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是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早年对于黄埔军校的创建与发展有过重要贡献,特别是他曾担任黄埔军校本部、潮州分校两任教育长,武汉分校时期再任教育长兼校长,且在黄埔军校早期师生当中有着较高威望和影响,是黄埔军校初创年代的标杆人物,自然有其突出地位和作用。
邓演达(1897—1931)又名策成、仲密,别号择生,广东惠阳人。惠阳县淡水小学堂、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堂第4期、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武昌陆军第三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工兵科毕业。按照原始记载,邓演达生于1897年3月1日,一说生于1895年3月1日。父亲邓镜人,是家乡惠阳永湖圩鹿颈村秀才,曾任崇雅学堂学监,人称“好好先生”,为人处事为乡人称道,对邓演达幼年成长影响较大。邓镜人对于两个儿子的起名,受到了严复翻译《天演论》影响,大儿子演存,字竞生;小儿子演达,字择生。1909年秋,邓演达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第4期,时年14岁,是最小的学员。常随粤军宿将姚雨平当交通员,倍受教诲。约于1911年加入同盟会,是最小会员,与他同期入会的有郭冠杰、廖尚果等。1911年11月,邓演达入广东北伐军(司令官姚雨平)任军事教练,辗转进军南京、徐州等地,小小年纪就经历了战争洗礼磨练。邓演达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加入粤军的经历,比许多人都早,尤其是蒋介石很迟才投身粤军,邓演达尤其瞧不起。1913年1月,任广东北伐军总监(林震)部兵站部副官,兼卫队营第三连连长。北伐结束后,随姚雨平返回广东,入陆军小学校续学。1914年12月,考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就读,1916年秋毕业。邓演达于1917年春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工兵科学习,第6期亦是粤籍人入学最多的一期,有119名学员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学习,因与叶挺同为工兵科,在校时就过从甚密。
1919年1月毕业。分发通州任西北边防军司令(徐树铮)部见习官、排长。 1919年10月返回南方,继赴福建漳州援闽粤军总司令部报到,提出军纪混乱亟待整治,参谋长邓铿同意他的建议,组成宪兵连执法,任援闽粤军漳州警备司令(邓铿)部宪兵连连长。援闽粤军回师广东时,任总司令部督战队队长。三年里经历了粤军许多战事。1920年11月成立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时,即任司令部少校编练参谋,兼任军官教育班主任,专司编练事宜,组建工兵营并任营长。后任军官教育班主任,独立步兵营营长,将该营训练成粤军第一师的模范部队,初显军事训练才能。
1921年11月,粤军第一师成立工兵营,任营长。邓演达较早见过孙中山,真正面对面语谈是在桂林,时间是1921年12月中旬,担任卫士队队长护送徐树铮到广西桂林,余暇时孙中山关切地与邓演达交流,嘉许赞扬这位年轻军官。曾入大元帅府警卫团任营长。1923年4月,攻打盘踞在广东肇庆的旧桂系军阀沈鸿英部,任攻城指挥官兼粤军第1师第3团团长,发挥工兵埋雷特长,炸毁城门攻克肇庆,俘虏守城旅长黄振邦。1923年2月,任粤军第1师(师长李济深)第3团团长,惠州绥靖处安抚委员。1923年6月,孙中山授予邓演达少将参谋职务,并题赠半身照片一帧,对联一副,联曰:“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孙中山还称赞说:“干革命,有两达”(指张民达、邓演达),革命有希望。1923年11月,随粤军第1师赴肇庆整补,兼任肇庆西江讲武堂特约教官,负责政治教育,主讲《三民主义》《吾人今日谋生之道路及其方针》等课程。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大元帅颁令任命李济深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七名委员之一,因李济深任粤军第1师师长工作繁忙,遂指定邓演达代理军校筹备工作。另载邓演达为筹备委员会七名委员之一。 1924年2月15日,陪同蒋介石往广州石井兵工厂视察。1924年2月25日,奉孙中山总理命赴浙江奉化,劝说蒋介石回粤继续完成黄埔军校筹备工作,并带口信,只要蒋介石回校,答应委以校长职务。那时他对蒋介石十分尊敬,认为他是革命先进,粤军和黄埔军校的领导和孙中山的重要助手。1924年3月5日,他将赴奉化详情致电廖仲恺、汪精卫,称:“介(石)谓彼去实因保持与先生之感情,现非有改革决心,国党皆陷绝望。……并促展、汝回,则彼可回,其意坚决。因介不行,亦暂缓。”1924年3月21日,被蒋介石任命为陆军军官学校入学试验委员会九名委员之一。1924年3月27日,与王柏龄、林振雄、俞飞鹏协助蒋介石制订《陆军军官学校章程》。1924年5月12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李济深兼)副主任,兼任学员总队总队长。1924年6月16日,参加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等诸项仪式。1924年8月,正式辞去粤军第1师第3团团长职务,全力负责好黄埔军校的教学事宜。1924年9月1日,在邓演达力促下黄埔军校工兵队组建。9月3日,被派任代理军校教练部主任,因教练部主任李济深专责粤军第1师师长不能脱身,同日学员总队总队长职务由严重接任。受张难先启发影响,1924年11月,他决定辞职,自费赴德国学习政治经济,辗转香港、新加坡、意大利、瑞士等地,1925年3月15日,抵达柏林。在中国国民党驻德国支部帮助下,安顿生活住宿后,入柏林大学学习,刻苦学习英语德语,不到一年时间阅读了原版书竟达几十种。在学期间特别关注欧洲一战战史,曾转赴苏联考察。后受到蒋介石多次电文催促回国,遂于1925年10月启程回国,1925年11月回到国内。
