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与父母合影
1981年,叶剑英发表对台湾同胞谈话后,媒体采访父母与家人
我们的父亲刘子奇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有幸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我们从他生前的谈话和回忆文章中了解了一些父亲参加抗日战争的情形,虽然只是片段,还是想记录下来,以此追忆黄埔先辈。
随枣战役俘敌兵
“七七事变”爆发后,父亲满怀报国之心前后七次向陆军大学当局请缨,要求投笔从戎,终于在1938年获批准被分配到河南第三十一集团军任少将旅长(司令汤恩伯),训练新兵于南阳。1939年5月,又率部转战鄂北参加随枣战役。
随枣会战,是1939年4、5月间中国第五战区部队等在湖北省随县、枣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李宗仁将军指挥第五战区主力,加上第一战区汤恩伯指挥的第三十一集团军增援,以攻代守,依托桐柏山、大洪山山区,据守重要城镇,持久消耗日军兵力,对武汉方面日军的侧背进行打击。此役,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占较大优势,能协同配合,经全军将士浴血奋战,歼灭日军1.3万余人,中国军队亦伤亡2万余人,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的目的。
父亲曾详细描述过其中一场战斗的细节。听父亲回忆,这是他第一次“动真格地与日本鬼子作战”。父亲说,一天清晨他带一个加强营前往侦察敌情,在信阳近郊遭遇敌军后卫部队。双方短兵相接,反复冲杀,激战直至晚间,渐渐敌人不支仓皇溃退。战斗结束后,父亲命令打扫战场、清点人数。这才发觉,是役我军官兵伤亡极重,仅连长就牺牲二人,排长、士兵壮烈殉国者更多。给父亲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亲眼看到一个负伤的军官蹲在另一位已经牺牲的军官身旁失声痛哭,父亲上前了解后,方知他们两人同是黄埔十三期同学,毕业后一起分配到同一部队,情同手足,如今却阴阳两隔,此情此景令在场者无不动容。这场战斗,我军生俘敌军三人,据说这是三十一军第一次活捉到的日寇官兵。父亲通过随军译员与俘虏谈话,但日寇官兵中军国主义毒素极深,拒不投降。父亲强压怒火没有枪毙三人,命令给足饭食后用担架捆绑抬送总指挥部。
l941年8月,豫阳在河南省舞阳市出生,当时,父亲正驻防在河南舞阳附近,与日寇展开拉锯战,见到新生命的诞生,战火中的他喜出望外,当即以驻地的简称命名(豫——“河南”、阳——“舞阳”)。
激战豫湘桂
1944年初,父亲升任第一战区副长官部中将参谋长,此时正值豫湘桂战役开始。日军从本土及中国东北调集了各兵种部队总计约51万,这是中日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
河南会战,作为豫湘桂的第一场大战斗,日军出动了约15万兵力,配备了飞机、坦克、骑兵、炮兵等先进装备和精兵,目标直指父亲所在的第一战区。而当时整个汤恩伯部只配有一个野炮营。敌我装备悬殊,平原作战,无险可守,有利于日寇机械化部队展开闪击战。我军统帅部指令死守许昌、遂平、西平,日寇采取分割包围我军据点固守部队,各个击破的战术,许昌守军二十九师损失惨重,师长吕公良,副师长黄永淮、卢广伟及营团长多人壮烈殉国。在日军凌厉的攻势下,4、5月间郑州、洛阳等地先后失守。当时,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掳,无恶不作,不仅见人就杀、见女就奸,连婴儿、老人都不肯放过,还挖心剖腹、炒吃人肝。日寇兽行激起我军极大愤怒,面对优势之敌,在豫中地区,我军奋勇与敌血战一月余,给予日寇以沉重打击。当时父亲率副长官部少数直属部队由河南叶县进入伏牛山区,与各部队取得联系后,向陇海、平汉铁路沿线的日伪军展开堵截作战,破坏铁路,使之不能安全通车,最终迫使日军撤出洛阳。之后父亲率部固守伏牛山区,经常袭击驻扎在附近的日伪军,日军曾企图沿公路线西侵,占领西安,被父亲率部击退。
“日寇至死难改军国主义的
反动本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胜利了。当时,父亲正在河南伏牛山,任八十五军中将副军长兼河南省第三区警备司令,他接到上级命令后当即通知暂编六十六师团长万钧派一位连长去嵩山县与日军联系受降事宜。没想到此时却发生了意外,这使父亲多年后每每谈及往事还会咬牙切齿地说,日寇至死难改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
父亲说,当时经他同意,暂编六十六师万钧团长派一通晓日语的黄埔同学某连长前往嵩山县与日军联系受降事宜,该连长到驻嵩山县日军司令部后迟迟未归。后来,日军拒降逃向洛阳,父亲当即下令追击,途中发现日军将掳去的我男女同胞多名残杀后遗尸路旁,惨不忍睹。更为震惊的是,当我军进入嵩山县城后,发现数日前派往敌营的该连长被钉在木板上用刺刀活活戳死,官兵见状无不悲愤填膺。新仇旧恨,涌上心头,誓要向日寇讨还血债。父亲马上向第一战区长官部汇报,长官部据报后即通知日方将日寇首犯押送归案,旋由我方处决。
心系黄埔,期盼统一
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黄埔军校同学会正式成立。它以海峡两岸黄埔同学共御外敌、血浓于水的校友情、草鞋谊为基础,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共同致力于祖国的早日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87年,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编纂整理了《沪浙闽黄埔同学抗战回忆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较为全面反映以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为主体的战史回忆录,该书通过特殊渠道进入台湾岛内,在相当范围内引发震动。
父亲在该书中也以亲身经历撰写专文。他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八年血战,中国人民死难者逾千万,我黄埔军校同学为国捐躯者亦何止万千。如果以客观角度比对同期的同盟国对日陆地战事规模,中国抗战成果尤其惊人。日军曾以两个半师团打垮麦克阿瑟的美菲(美国和菲律宾)联军,以五个师团横扫东南亚,可是同等规模的兵力,在面对装备低劣的中国军队时,却显得有气无力,而且时常惨遭败绩。在与同期外国战史相比较之后,才能确知抗日战争中我军之英武豪迈及高级指挥官的相当才干。现在只要继续发扬全体国民同心协力爱国爱民的民族精神,祖国必会早日统一。”
1980年中秋节,父亲曾赋诗一首,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意愿。诗作如下:
三十寒暑又秋临,佳节倍思异地亲。
百里海涛焉碍路,两岸袍泽应通音。
孤洲溷迹终非计,俊杰识势早返旌。
共促台湾回祖国,同心建设立功勋。●
(李迅同志提供部分资料,特此致谢)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