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0年(1931)
夏,山洪暴发,东南圩区一片汪洋,县政府以工代赈,组织灾民堵口复堤。
10月,各中学师生联合成立桐城抗日救国会,宣传抗日,捐款支前。
建县雨量站。
民国21年(1932)
1月,严寒,水面坚冰厚数尺,可走人、行车。
6月,中共桐庐县委成立,书记陈雪吾。
8月21日,匪首张大鼻率众数百人,洗劫孔城镇。
11月,国民党安徽省党部特务室特工小组,在桐庐地区搜捕中共地方党、团干部和群众,革命组织遭破坏。
安(庆)合(肥)公路桐城段建成通车。
商业度量衡器改用市斗、市尺、市秤。
民国22年(1933)
3月16日,中共桐庐县委书记陈雪吾于县城紫来桥下英勇就义。
5月,吴新屋、鲍家圩等地成立互助社85个,次年3月,华洋义赈会安徽办事处登记承认桐城互助社24个,并拨给救济款。
12月,奉命改募兵为抽丁。
进行户口稽查,全县计157377户、942900人。
驻桐城国民党军某部在县城首次放映黑白无声电影。
修复县城紫来桥。
民国23年(1934)
实行联保制,全县9区共编236联保,1579保,15789甲。
在县城首次注射伤寒疫苗200人,接种牛痘苗750人。
年底,架通县城至孔城、义津、枞阳、挂镇、青草塥等电话线路。
民国24年(1935)
2月,中共桐舒工作委员会成立,书记余海青。
8月底,红28军政委高敬亭率部从舒城进入桐城,在唐家湾歼灭县保安大队270余人,在青草塥歼灭省保安团一个连,并开仓放粮,赈救贫困百姓。
8月,县长途电话管理处成立。
11月13日,施剑翘为报父仇,在天津居士林经堂开枪击毙前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
11月,全县9区并为5区,改区公所为区署,下编149联保、885保、8344甲,推行五户连坐法
11月,组编武装壮丁,县编总队、区编中队。
县政府奉令宣布白银国有,禁止银元流通,凡公私交易一律使用法币。
民国25年(1936)
春,修江堤,至初夏,共完成86万方江堤土方工程。
5月,省地方银行在县城设办事处。
7月20日,安庐师管区庐江团管区在桐城设征兵事务所,按“三抽一、五抽二”的办法,首次征集壮丁360名。
修成桐城至枞阳、桐城至庐江、桐城至潜山源潭铺等6条简易公路,总长85公里,可通人力、畜力车。
全县成立信用社54个,社员1455人,计1608股。
县政府设5瓦特轻便短波电台1部,收发无线电报。
县长徐国治主修《桐城县志略》成书。
民国26年(1937)
10月,由国民党组建的县总工会成立,辖木业、缝纫、瓦业、理发、油漆、人力车6个行业分会。
民国27年(1938)
4月,中国左翼戏剧联盟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八队来桐城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演出活动。
5月10日,日机首次空袭县城。
5月中旬,新四军在小关伏击日军,毙敌20余人。
6月14日,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首次侵占县城,25日收复。
6月,中共桐城特支在唐家湾建立以青年学生、教师和少数工人为骨干的学兵队,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6月,县长潘慰农将县武装自卫总队改编为抗日人民自卫军,下设5个常备中队、1个学兵队,共有队员680余人,潘兼司令。
8月5日,日军再次侵占县城,10月6日收复。
9月1日,新四军四支队七团三营,在安合公路范家岗路段伏击日军,击毁军车2辆,毙敌14人。
9月3日,新四军四支队特务营,在棋盘岭伏击日军车队,毙敌70余人,炸毁汽车多辆。
12月5日,日机5架轰炸县城,毁屋175间,死伤52人;义津、会宫、晓礼庄、孔城、练潭亦先后遭日机轰炸,共死伤40余人。
12月31日,县长罗成均主持,在县城广场召开枪毙恶霸地主光香九大会。
成立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和区、乡分会。
挖毁安(庆)合(肥)公路桐城段,以阻止日军辎重通行。
日军侵占县城,县政府迁往桐西唐家湾,翌年冬迁回。
民国28年(1939)
年初,中共桐城工委改为中共桐城县委,书记陈定一。
2月,安徽省立第二临时中学在黄甲铺草建开学,中共桐城县委派叶桐芬到该校秘密建立党组织。
3月1日,南乡各后备自卫队英勇抗日,受到省政府嘉奖,并被改编为桐城县第一游击大队。
3月31日,县政府颁布改良风俗办法,共6章27条。
4月1日,为防日机空袭,便利居民疏散,县组织拆除城垣委员会,动员民众拆除城墙。
5月16日,日军第三次侵占县城,8月12日收复。
7月30日,县妇女抗敌协会成立,区、乡、保相继建立妇抗会组织。
7月,县及各区、乡、保成立青年抗敌协会。
8月,县农民抗敌协会成立。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