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110年前的今天,震惊中国和世界的的武昌起义发生。迎着萧瑟秋风,我登上岳麓山,凭吊长眠在荒草之中当年援鄂牺牲的湘军将士。
武昌起义是孙中山、黄兴等先辈发动推翻满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的第10次武装起义。“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喋血菜市口之后,湖南人唐才常发动1900年“自立军”武装起义,失败后,被处斩埋葬在武昌。革命者屡仆屡起,11年后枪声再响,腐朽的清王朝终于走到了末日。
早在1911年初,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就与湖北共进会同仁商议“两湖起义”,约定“湖南先发难,湖北立即响应;湖北先发难,湖南立即响应”的盟约。武昌首义后的10月22日,焦达峰与陈作新即在长沙发动起义。武汉起义军节节抵抗袁世凯派遣冯国璋等指挥的清军,急盼湖南支援。湖南军政府在三天内招募新兵6万人,其中有正在长沙读书的青年毛泽东。焦达峰与陈作新以新军49标为基础,派出第一批援鄂湘军,在大西门(今湘江一桥东头)登船誓师出征。长沙发生兵变,焦陈二都督遇害,谭延闿继任都督,又派遣三批援鄂军增援武汉。援鄂湘军驻守汉阳、反攻汉口,与清军激战,湘军协统刘玉堂捐躯疆场,阵亡湘军官兵千余人,留下姓名的仅有292人。
武昌起义后两个月内,湘、赣、滇、黔等十余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土崩瓦解,发诏宣布逊位。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从1912年1月1日起改为民国元年,中国从此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牺牲于武汉的援鄂湘军将士大都由中国红十字会收殓掩埋于汉阳龟山脚下,少数烈士遗骸被运回长沙安葬于岳麓山,这就是现在岳麓山风景管理处后山的“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保存完好的有三排18冢,每块墓碑上刻有烈士姓名,如“烈士邓皇桂之墓”“烈士毛青卿之墓”,有一块墓碑没有姓名。
1912年2月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袁于1915年称帝复辟封建帝制。又是湖南人蔡锷将军首张义帜,发动护国战争,全国响应,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不久病死。在护国战争中,湘军再次援鄂,又有许多将士殒命沙场,部分遗骸1916年(民国五年)归葬岳麓山。这就是岳麓山南大门百米之外的“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保存完好的为两排16冢,墓碑上刻有烈士姓名,其中两位为无名烈士。
110年过去,烈士们的墓茔都长满野草,他们年青的生命化为烛光和火焰照亮神州。如果不是他们的牺牲,我们可能还生活在黑暗时代。令我诧异的是,一些研究历史的学者朋友却认为孙中山、蔡锷的护法护国是叛乱,北洋政府最好,甚至有人认为“君主立宪”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他们的身体活在现代,观念却还留在110年前。这让我想起了中山先生的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021年10月10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