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发扬黄埔精神、助力民族复兴的三维思考
来源:团结报 2023年08月03日   2024-06-21 16:30:47

  黄埔军校孕育和锻造了黄埔精神,黄埔精神蕴含着为民族复兴奋斗的思想因子。历史上,黄埔师生传承和发扬黄埔精神,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杰出英才。新时代,黄埔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仍然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理论之维:黄埔精神蕴含着为民族复兴奋斗的思想因子

  目前,学界关于黄埔精神丰富内涵的概括有十多种,但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官方权威定论。其中,认可度比较高的概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爱国革命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奋斗牺牲精神。这都是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具备的宝贵精神。

  爱国革命是黄埔精神的核心和灵魂。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强调:“革命事业就是要爱国,就是要救国救民,我要求诸君,从今天起,共同来担负这种责任”。“救国救民”,就是要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需要首先完成的革命任务。旨在“救国救民”的爱国革命精神,由此成为黄埔师生心中永恒的精神力量。

  团结合作是黄埔精神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而国共合作的形成又是建立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基础上,黄埔精神的最早阐释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政策。1926年8月,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共产党人安体诚提出:“黄埔精神,是坚信并实行总理所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革命军人的精神!”由此可见,三大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亦催生了团结合作的黄埔精神。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团结合作不但是挽救民族危亡的必由之路,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奋斗牺牲是黄埔精神的生动诠释和鲜明体现。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尤其是革命军人,必须时刻做好流血牺牲的思想准备。为此,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告诫全体师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也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要“学先烈的行为,像他们一样,舍身成仁,不贪生畏死”。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就生动诠释了黄埔师生的这种奋斗牺牲精神。革命需要奋斗牺牲以挽救民族危亡,建设和改革亦需要奋斗牺牲以实现民族复兴。

  历史之维:黄埔师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杰出英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回顾历史,广大黄埔师生从东征、北伐到抗战,大力弘扬黄埔精神,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而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牺牲。

  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甚至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正是在此背景下,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并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遗憾的是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此后,为了继续探索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锻造了黄埔精神。

  黄埔军校成立后,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黄埔师生先后参与了东征和北伐,并取得重大胜利。1925年,东征军先后两次东征,消灭了军阀陈炯明、杨希闵、刘震寰和邓本殷等部,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并提出了“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两不两爱”精神。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黄埔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冲锋在前,不到半年时间就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主力,将革命中心推进到了长江流域,并形成了“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三不怕”精神。伴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响彻了大江南北。“打倒列强”就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争取民族独立;“除军阀”就是推翻封建军阀的残暴统治,获得人民解放。显然,无论东征还是北伐,黄埔师生都是为了“救国救民”和“振兴中华”,充分彰显和弘扬了黄埔精神。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黄埔师生为挽救民族危亡再次携手奔赴抗日战场。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黄埔师生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切实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为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立下了不朽功勋。据不完全统计,包括黄埔本校及各分校的20多万黄埔师生战斗在抗日前线,其中200多名黄埔师生担任了师长以上职务,指挥着全国三分之二的精锐之师,2万多名黄埔师生血洒疆场、壮烈牺牲,97位黄埔出身的少将以上将领视死如归、壮烈殉国,如戴安澜、左权、赵尚志等。黄埔精神亦在全民族抗战中得到了充分发扬,并与伟大抗战精神交相辉映,为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由深陷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转折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现实之维:黄埔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继续为民族复兴奋斗

  1984年,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时确立的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振兴中华”在新时代的话语表达就是实现民族复兴,因此这个宗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是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和弘扬黄埔精神,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基本准则。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曾指出,黄埔精神的核心是对振兴中华之路的不懈探寻与追求,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黄埔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不应缺席。我们坚信,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空前艰巨的伟大事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同舟共济、共同奋斗,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爱国革命、团结合作、奋斗牺牲的黄埔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激励众多黄埔师生为“救国救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赴汤蹈火、血洒疆场,在新时代也必将继续激励包括海内外黄埔校友及其亲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勠力同心、团结奋斗。我们坚信,只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传承和弘扬好黄埔精神,携手向着共同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黄埔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的力量源泉。爱国革命、团结合作、奋斗牺牲的黄埔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高度契合的,内在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新时代,要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就必须大力弘扬包括黄埔精神在内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坚信,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黄埔精神,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永远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尤其是黄埔校友及其亲属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秦立海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