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报道 > 通讯员之声 > 通讯员稿 > 内容正文

宋汝焕冒险为部队买药运药
来源:通讯员胡贵生 作者:白尚立   2024-08-08 10:09:19

(太原解放叔侄俩合影,右为宋汝焕,左为宋连生)

  抗战初期,宋汝焕同志两次冒着生命危险,从戒备森严白色恐怖的太原城购买药械并安全运往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富有传奇色彩的真实史话,至今仍传为美谈。

  宋汝焕,乳名五儿,1917年出生于文水县北峪口村,早年随在太原做生意的祖父就读于太原师范附属小学。他天资聪颖敏而好学,科科成绩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太原平民中学。时值东三省沦陷,太原城抗日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平民中学师生不时进行集会,声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和暴行。就在此时,“抵御外侮,还我中华”的信念在他心中油然而生。由于时局动荡不安,其祖父的生意日趋凋敝,惨淡经营,而家乡粮食欠收天灾不断却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一年后终因日趋贫困宋汝焕不得不辍学打工。其哥宋汝文惜其才,多方筹措资金,找关系让他再修学业,托人(太原耶稣教会博爱女医院的仆人有份儿大娘)介绍考入英国人创办的“太原博爱男医院”,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司药。随后宋汝焕又把自己的侄子宋连生(宋汝文的大儿子,参加革命后为免受家人遭日伪迫害化名宋刚,比其叔宋汝焕小两岁)也托人考入本医院,同样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护士。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华北的侵吞。1937年秋,地处太汾公路、文峪河畔的军事重镇开栅,成了日军打通南进必须扫清的主要障碍之一。天上飞机时时狂轰乱炸,地面上日军便衣纠集地痞流氓骚扰不断,横行乡里,民不聊生,开栅附近的北峪口村也无能幸免。当时,正是太原保卫战前夕,日军兵临城下准备围攻,太原城岌岌可危,又家乡告急,不得已,叔侄俩只能暂别太原博爱男医院回家作打算。为作权宜之计,举家躲迁于远离开栅的文水县西城村落户。

  同年11月8日,太原沦陷,阎锡山军队溃退结集于临汾,日军沿南同蒲线和太汾公路向南漫淹开来。1938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六日)文水县城沦陷。同日,日军进西城村。不过,过后的几个月,日军占据着县城及太汾公路上的几个重镇,广大农村包括西城村相对比较安宁些,叔侄俩遂返回太原博爱男医院。时年宋汝焕21岁,宋连生19岁。

  太原博爱男医院位于太原城东夹巷,因社会动荡残酷统治,来医院医治的病人很少,因而他们的生活也很艰难。日军占领下的太原城社会气氛极其恐怖,中国人的生命哪有保障,老百姓在大街上随时都有可能遭受日军的欺侮,甚至生命危险。日军荷枪实弹满街窜,汉奸、伪军、特务作了帮凶,丧尽天良残害自己人,人们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敢怒不敢言。城门口有大群日军端着刺刀站岗把守,戒备森严,进出城门必遭搜查。若有怀疑,必拉倒宪兵队受刑,甚至被杀害。到了秋天,传说有八路军入城活动,遂夜夜查户口,搞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这一天,宋汝焕太原师范附属小学同学高孟来过来找他。虽近十年未见面,但还是格外高兴。他对老同学的到来感到奇怪,时局这么紧张,城内恐怖,城门把守,怎么进来的,有何事?高孟来悄悄告诉他:“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来,给这个买药。”说着以拇指和食指比划了个“八”,并说是化装进城,说自己已经参加了八路军,还简单介绍了根据地的抗日形势,八路军及决死四纵队的情况,强调说眼下军队医院人手短缺,特别是敌人封锁,药品奇缺,伤病员得不到救治,尤其是做手术没麻醉药,队员们简直受尽了罪等等。

