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军人团体
来源:《黄埔》 文 卜穗文   2016-02-26 12:34:21

  一、火星社

  火星社是中国共产党在军校建立的一个秘密革命团体。据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共产党员黄雍回忆:“黄埔军校成立时,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派了一部分党员参加校务领导工作和一部分党员参加受训,但人数不多,难以适应当时工作发展的需要。这时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下,党在军队和军校中组织的发展受到严格限制,而群众革命情绪高涨,又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加以团结教育。因此,由一部分共产党同学和一些同情党的同学效法列宁在1900年创办的《火星报》之含义,组织火星社作为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来推行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并为吸收党员作些准备工作。”

  1924年12月,由第二期学生中的共产党员李劳工、周逸群、王柏苍、吴明、萧人鹄、吴振民、陈若、谢宣渠等人倡议,在北较场成立了“火星社”,参加这组织的人除当时在校一部分共产党员学生外,还吸收了一部分接受共产党影响较深的左派学生。到1925年9月前后,参加火星社组织的人数,第二期学生有60余人,第三期学生约30人左右,军官中参加的人数甚少。火星社以“SM”为代号。另有特定的手势作联络接头信号。“这个团体人数虽然不多,而且是不公开的,但由于它代表着当时的革命潮流,团结了学生中最进步的骨干分子,因此它在群众中有着异常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它的主张每每反映了广大学生的意见,它的号召经常得到大家的拥护,对推动黄埔学生走革命道路,起着很大的作用。”1925年1月,军校特别党部进行改选,火星社运用自己的组织力量展开了竞选运动,结果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获得完全胜利。当选为特别党部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的有周逸群、王柏苍、吴明、陈作为、罗振声、黄锦辉等人,可以说全部为共产党员。蒋介石仅得60票,没有当选,后来由党代表廖仲恺推荐,才得当了一名监察委员。火星社在这次选举中的胜利,为全校民主创了一个先例,同时也震惊了蒋介石及校内反动派。后来蒋介石和西山会议派把这件事作为反共的借口,说成是“共产党借国民党名义扩张势力”。1925年9月第二期学生毕业后,“火星社”主要负责人离校,该社随之解散。“参加组织的除少数人外,大多数人均已先后正式加入了共产党。火星社活动的时间总共不到一年,但在对当时校内反动派(西山会议派与孙文主义学会分子)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青年军人社

  1925年初,中共黄埔特支分析了广东的形势,认为广东革命政府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局面,陈炯明叛军在东江一带蠢蠢欲动,帝国主义企图用武力干涉中国革命,驻扎在广州的滇、桂军争夺地盘,军纪废弛。因此,在粤的革命军人必须团结起来,成为革命政府的忠诚卫士,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于是,共产党员蒋先云、王一飞等提议成立一个革命军人的联合组织。1925年1月,黄埔军校成立了以党、团员为核心的青年军人社,聘请党代表廖仲恺担任社长,下设编辑部及编辑股、校对股、发行股。校长蒋介石担任名义上的编辑部部长,共产党员吴明担任编辑股股长,王一飞担任编辑股员,共产党员吴振民任校对股股长,共产党员麻植任发行股股长。该社出版刊物《青年军人》,社员有数十人。青年军人社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在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领导下,筹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1925年2月,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后,该社的全体成员参加“青军会”的活动,因此,青年军人社在无形中结束。

  三、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是在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周恩来领导下的、以黄埔军校共产党人为核心的进步军人组织。它的前身是“青年军人代表会”,1924年8月,广州商团叛乱之际,廖仲恺、周恩来指示蒋先云、王一飞等以黄埔军校学生为中心,联络粤军讲武堂、桂军军官学校、滇军干部学校、铁甲车队、军用飞机学校及福安、飞风、飞鹰3艘军舰的青年军人成立了一个青年军人代表会。参加这个组织的每个单位派出代表数人,每个星期在黄埔军校等处开会一次,讨论挽救时局等问题。会议主席由各单位代表轮流担任。会址设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会提出的口号是:“革命军人联合起来”,“拥护革命政府”,“拥护中国国民党”,“解散商团”,“打倒帝国主义”等。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广东区委军委对这个组织很重视,决定将青年军人代表会扩大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称“青军会”),并建立严密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还要以黄埔军校的革命思想教育和影响各军,团结和改造旧军队,使之成为革命政府的武力后盾。1925年1月25日,蒋先云、王一飞召集各军事单位代表开会,推举蒋先云、曾扩情、贺衷寒、何畏能4人组成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筹备会。30日,筹备会召开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组织临时执行委员会。2月1日,临时执行委员会在广东大学召集会员大会,宣告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正式成立。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大元帅府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广州大学校长邹鲁等出席了大会并致贺词。同一天,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由临时执行委员会起草总章。2月8日,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总章,选出正式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蒋先云,秘书贺衷寒、袁也烈,编辑委员王一飞、欧震,宣传委员高煊、何畏能,组织委员廖俊一、杨锦棠。该会下设组织、宣传、调查3科,最初由蒋先云、李之龙、关学参等负责。

