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黄埔军校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黄埔福将——桂永清
来源:凤凰网历史综合   2018-04-02 09:15:28

  桂永清,江西贵溪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时年32岁。经历龙潭、惠州等以艰苦著称的战役,他积军功年年递升,先后任教导团连长、第一军特务营长、编练团长等职。后作为第一批留德学生,被派赴柏林,学习装甲兵战技战术。

  这是一个“实干家”。在德国,他曾以自己的吃苦耐劳、谦逊诚实,博得教官、同窗一片赞誉。他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以精深著称的德语;作为缺少理工知识训练的人,他更时常在深夜钻研课程。前后两年的拼死努力,终于获得回报,他最终以当期学员前三甲的优异成绩毕业。

  毕业后,桂永清留在德国使馆担任武官职务。他的严谨习气、刻苦态度,也渐渐闻达于南京军界高层。不久后,军令部长何应钦以侄女配其为妻。

  但,最能够表现桂永清形象的,却是隐藏在图书馆深处的一些陈旧文字。当年的一些独立报纸记载:1935年,蒋介石举行中国童子军大检阅仪式,是时桂永清任评阅长。当他巡视到满洲代表队时,他看到的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十个人。此时,桂永清一下子想起了满洲沦陷的土地。他不顾军人的威严,顿时泪流满面。如果不是还有评阅任务的话,他肯定会放声大哭。

  一直到报告蒋介石时,桂永清仍然哽咽。

  这是万余名童子军代表共同目睹的一幕,会场因此寂然无声。从满洲流亡到淞沪的几十个孩子,也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哭声连成一片。素来注重军仪的蒋介石,眼角也略略湿润了,他亲自走到孩子们的面前,温言勉励。

  从此,桂永清被认为是“黄埔军人之楷模”(蒋介石语)。

  时光重新流回1931年的初冬。满洲事变爆发后,在德国的桂永清,接到蒋介石的密令,迅速从德国出发。他“一去万余里”,一路经由中东铁路,走过漫无边际的西伯利亚,跨过乌苏里江,最后到达满洲的林海雪原。

  找到马占山部的营地时,满洲的第一场雪已经下过了。在高耸深黑的原始丛林的掩映下,马占山部队已经人疲马惫,但士气却仍然高昂着。桂永清决心为满洲保留下这个最大的抵抗力量。他与普通士兵握手,与伙夫寒暄。他的诚挚和热烈,博得了阅人无数的马占山的信任。史料记载:从此,马占山感到“应为中央分忧”,而决心在黑龙江的冻野上“抵抗到底”。

  临别马占山部时,桂永清向南京发密电,指出该部“经济困难”,怕难以持久。然后,他由马占山部护送,秘密潜入蒙古东部地区。

  他也迅速地和众多蒙古的王公、首领成为朋友,赢得了这些成吉思汗后代的尊重。在马头琴的弹奏、烈酒的浇灌和草原的漫漫视野中,他的满蒙活动“不辱使命”。

  这一年冬天,已经去国有年的桂永清,以牲口、步行、汽车、铁路等方式,艰难辗转地回到南京。但几乎还没有安顿下来,他的旧日同窗贺衷寒、腾杰等,就邀约他到拔提书店聚会。

  短短的一席交谈后,桂永清成为了力行社的一个新成员。一个黄埔五期学生后来谈到:他“不仅很有军人本色,对政治见解和历史亦具相当眼光。……加入力行社后,他经常到筹备处工作”(干国勋,《回忆录》)。

  桂永清曾发起组织“三民主义研究社”,参加东征、北伐,成为蒋介石心腹亲信。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1930年留学德国步兵学校,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旋即调任安庆警备副司令。

  1935年升任师长,南京警备司令。

  1937年参加南京保卫战,擢升军长。1940年任驻德国武官。

  1944年调任驻英国武官兼军事代表团团长。

  抗战胜利后回国,出任海军副总司令。

  1947年升任总司令,创办青岛海军训练团;

  1949年指挥战舰27艘和其他船只计15万吨撤至台湾。

  1948.8.26-1952.4.9任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对台湾军队进行嫡系大接替,成为受益者之一。

  1951年授海军二级上将;(1935年4月13日授予少将、1936年10月22日晋升中将,1951年2月由海军总司令晋升海军二级上将。

  翌年,调任总统府参军长。

  1954.6.21-1954.8.12,就任国防部参谋总长(仅45日,病逝于任上)。

  1954年8月12日病逝台湾。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