  自从“平型关大捷”后,共产党八路军在民众中的声望一天比一天高,成了热血青年们崇拜的偶像。听了高孟来的一席话,汝焕很是惭愧的同时,既羡慕又兴奋,没想到昔日的老同学已经参加了八路军,可自己却还蜗居在鬼域魔窟里苟且偷安。当问及愿意不愿意一起上吕梁山参加抗日工作时,汝焕毫不犹豫地说:“愿意!”并表示可以利用英国人的招牌作掩护,为抗日部队带一批药上山。因为当时欧洲战场还没开始,日本与英国还不是敌对国,医院的人出入城门不受阻拦。

  二人经过一番谋划,汝焕向医院方提出辞呈,理由是薪水底不能养家糊口,要回家乡开个诊所。宋汝焕一向办事干练恪尽职守,院方虽不愿意让他走,可又解决不了薪水问题,只好准了辞呈。他提出买些药械开诊所用,院方也很痛快地答应了,因为院方也乐意推销自己的药品。高孟来从市场上又购买了些,也不少了。为解决出城问题,宋汝焕提出让院方提供方便。院方也爽快地答应给开了证明,又为他制作了白布袖章,上面用大字写上“博爱男医院”并盖上医院的大红印章。这样,他俩雇了四辆人力车,装得满满的,心里踏实多了。临行时,宋连生也提出要一起走参加八路军。高孟来说留下好,一是学徒期还未满,多学点技术日后有用,二是英国人的这张招牌还有用,以后说不准还会来这里购置药品。高孟来没与宋汝焕同行,对他说:“过了清源有人接应你,咱俩在那儿会合。”

  尽管有英国人开的通行证和佩戴的袖章,汝焕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因为面对的是一群野兽,吉凶难测,只身一人带着这样重要的物资出城,深感责任重大。但他心里有底:先理直气壮地往过走,倘若不行再出示通行证,甚至药品票据,故而他反而镇静了。出南门时,他招呼车夫们紧跟上。机灵的车夫们紧跟着他从日军两列明晃晃的刺刀下通过,日军凶狠地瞪着眼,伪军和便衣特务是看日军脸色行事的。一个伪军过来问汝焕:“车上装的什么东西?”当他看到汝焕胳膊上的袖章时,转过身犹豫着是否要去检查车上的货物。汝焕看在眼里,抓住伪军犹豫不决的心态欲擒故纵很镇定地说:“一些开诊所必须的药械,要不要打开看看?”伪军见汝焕不慌不忙很自如,不耐烦地摆摆手:“走吧,走吧!”就这样,宋汝焕机警地闯过了“鬼门关”。他长长地虚了口气,催促车夫们直奔太汾公路,一直向西南方向飞奔而去……

  太汾公路没走多远,碰上了一队日军巡逻队。不过,有惊无险,日军没有盘查。尽管如此,汝焕还是一路担心一路紧张地赶路。从太原到清源就是个六七十华里,因急于赶路,大家滴水未进粒米未沾,都是汗流浃背。车夫们虽筋疲力竭疲惫不堪,但毫无怨言竭尽全力赶路。他们深知,这些药品是为了救治中国人,救治子弟兵的。那年头,日军的侵略暴行激起了民众的仇恨,增强了民众的凝聚力,大家心心相印,同舟共济。摸黑时分,在边山路口与高孟来会合了。在预定村口有毛驴驮队等候,大家一起忙碌,卸车装驮,打尖吃饭,让车夫们返回的同时,他们这班人马马不停蹄星夜直奔吕梁山根据地……

  第二天徬晚到达了决死四纵队驻地,经高孟来引见,汝焕见到了纵队政委雷任民(山西平遥县人,解放后曾做外交工作)。他非常欢迎汝焕加入抗日队伍,并安排他到后方医院工作。有了这批药品,很多伤员就能得到救治,但对于药品奇缺的根据地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授衔后宋连生与父亲宋汝文合影)

  鉴于连生还在太原博爱男医院,同年冬天纵队领导又一次派汝焕赴太原买药。当时抗日根据地为防汉奸特务混入,进出根据地各隘要关口都得有通行证即路条,可是进入敌占区这通行证一旦被发现,身份暴露,则有杀头的危险。明知困难重重很具危险性,但汝焕受命后仍毅然决然前行。