  “青军会”发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宣言》、《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总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告亲爱的兵友们》、《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为东江事告国民》等重要文告,阐明了其宗旨和奋斗方向。《总章》明确指出:“本会以下列各项为宗旨:(甲)团结军人保障自身的利益;(乙)联合军队中革命分子,不分等级,以拥护革命政府,实现三民主义;(丙)帮助国民党建设一个统一的坚固的国民革命政府和有革命纪律的国民革命军;(丁)在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作政治的文化的教育的工作;(戊)建立军队与民众间的密切关系;(己)建立各军队间相互的密切关系”。

  蒋先云、李之龙、王一飞等全力投入到“青军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在有“青军会”成员的军校和部队建立了小组(一小组5人),在小组基础上又设立干部执行委员会(由二个以上小组组成),干部执行委员会之上设地方执行委员会。直辖于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各级组织分别设书记、候补书记、执行委员、候补委员,负责公务工作和发展会员等工作。

  “青军会”的组织发展很快。不久,除黄埔军校,粤军讲武堂、桂军军官学校、滇军干部学校、铁甲车队、福安兵舰、舞凤兵舰、飞鹰兵舰、军用飞机学校等九个发起单位外,鄂军讲武堂、湘军讲武堂、大本营卫士队、滇军干教导团、飞机掩护队、粤军宪兵营、黄埔的广北、永丰、江国等兵舰等亦建立了“青军会”小组和干部执行委员会。到1925年4月,即“青军会”成立二个月后,会员就发展到2千多人。“青军会”经常举行集会,积极开展政治宣传活动。1925年3月13日,在滇军干部学校大礼堂举行哀悼孙中山大会,到会2000余人,请代行大元帅职务的胡汉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谭平山到会讲演。3月15日向国民党中央党部提议获准,由该会干部推选20人组成宣传队,赴广州市重要聚会场所、公园、戏院等进行演讲,宣传中山主义与历史,解除群众之错觉和安定民心。

  1925年4月,“青军会”常务委员蒋先云因担负工作太多,辞去了这个职务。“青军会”代表大会推选王一飞接替蒋先云:担任常务委员,主持日常工作。4月16日,“青军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决定全体会员参加5月纪念周活动。4月28日,“青军会”在北较场举行讲演大会,有刘少奇、谭平山及5千多工农兵群众参加。王一飞担任大会主席。他向来宾报告了“青军会”开展纪念“五一节”、“五四青年节”,“五七国耻日”的一系列计划,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5月17日,“青军会”在大沙头召开第一次全体职员联席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谴责北洋军阀段祺瑞召开善后会议,承认列强不平等条约的罪行以及声讨云南军阀唐继尧企图进攻广东的阴谋。随后,参加会议的李汉藩等共产党员提议发出讨伐段祺瑞、唐继尧的通电及本会会员向各军队宣传,全体会员无论在何时何地均一致行动等决议。会议通过了这些决议。王一飞向大家汇报了会务进展情况,指出了“青军会”存在的一些缺点:“一、内部组织不完密,二、各干部及特别组织除最少数外,工作太少,如开会及报告多有不能按章举行者”。

  6月4日滇系军阀杨希闵、桂系军阀刘震寰叛乱,进攻广东革命政府,5日该会号召所有滇、桂军校会员即日脱离滇、桂军。事后,滇军干部学校脱离者20余人,桂军军官学校脱离者80余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以滇、桂军起义学生编为特别宣传队,周恩来派李之龙兼任队长,赴省河一带专做滇、桂军的宣传工作,对于瓦解叛军,平定杨、刘叛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6月30日,王一飞、李之龙、刘云联合主持了“青军会”第十次大会。王一飞作了会务报告,他指出:“青军会”成立5个多月来,不仅在驻粤的滇、桂、湘各军及海、空军中建立了组织,还在河南、四川等地设立了分部。“青军会”成为一个以黄埔军校为核心,团结全国进步军人的革命团体,在支援广东的工农群众运动,宣传工农兵大联合等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会议还赞扬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和谭延闿、陈嘉祐等人每月为“青军会”捐集经费等义举,提出以后要向北方进步军人筹集经费。大会通过将组织发展到长江中、下游去的计划。大会决议马上派骨干到华北、四川等地活动,建立“青军会”组织。