1926年1月8日,被任命为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蒋介石兼)教育长,可见当时受到蒋介石之重用。1926年1月19日,被军事委员会任命为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组委员会七名委员之一,全面领导黄埔军校的改组工作。继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在此次会议上,何应钦亦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可见在军校要员当中,邓演达与何应钦并驾齐驱。从1924年1月至1926年前后三年时间内,邓演达与蒋介石的关系从总体上来说是融洽的、合作的、相互支持的。邓演达对蒋介石是尊重、支持、服从的,认为中国的革命需要蒋介石这样一个人,故而对蒋介石特别小心谨慎,在与包惠僧等人的谈话中,对蒋介石的军事独裁与违反党纪的各种事实只表示唏嘘叹息,从不正面提出反对蒋介石的意见。蒋介石对邓演达则是信任、重用。尽管其间两人看法不尽相同,甚至当面交锋,但并未影响二人之间良好的关系。
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邓演达公开宣示:“3月20日镇压中山舰及缴俄顾问卫队军械事,疑近于反革命行动。”由此与蒋介石产生矛盾,于是蒋介石下令将邓演达调离广州。1926年4月1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颁令调邓演达为潮州分校(主任何应钦兼)教育长,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何应钦)政治部主任。1926年7月北伐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部政治部主任,此后许多共产党人受到他的重用,如孙炳文(中共党员)是他的留德同学,交谊很深。9月,孙炳文从德国回到北京不久,邓演达与熊雄等联名电邀他来广州任职,孙炳文到广州后被任命为总政治部秘书长。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昌,邓演达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任,总司令部武汉行营主任,兼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科招考委员会主席。1926年12月12日,发表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1926年12月13日,与宋庆龄、孙科等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暨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暂时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最高职权。曾被国民党在武汉召开的二届三中全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1926年12月28日,国民党中央决定在武汉成立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当天成立,邓演达、郭沫若等被任命为委员。
1927年1月,他被任命为武汉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委员。1927年1月12日,在汉口举行的宴会上,邓演达的“态度言论也日甚激烈,比中共有过之而无不及,给蒋介石的刺激至大”。1927年1月26日,邓演达应邀赴庐山参加宁汉各方高层会议,从这次会议开始,宁汉分裂已成定局,邓演达与蒋介石之间开始显现裂痕。随着蒋介石与邓演达在对待联俄联共问题上的分歧日趋扩大,双方渐行渐远,最终走向决裂。1926年12月22日,蒋介石认为邓演达主张的政治部出版品多共产色彩,对之特别警惕,“如此反宣传,对于本军、个人乃黄埔为害尚小,对于革命前途影响殊大”!电令邓演达严厉整饬。尤其到1927年1月,蒋介石在南昌建立中央党部,意欲与武汉联席会议分庭抗礼之后,蒋介石、邓演达矛盾开始急剧恶化。1927年2月,与徐谦、吴玉章等五委员组织行动委员会,联名反对蒋介石的政治主张,同时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3月28日,将武汉分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被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三人常务委员之一,同时兼任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1927年5月间,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全校有3700多学生,超过迁移南京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生,因此“武汉分校规模之宏大不亚于黄埔本校,实为中国腹部武装革命势力之大本营”。此段时期,邓演达与汪精卫在武汉时期是合而又分,最终武汉的政治局势是以汪精卫为主导转向右派。因为此时在武汉主持国民政府的汪精卫,也是刚从苏联回国,负有特殊的政治使命,是左右逢源两面派,汪精卫甚至应邀列席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4日的会议,并作讲话。1927年春夏,邓演达在武汉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比较融洽,对于工农运动有共同的看法。邓演达作为中国国民党著名左派领导人,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需要这样有政治理想的领导人的理解和支持。1927年4月17日,邓演达与宋庆龄等联合发表《讨蒋通电》,声讨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罪行。1927年4月23日,邓演达主持了在武汉举行的30多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谴责蒋介石政变、残杀工农群众的罪恶活动。1927年5月,他随军北上讨伐奉系军阀,在河南临颍大战时亲赴前线指挥,击溃奉军主力,占领郑州、开封等地。(待续)
来源:《黄埔》杂志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