  这一次他化装成了一位大夫:头戴礼帽,本来就近视戴着眼镜,棉袍皮鞋,手提诊疗包,活脱脱一位大夫。最重要的是,把路条一定要藏好,马虎不得。他一路上盘算着入城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对措施,神经绷得很紧。进入敌占区后,把路条藏稳妥,又戴上“博爱男医院”袖章,压低了礼帽顶,倒也没发生什么事。进城门时,日军端着刺刀凶神恶煞,伪军顺着日军旨意拦住汝焕询问了几句,见戴着袖章就放行了。

  叔侄相见,欣喜若狂,战乱年代,虽几个月未见,但恍如隔世,更不知对方生死,重逢犹如重生。原来的同事得知他到来都围拢过来问长问短,汝焕自然是胡诌乱侃些开诊所的事儿。

  夜深了,叔侄俩谈兴正浓,汝焕压低声音讲述着根据地的人和事,讲述着如火如荼的抗日烽火浪潮,讲述着缺医短药的悲苦,讲述着人们对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急切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俩商议好了药品的购置筹措,包括出城运输情况等。

  与医院有上一次的交往,这一次很顺利地购妥了一批药品。临行前夜,叔侄俩彻夜未眠,长谈至拂晓。最后汝焕对连生说:“记着,学徒期满后就上山来找我。”连生重重地点着头:“我早已等得不耐烦了,看来还得再等等,再忍忍。”

  这一次是汝焕单个人出来买药运药,担子很重,绝不可掉以轻心,而且还带着路条,无形之中又多了一份危险,他时刻提醒并叮嘱自己:“须慎之又慎!”

  一切妥当准备上路,汝焕戴上“博爱男医院”袖章,领上拉药的人力车向南门出发,连生一直送到城门口已经能看到日军刺刀闪着寒光才停住脚。叔侄互道“小心!”后,连生驻足目送叔,汝焕大步走向城门,人力车夫紧随其后。伪军按照日军的意思履行公务,作了详细询问,汝焕有问必答沉着应对不留半点漏洞,碍于英国人的药品,无奈地放行了。看到叔叔的背影消失于城门之外,连生才返回医院。

  人力车鱼贯出城门,飞速上了西去的公路。担心再碰上日军巡逻队节外生技,他们一路奔波不敢停歇,直到天黑时过了清源在预定的村口与接应他们的同志接上头,才大大地松了口气。汝焕摘下礼帽翻过来,在帽沿边上摸了一阵,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根据地的路条安然无恙。大家把药箱装上驴驮,星夜赶回了根据地。

  两次冒险从日军眼皮底下为抗日部队买药运药,没有发生意外,英国人的招牌无疑起了掩护作用,但宋汝焕的谋划机警镇定自若对答如流不留漏洞,同样起到了很大作用。

  1939年初夏,太原日军掀起了反英高潮,德国侵略波兰,二战爆发,作为轴心国之一的日本与英国成为了敌对国。在太原,日军驱逐英国医生、传教士,博爱男女两个医院都被摧毁,连生不得不逃出医院离开太原返回了西城村。没几天,他告别了父母亲,离开西城村,从开栅口子直奔吕梁山参加了八路军。

  个人的经历与命运无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密不可分,并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与历史印迹。宋汝焕同志怀揣一颗救国之心,两次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险境,为我抗日部队买药运药,他的事迹与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样,汇入波澜壮阔的抗战史的长河,彪进抗战的史册。

  1938年,对于宋汝焕来说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年份,这一年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引导侄子宋连生也走上了革命道路,也坚定了他与人为善救死扶伤的人生信念。从此,他与部队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1940年开始担任后方医院院长,1941年进延安医科大学学习,从1944年以后在部队历任师卫生处长、野战医院院长等职,1958年任兰州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于1991年因病在兰州逝世。

  宋汝焕同志一生不追逐名利,对伤病员认真负责,踏踏实实地做着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他一生中不知救助过多少垂危病人,不知让多少人摆脱了伤病的困扰。时至今日,仍有好多受过他恩惠的人常常提起他的为人,想起他,称赞他,怀念他!

(百岁老人宋连生即宋刚)

  2024.08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