  因为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即将毕业,周恩来指示王一飞辞去“青军会”常务委员职务,回军校准备毕业。王一飞在这次会议上传达了周恩来的意见,表示了辞职的意思。经王一飞推荐和与会者选举,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共产党员李之龙接替王一飞担任“青军会”常务委员,军校第一期学员、共产党员黄锦辉担任编辑委员。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从成立起,即受到国共两党革命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得到广大革命军人的拥护,不久便成为南方革命的坚强力量,以其声势浩大的政治宣传,将其政治影响扩大到广州所有的军校及附近驻军。

  “青军会”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创办了会刊《中国军人》。“青军会”一成立就认为:要扩大“青军会”的声势和影响,首先要办好会刊,将会刊作为“青军会”的喉舌。1925年1月30日,王一飞被推选为“青军会”的执行委员兼编辑委员。他担任常务委员后,仍兼任编辑委员。1925年2月20日,《中国军人》在广州创刊。在《创刊启事》指出:“本刊以团结革命军人,拥护革命政府,宣传革命精神为主旨。”《中国军人》初为半月刊,从第6期起改为不定期出版。经常撰稿的有蒋先云、王一飞、周逸群、李汉藩、曾干庭、杨石魂、唐澍等共产党人。

  《中国军人》大量报道了“青军会”的组织状况和各项活动,刊登“青军会”的大量宣言、文告、通知。这个刊物公开宣传共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猛烈抨击北洋军阀政府,积极配合国民政府的军事行动。它还用大量的篇幅探讨和阐明革命军人的职责和使命,深受广东及全国进步军人的爱戴和欢迎。据王一飞说:第一、二期发行量为5000册,第三期起增至1万册。

  “青军会”是周恩来等联系青年军人的桥梁,因为共产党人在会里占居领导优势,于是被国民党右派视之为“赤色机关”,贺衷寒等右派学生公然退会,另立山头,成立“孙文主义学会”。这样就使青军会成了以共产党人为核心的组织,拥有2万多革命会员,以最富战斗性、革命性,而名声大震。“青军会”自1925年4月后,根据周恩来、恽代英等人的指示,与右派分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国军人》作为与孙文主义学会分子进行公开论战的阵地,驳斥他们反动舆论,宣传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正确主张。

  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进一步打击军校内的革命势力,排挤共产党,公然下令解散青年军人联合会,另组织黄埔同学会。蒋介石自任会长。4月16日,“青军会”通电解散,通电中表示“本会拥护革命而始。亦以拥护革命而终”,“为巩固革命势力,统一军人观念,取消骈枝国弊不可滥费起见,特决定且行解散”。

  四、孙文主义学会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黄埔军校中的国民党右派害怕共产党势力壮大和工农群众运动的深入进行,开展和进行了反对国共合作的活动。如教授部主任王柏龄等以及学生贺衷寒、潘佑强、冷欣等,极尽造谣煽动的能事,激起了一些人对共产党员同学的仇视。后来又感到蒋先云、周逸群等在学校内公开散发《向导》周报和其他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而他们又都是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核心分子,就断定青年军人联合会这个组织不是一般青年军人的联合,而是作为发展共产党组织的据点,从而决定采取以组织对付组织的行动。孙文主义学会,就是在这样情势之下,专为对付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而发起成立。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黄埔同学闻讯,人心颇为不安。西山会议派分子乘机造谣煽动右翼分子合谋反共。他们宣扬戴季陶的《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中的反动理论,企图假借孙中山学说思想为号召,组织反共集团”。黄埔军校的贺衷寒、缪斌、冷欣、杨引之等右派学生,在蒋介石、戴季陶、何应钦的指使下,于1925年4月24日,成立了中山主义学会,同年12月29日在广东大学操场上正式召开成立大会,改名为孙文主义学会。该会的主要成员,在学生中有贺衷寒、桂永清、邓文仪、袁守谦、刘永尧、肖赞育、宋思一、周兆棠、刘仪珍等,军事教官中有顾祝同、刘峙、陈诚、蒋鼎文等。据第一期同学黄雍回忆:“他们以小宗派为中心,以第二期学生作为发展组织的重点。如以谢廷献、谢纯庵、杨引之为首的川籍同学约20余人,均与西山会议派有关系,反共最激烈,后来都成为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分子。此外,史宏熹、杨耀唐、谢振邦等以江西同乡为活动目标,李士珍、周兆棠专联络浙江同学。他们彼此串联,互相声援,使一些中间分子慑于反动势力,不敢有所表示”。

