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智贤(右)与父亲。
“先父丘德新先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十一期工兵科。抗战时期,已毕业于江西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并担任教职的父亲,决定投笔从戎,考取军校。”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丘智贤的父亲历经战火,最后在台湾安家。
在丘智贤眼中,父亲的形象是高大伟岸的,童年的一次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他的父亲给台北市政府写了封信,严肃的公文体记录的却是一件“小事”——附近公园的滑梯坏了,希望政府尽快派人维修。在当时的丘智贤看来,父亲此举是“多管闲事”。但没过多久,市政府果然将滑梯修好了。
多年后回想起来,丘智贤才明白父亲此举的用意。“遇到这样的事大家都会觉得不对不好,但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往往也就摇摇头就走了。我们都希望这个社会越来越好,但是光想是不会变好的。我父亲做的虽然是小事,但他的身体力行让我十分敬佩。”
父亲退休后,时常与黄埔校友聚会,丘智贤常常跟随左右,随着父亲拜访黄埔长辈与同学。“父亲和同学们聚在一起,总是聊起当年在学校的艰苦训练,还有经历过的战争年代。曾经在大风大浪中走来的他们,唯一的盼望是下一代的中国人享有和平美好的生活。”
长期的耳濡目染,令丘智贤感受到这些黄埔长辈身上有一种“愿意为公众利益付出、真心实意地为大家服务”的特殊风范。“我觉得这种精神是很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我虽比不上他们,但是能够往对的方向努力,也是对自己的一份期许。”
黄埔军校和黄埔长辈的故事在丘智贤的心中埋下了关于两岸交流的种子。从小生长在台北的丘智贤,2003年因工作关系第一次踏足大陆,此后便多次往返两岸。2010年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成立后,丘智贤便一直担任会长一职,致力于两岸交流工作,尤其在纪念抗日战争方面倾注了很多心血。“抗战是黄埔军校百年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两岸的共同记忆。”丘智贤说。
利用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的渠道,丘智贤积极搭建交流互动平台,联合两岸的黄埔后代,在线上举办抗战歌曲演唱、诗歌散文朗读活动;和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合作,参与上高会战纪念活动,祭奠革命英烈;帮助在抗战中失联或牺牲的将士家属找寻亲人;积极参加黄埔军校相关纪念活动……
除了举办和参加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外,丘智贤还积极投身于抗战史料搜集、研究考证等工作。在丘智贤看来,黄埔的历史,就是一个个鲜活的青年故事,是舍生忘死、团结奉献的写照。黄埔精神是海峡两岸黄埔人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是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继承发扬黄埔精神是黄埔后代的历史责任,在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当下,更有着突出的作用。”
通过和台湾年轻人的接触,丘智贤发现,很多台湾年轻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非常片面,抗战对他们而言只是个模糊的概念。“这个问题的源头出在教育上。”丘智贤表示,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台当局多次进行“去中国化”课纲改革,包括他在内的台湾黄埔同学与亲属都有责任以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历史,减少两岸历史文化的隔阂。
于是,这些年来,丘智贤坚持拍纪录片、做文创,建设“自忠学堂”平台,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抗战纪念与研究相关内容。近年来他还联合两岸黄埔后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起“黄埔百年直播”活动,以每天更新的频率讲述黄埔故事。丘智贤告诉记者,这些内容平均一年有80万至100万浏览人次。这也让他意识到,尽管台当局长期推行“去中国化”,但台湾民众仍然想要了解祖国的历史,两岸仍然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根基。
身为“70后”,在一些黄埔军校相关活动中,丘智贤常常称自己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既能看到年轻朋友的不同想法,也能看到上一代对大陆故土的眷恋与向往。“虽不曾像先辈曾经亲受训练,奋斗战场,但是身为黄埔后代,一样传承着亲爱精诚的团结精神,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努力。”丘智贤说。
黄埔百年,枝繁叶茂。丘智贤表示,“黄埔后人要共同传承黄埔的历史与精神,为两岸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心力,涓滴之力,汇聚大海,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更为灿烂的下一个黄埔百年。” (李筱)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