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澳门抗战 > 内容正文

抗战时澳门“中立”的背后
来源:《同舟共进》   2018-02-08 15:19: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葡萄牙政府预感中、日战争不可避免。于是,葡萄牙外长费尔南多·阿乌古斯托·布朗克,于1932年 3月5日在瑞士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发表声明,表示“葡萄牙是中日两国世代的朋友”,在中日冲突事件中葡萄牙保持“中立”立场,以此取得中立国的法律地位。由此,澳门作为葡萄牙海外管治地区,也成为不受交战国任何一方侵犯的“中立区”。

  救亡宣传有声有色

  抗战期间,澳葡当局维持“中立”地位,但广大澳门同胞在祖国遭受外敌入侵的危亡之际,充满对日寇的极大愤慨,表现出炽热的爱国情感。早在“九一八”事变后的11月,当地一些商人就发起成立了澳门筹赈兵灾慈善会,召集各行各业的商家向内地抗日将士捐款捐物。“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开始携手合作,澳门民众纷纷组织各种爱国社团,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救亡活动。由于澳葡当局标榜“中立”,却要维持与日方的良好关系,不准爱国社团公开打出“抗敌”“抗日”“救国”之类的旗号,不少社团都以救灾、慈善等名义成立。其中有些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有些则由国民党参与创设,都对宣传抗日和发动群众起了很大作用。

  1937年8月12日成立的澳门学术界音乐界体育界戏剧界救灾会(以下简称救灾会),是当地爱国报纸《朝阳日报》《大众报》等发起组织的。从1937年初起,《朝阳日报》《大众报》等经常报道各地抗日救亡消息,刊载宣传抗日的文艺作品,成为读者了解抗日动态的主要媒体。

  在当时的澳门,每逢“三八”“五九”“七七”“八一三”“双十”等纪念日,爱国团体都会举行大型宣传活动,鼓舞民众的抗日斗志,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念。救亡宣传活动形式多样,较多以义卖、义唱、义舞、义映及粤剧、游艺会、话剧、女伶演唱等形式进行,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爱国热潮。

  襄助难民不遗余力

  因为是“中立区”,澳门成了抗日战争时期广东地区部分民众躲避战火的首选之地。1937年底,当日军入侵中山县三灶岛时,当地一些居民纷纷逃至澳门。1938年入夏后,随着日寇的加紧侵略,广州及附近地区最终“沦陷”,大批难民涌入澳门。一时间,小城需要应付和安置的难民多达25万人。广州政府还将澳门列为学校疏散区,自内地迁入的中学、中专达30余所,流寓澳门的教育界人士又与当地天主教会创办了不少新学校,收容内地来澳青年入学。

  面对大量流离失所的难民,澳门各界伸出援手,千方百计于以安置和照拂。澳门同善堂依靠社会各界的捐赠,持续不断地向难民施粥、施药、施棺。镜湖医院的病人比过去多了好几倍,病床不足,人满为患,幸得有殷商发起捐赠病床活动,又有澳门妇女会卖花筹款,才可以应付大量的诊疗需求。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日军猛烈攻击下,香港18天后失守,一大批滞留的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危在旦夕。中共中央南方局发出指示,粤港澳党组织展开全力营救,将大部分人安排乘船先抵澳门,由在镜湖医院工作的地下党员柯麟负责,再转往斗门、台山等非敌占区,从陆路回到桂林等后方地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