  孙文主义学会主要负责人和核心成员均在黄埔军校。孙文主义学会的理论基础是戴季陶主义,坚持反俄、反共的立场反对国民党左派,专门与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作对,矛头直指以周恩来为首的黄埔共产党人。王一飞、蒋先云更被孙文主义学会分子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孙文主义学会还专门出版了《国民革命》周刊和《革命导报》等报刊,对“青军会”和《中国军人》进行人身攻击诬蔑。

  孙文主义学会分子以信仰、研究孙文主义为幌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进行排斥打击共产党人和分裂国共合作的活动,在军校内无故找共产党员寻衅肇事。1925年5月1日,孙文主义学会头目、军校管理处处长林振雄,借故刁难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李汉藩,双方发生争执,林振雄竟然拔枪要向李射击,被旁人制止。此事引起全校进步师生的极大愤慨,周恩来立即找到廖仲恺,将林振雄撤职查办。这一件突发事件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之间的公开冲突揭开序幕。1924年5日,“当东征军回师广州,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到廖仲恺先生被刺前后,在这一段期间内,孙文主义学会组织已逐渐形成。各军中左右派的磨擦日益尖锐;在黄埔二、三期学生中斗争尤为剧烈,打架冲突,时有所闻。当时二期四川籍同学多与谢持、石青阳等西山会议派保持密切联系,成为极端反动的集团。他们常常气势汹汹,找共产党员周逸群、王伯苍、吴振民等为难。幸周、王等人比较老练,力求避免无原则纠纷,因而没有酿成重大冲突。这些反动分子还常在深夜偷窃共产党人的文件,并用种种卑劣手段对共产党员进行打击。”

  1925年底,孙文主义学会的反共活动更加猖狂,在上海、北京等地成立了分会。1925年12月6日上海孙文主义学会成立,在宣言中公开攻击中国共产党,反对马克思主义。在其会刊《革命导报》中,鼓吹分裂国共合作的联合战线,在发刊词中指名攻击瞿秋白、陈独秀,谭平山、周恩来等人,公开宣扬“合则两损,分则两便”的反动谬论。在12月27日的一次会上,孙文主义学会分子针对即将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决议:①凡是国民党员不准加入其他政党;②跨党党员应该没有被选举权;③凡是国民党员不能宣传其他的主义和政纲。随后,他们把这三条决议递交给了国民党中央秘书处,他们声称要用手枪来对待反对的人。29日,还举行了游行示威,公开反对国民党二大。

  黄埔军校内部出现左、右两派组织时,蒋介石那时表面上似乎超然于“青军会”和孙文主义学会之上,因为这两个组织都是在他的同意下成立的,并且他对“青军会”还每个月拨给200元经费,但在实际上他是偏袒孙文主义学会的。

  随着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势力大大超过了孙文主义学会,蒋介石便企图限制革命力量的发展。利用校长的职权,凌驾于两派之上,别有用心地要求两派“和解”。1925年12月8日,他在潮州行营召集第一军各政治部职员及各级党代表会议,讨论调和党争问题。在会上,双方意见分歧,最后蒋介石提出两项办法:“(一)校内准共产党员活动,凡有一切动作均得公开;(二)总理准共产党跨国民党而未准国民党跨共产党,然亦未明言不准。现在本校亦不禁止国民党加入共产党,惟加入共产党者须向特别党部声明,请得照准”。

  随后,蒋介石在广州卫戍司令部公开宴请少校以上各级军官会上声明:“青年军人联合会,孙文主义学会,在本党未改组前,暂时不能承认。”1926年2月2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召开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中央代表汪精卫;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代表李之龙、周逸群等人;孙文主义学会的代表缪斌、潘佑强等人。会上作出决议四条:“(一)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两方面干部互相加入;(二)两会在本党军校及党军,须受本校校长及党代表之指导;(三)团长以上高级长官(除党代表外)不得加入两会;(四)两会会员对此有不谅解,得请本校校长及党代表解决之”。同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打击共产党人,进一步夺取军权,借口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两组织之间争斗有违“亲爱精诚”的校训,下令解散这两个组织。4月7日,蒋介右颁布了《取消党内小组织校令》,命令“自本令公布日起,除本校特别党部各级组织应由党部加意工作外,其余各种组织着即一律自行取消,此后并不得再有各种组织发生,如稍有违犯,一经查出,实行严肃究办,以维纪律”。4月21日,孙文主义学会发布自动解散宣言称“学会本以团结本党革命信徒始者,难免不将因谣诼而使革命者离散,因特本会自行取消,以杜绝造谣者之对象”。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