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黄埔军校里的国共蜜月期:毛蒋“相敬如宾”(三)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2017-04-26 15:00:58

  但是苏联方面不认识他,对他一无所知。

  此外邓演达也是国民党左派,和廖仲恺关系也很铁,廖邓组合是除国民党左派外的其他政治派别不能接受的。

  结果,邓演达只能安排在黄埔军校次要位置,任训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

  不久,邓演达忍受不了政治排挤,离开黄埔军校,前往欧洲,后又前往苏联学习。

  何应钦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在黔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军参谋长等职。1922年夏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1924年春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

  何应钦的资历也算不差,云南也是同盟会的老根据地,可是他在孙中山身边时间太短,孙中山对他的信任度不够,此外也没人挺他,但是他的无派系背景,还是让蒋介石任用他为总教官,从此他成为蒋介石的心腹。

  在孙中山眼中当时还有一个更好的人选:许崇智。

  不过作为粤军老大的许崇智,不为苏俄了解。

  而江浙大佬张静江对蒋介石的大力举荐,成为蒋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的最后一个关键砝码。

  其实蒋成为黄埔军校校长是偶然中的必然:

  其一,他有军事背景,但他当时不是军阀,故而具有一般军阀所没有的心胸与眼界。

  其二,蒋一直追随孙中山,虽然不属于任何派系,但是长期侍卫孙中山,人脉不少,是各派争取的对象。

  其三,蒋对孙中山忠心耿耿,据称1912年1月14日,蒋刺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除掉了孙中山最主要的政敌,做了一件孙中山所不能做、更不能言的大事。

  其四,蒋不属于任何派系,但是他的苏俄之行,使他成为共产国际为数不多的可以信任的同志。谁让访苏的代表团才4人呢?

  其五,蒋对与日、俄、欧、美的国际关系有自己的看法,比起只讲阶级斗争的张太雷、只懂中国文学的邵元冲更具现代意识。

  其中最关键的是,在陈炯明事件中,蒋始终坚持主张暂缓北伐,先清内患,解决“陈家军”的坚定,给众多国民党要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共产国际和孙中山都选择了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校长,国民党其他派系也乐见其成。

  1924年5月12日,孙中山任命第一批黄埔军校教官,在蒋介石提名的17人中,只有张申府是共产党员。时年32岁、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张申府,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第一人。

  可是“莫逆之交”的戴蒋组合,破坏了国民党内部的政治生态。

  开学不到一个月,黄埔军校首任政治部主任戴季陶突然不辞而别。

  戴主任戏剧性地失踪,黄埔军校师生甚感莫名。

  其实是戴蒋组合不被国民党其他派系接受,或蒋走,或戴走,两者余一。

  而廖仲恺与蒋介石的私交不错,蒋介石的校长一职很胜任。

  按惯例,资深的比后起之秀更有基础,但是戴季陶够义气,他将机会留给了蒋,离开黄埔军校,去筹办一所新的大学:中山大学。

  戴季陶神秘失踪后,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由原政治部副主任邵元冲代理。

  邵元冲,浙江绍兴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后又赴日本谒见过孙中山。辛亥革命后回国,主编上海《民国新闻》,其后一直追随孙中山,参加反袁斗争,并担任过孙中山大元帅府的机要秘书,深得孙中山的信任。

  1923年,受孙中山指派,邵元冲与蒋介石一道代表国民党赴苏俄考察。

  邵元冲是旧派文人,他把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真的当成一个教授职位来做,既不接近学生,也不接近教官,和党代表廖仲恺很少打交道。

  邵元冲给自己安排的工作任务是每个星期由小汽艇送到岛上来作几次政治演讲,讲完后夹上公文包匆匆离去。

  邵元冲所主持的黄埔军校政治部,其实是个空架子,只有两位担任记录工作的书记,成了实实在在聋子的耳朵——摆设。

  政治部是不能当空架子的。

  失去了邓演达协助的廖仲恺,将希望放到了共产党方面。

  廖仲恺经同蒋介石、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会商,决定请共产党方面推荐一位适当人选接任政治部主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