女,小甸曹家,满门忠烈。

  1923年冬天,共产党员曹蕴真、薛卓汉等在寿县小甸集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安徽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直属中共中央,当时的特支书记是曹蕴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共小甸集特支的建立,为寿县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一门三烈士,光荣吾门庭。曹渊,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与周恩来同为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在大革命时期北伐军攻打武昌战役中壮烈牺牲,年仅24岁。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

  曹云露,曹渊烈士侄儿,1938年安徽工委成立,曹云露任书记,组建了皖北抗日游击队。1939年代表鄂东抗日五大队与国民党黄冈地区专员和军区司令谈判,坚持国共合作、一致抗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扣留,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年仅29岁。曹云露牺牲被称为“鄂东惨案”。

  曹少修,曹渊烈士二哥——三烈士中参加革命最早,牺牲最晚。早年参加同盟会,1940年新四军在江北建立民主政权,他被选为参议员,在新四军中人称“老参议”。1947年被国民党逮捕,国民党劝他让其儿子曹云鹤投降,遭到严辞拒绝。就义前写道:“吾弟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为革命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

  开国将军曹广化,早年与曹蕴真、曹渊等组织了“爱社”,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926年建立了合肥地区最早的党支部——中共合肥北乡党支部,并在淮河以南组建了安徽最早的农民协会组织。1927年成立中共安徽省临时省委,随后成立寿县临时县委,曹广化任临时县委书记,1931年任寿县县委书记,直至带领游击队员随红二十五军进入大别山区。

  曹门二将曹广海为皖北新四军游击大队大队长,曹云露为参谋长,二人既是同族叔侄,又是亲密战友,机智果敢,骁勇善战,屡屡立下奇功,东至淮南,西到霍邱,南抵六安,北接凤台,方圆两百余里敌人无不闻风丧胆。烈士赵策的父亲赵子玉写下赞诗:“智勇双全战术通,曹门二将显神功。而今到处皆春海,百里桃花树树红。”1934年曹广海在舒城壮烈牺牲,1939年曹云露在湖北牺牲。

  小甸集这块红色沃土是曹家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的曾祖父曹克修是当时许多投身革命的曹家儿女中的一员,他生于1908年,与曹蕴真、曹渊等同族同根,与曹蕴真是同辈兄弟,比曹渊晚两辈,几人年龄相仿,早年一起接受了先进思想的教育,志趣相投。

  1923年建立了小甸集党支部后,曹克修一直在家附近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传播红色思想,秘密发展党员。当时公开身份是米行的账房先生。1936年,曹克修撇下年迈的祖母、母亲和四个嗷嗷待哺的子女,跟随张如屏、曹云露一起带领新四军打游击战。曹克修离家后,家里失去了唯一的劳动力,生活一度陷入绝境,他年迈的祖母带着他八岁的大儿子(我的祖父曹光霞)到下塘集讨饭为生。

  1938年春,曹克修带着一支三十余人的游击队回到家中,名义上是“文艺工作团”,实际上就是历史上的新四军第八团。第八团以曹家为驻点,开展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这在当时是非常危险、牺牲极大的事——曹克修的家庭情况从此暴露,为后来家人受到日军及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埋下隐患。

  第八团有三十余名中共地下党员,并成立了党支部,团长是曹定律,成员有李家沃、马仁、梅纪松、曹伦、曹措等,其中宋俊、宋茹、石秀华三人为女同志。第八团除了在李山庙、小甸集一带进行抗日宣传,散发传单,张贴漫画等之外,还招收了十几个学生,就在曹家西头一间小堂屋里授课,教唱抗日歌曲,如《救国军歌》“枪口对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救亡进行曲》“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等歌词。我的祖父曹光霞当时就是听课的学生之一。抗战精神的鼓舞,为他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冬天,在延安抗大学习的曹云露、张如屏奉中共中央陈云指示,回到安徽开展抗日工作。曹克修率第八团加入曹云露、张如屏的新四军皖北抗日游击大队,转移到了杨庙、钱集、新集一带继续战斗。根据祖父回忆,当时日本鬼子已经占领了下塘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曹克修所率领的游击队约有100余人,条件艰苦,枪支有限,战士们趁着夜色用绳子勒、用棍子打,想尽一切办法消灭鬼子。

  1940年1月,原新四军皖北抗日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二师新八团,曹克修所率领游击支队编入这支队伍,驻地为定远县藕塘地区。当时二师师长是与陈毅并肩战斗的罗炳辉,新八团团长是原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孙仲德,团政委是杨效椿。新八团当时主要任务是保护藕塘政权外围,接送从大别山回来的党员和青年知识分子以及对地方群众武装进行集训。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共成立七个师,新八团改为二师六旅十八团。1941年4月,曹克修随十八团政委杨效椿一起率十八团四连50余人回到寿县,同寿县县委书记马曙、组织部长杨刚等共80人左右在寿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41年冬,随着十八团四连开创寿县抗日新局面,我党建立了淮西地区第一个抗日乡政权——寿三区抗日民主政权,李伯祥任区长,杨刚任书记,曹克修任副区长,至此寿县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直到1945年,曹克修和他的战友们一直在寿三区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斗。

  由于特务和叛徒告密,曹克修是新四军地下党员的事实曾遭到敌人怀疑,家人因此受到了日军和伪军的迫害。1943年,祖父曹光霞曾被日军抓到炮楼里,吊了整整一天一夜,严刑逼供,让他说出新四军转移的方向。年仅十四岁的祖父宁死不屈,一个字也没说,后来在族人斡旋之下侥幸逃生。一起抓去的还有曾祖父曹克修的叔父——老地下党员曹共臣,曹共臣被日军杀害,壮烈牺牲。曾祖父年过七旬的老祖母为保守新四军机密,面对日军的盘问拒不交代,被日军用刺刀刺伤。

  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曾祖父随军转移北上,曾在山东渤海湾一带、后又在河北沧州一带继续战斗。河北沧州面粉厂曾经供应日军军粮,曾祖父等中共地下党领导沧州工人,千方百计与日军斗争,破坏生产。1947年沧州解放,曾祖父任沧州面粉厂厂长,当时归朱德领导。

  1949年全国解放之后,曾祖父任天津市首任供销处企业科科长,后调任天津市橡胶厂厂长、天津市化工机械厂厂长、天津市公安局三处处长,天津市消防研究所所长,1976年光荣离休,1983年曾祖父曹克修走完了他战斗的一生,享年74岁。

  在曾祖父病危的那段时间,组织上曾考虑将老家的子女调动一个到天津工作,方便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曾祖父拒绝了,他坚持不给组织上增添任何麻烦。他说,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他看到了祖国解放,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过了这么多年的和平日子,已经十分知足了。在他的四子女中,除了同样参加革命工作的长子曹光霞之外,都在农村务农。

  战争的硝烟终将散去,守护正义、保卫和平的志士仁人必将胜利。小甸曹家的那些先烈们、曾祖父曹克修和他的战友们为之付出鲜血和生命的那一幕幕悲壮战事,仍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活在不朽的历史中。倘若他们得知,他们为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精神,他们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誓死斗争的意志,仍在激励着后代子孙们不忘国耻、努力拼搏、致力于国家中兴,也该欣慰了。

  敬礼,我的曾祖父!敬礼,我的先辈们!敬礼,先辈们伟大的战斗精神!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