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十年前,鹰城(平顶山)志愿者召集人三乐,龙哥等一众伙伴寻找健在的抗战老兵的漫长途中,找到了胡海滨老人,位于郏县三苏园东南边茨芭乡齐村。初识胡老,第一眼留下印像最深的却是花白胡须修整的整洁有型,蓄须明志,有点像鲁迅的蓄胡,干练,刚毅,不同的是花白胡子,道也显得风骨凛然。加之双目炯炯有神,精神矍铄,着便装举止从容,让人顿生敬意。多年的从军生涯,队伍上又是重机枪手,四个侍候一挺重机枪,包括辎重,弹药,胡老背己明显负重现弯驼状。
正值秋景入睑,小院掩映在青纱帐般的玉米地旁,阡陌碧绿,白墙灰瓦,神清气爽。进得厅堂,满墙的奖状及获得赞誉们刀具暗示着主人不凡的身份。除了打老日的经历,胡老还是县人大代表,非遗项目胡二刀的第二代传承人。在上丗纪全凭手工技艺打造的农具,刀具还有支持抗战的大刀等铁器,帮衬着十里八乡的村民过活。声名远扬,初次相识,便有了直观的印象。
随后的日子里,一有亲朋好友来访,我便相邀去郏县三苏园,其中,回程途回顺便去拜访胡老,一睹抗战老兵,非遗传承,匠心手艺,已是必不可少的节章。
每每拜访都是一种精神激励,当然菜刀是必买之物,少则俩叁把,好物共分享。
联想起苏轼家国情怀,三次被放逐被贬而不改生活快乐追求的初衷,而眼前这位抗战老兵的经历带动乡邻致富,传承手工匠心,感动的不只是人或事,更象是一种精神。当下人们普遍焦虑,不妨想想苏轼,看看胡老,从个人做起,做好手边事,善待身边人。将金钱,生命,害怕未来不确定等人之常情的焦虑困惑,用做好菜,吃好饭,打好一把刀,乃至于整理好家务活等事,把具体的小事做好,也是一种化解焦虑的分解法,面对生活诸多不如意,坦然面对,焦虑就转化为挑战,而寻找挑战解决方案时,焦虑就被不同程度的消减。而与此相悖的却是什么也不想做的懒惰才是焦虑产生的本质特征。
现今,怀念胡老的音容笑貌,每到郏县都想起,借用苏轼词缅怀胡老。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刘玉柱系河南省平顶山市关爱抗战老兵资深志愿者)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