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南宁市南郊的良庆区,曾经以制作缸瓦为营生并鼎盛一时的缸瓦窑村,村庄的房屋建筑大多都是用缸瓦瓮垒建而成的,远近闻名。300多年前,缸瓦窑村只有零星几个人在这里烧窑做瓦缸。林家祖上从广东梅州迁来后,也开始烧窑。再后来,村子里的手艺人逐渐多了起来,便形成了一个世代以烧制缸瓦的缸瓦窑村。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烧窑,在缸瓦烧制的鼎盛时期,全村大小二十几个窑,每年出缸瓦数百窑,畅销国内并远销东南亚地区。
缸瓦瓮是当时人们民生活中常用的器皿,然而在红八军的战士确是通过缸瓦瓮的运输,把龙州、百色起义所需的物资巧妙装进缸瓦瓮里,通过水路安全运送到龙州、百色等地,为武装起义提供了物资的保障。
1926年1月中旬,青年邓小平抵达莫斯科,到苏联当时最大的共产主义大学——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报到。邓小平到达莫斯科中山大学,并担任了党小组长等职务。邓小平由于表现优异,被选入第7班,即当时“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尖子人物都在一个班组”的理论班,该班组有“理论家小组”之称。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班组,班上有蒋经国(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之子)、屈武(国共合作先驱于右任的女婿)、谷正鼎(谷正伦将军之弟,后担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邓文仪(黄埔1期生)、等蒋介石的心腹亲信。另外还有邓文仪、萧赞育、梁干乔、陈启科、郑介民、康泽、骆德荣等黄埔学生也在该校学习。
1929年夏,邓小平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同张云逸等于先后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第8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黄埔同学李谦时任红7军第1纵队司令、20师师长;冯达飞、张震球率领农军加入红7军,参加了百色起义;黄埔同学何畏、林景云加入了红八军参加龙州起义。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小平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黄埔教官叶剑英任参谋长,黄埔1期生左权任副参谋长。1938年1月,邓小平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与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此时期,宣侠父(黄埔1期)任八路军高级参议;徐向前(黄埔1期)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倪志亮(黄埔4期)任八路军第129师参谋长;陈伯钧(黄埔6期)任129师385旅副旅长;陈赓(黄埔1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唐天际(黄埔4期)任八路军新编新1旅政委。
1983年春节前,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些黄埔同学建议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他们的意见得到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在邓小平亲自关怀下,中共中央决定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并确定其宗旨为“发挥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
今年恰逢黄埔军校建校百年、邓小平诞生120周年。2024年8月24日,南宁市黄埔军校同学、南宁黄埔军校后代亲属联谊会一行来到广西南宁市缸瓦窑村林景云黄埔同学)烈士故居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林景云烈士亲属早早就在故居等候,笔者到故居时,看到很多游客、单位前往参见、学习。收林氏亲属引进院子,介绍各种实物、图片的来历,当听到很多展品都是林氏亲属自建甚至是去外地购回原来的实物,大家为之敬佩。接着,林景云76岁的孙女——林宝霞为大家讲述烈士的英勇事迹。
林景云,1902年出生在广西邕宁县良庆乡缸瓦窑村一个小工业者家庭。先辈从广东嘉应州移居到广西邕宁地区。林景云从小就怀有不凡的抱负,192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省立一中。在校期间接触和阅读《共产党宣言》、《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籍,从小树立精忠报国之志,当“五四”运动席卷中华时,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南宁爱国学生运动,接触了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为日后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经验。 1926年春,24岁的林景云在数千人当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当时称为第一分校),成为第一期炮兵队学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南宁较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7年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转入农村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由于住在邕江河畔,林家的“如盛”号渡船成为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交通工具,林景云和地下党组织领导人经常在渡船、林家秘密接头开会,成为传递情报、运送物资的据地。
1929年由于桂系反蒋运动失败,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主动要求中国共产党到广西协助开展革命工作。1929年夏,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起义。1929年7月,林景云被党组织派往广西警备第五大队任连政治指导员。同年10月,参加邓小平等领导的南宁兵变。林景云在连队里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为中国共产党在左、右江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和人民军队打下基础着,他离开家里年迈的父母和年轻的妻子及年幼的女儿,奉命与战友率领先头部队秘密押运武器前往龙州,做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因为部队和党组织活动经费十分困难,林景云的妻子和家人把全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金条和陪嫁礼金都捐献给党组织,解决了党组织活动经费的问题。受到林景云和家人革命思想的影响,村里掀起捐钱捐物的热潮,许多人跟随他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0年2月1日,林景云参加由邓小平、李明瑞等领导的龙州起义,任红八军第二纵队第一营指导员。同年3月20日,他参加龙州保卫战,率部掩护军部、驻守龙州的部队及后勤人员向凭祥撤退。3月22日,他率领300多人与数倍于我军的武器精良的敌人浴血奋战近3个小时,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红军伤亡惨重。在此危急关头,他带头留下殿后,和卫士排长谢德成等33名战士组成敢死队,誓死阻击强敌。当血战开始,阵地只剩下林景云、谢德成两人时,林景云掏出怀表一看,已经完成了军部交给他们的狙击敌人的任务,即向平而关方向撤退。撤退途中,林景云不幸中弹负伤被捕,他英勇不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被敌人杀害前,林景云高呼:“红八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听了林景云烈士英勇事迹后,与会人员谈了心得体会。
冯佩云女士说,我父亲与林景云都是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一期学生,后来在军校做教官,新中国成立后在哈尔滨军事学院做教官。虽然他们开始是加入不同的军队,最后都为新中国付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听了林宝霞女士的讲述烈士英勇事迹,真是是入脑、入心,心灵上得到很大的启迪。
李宗道会长说,100年前,为了创建革命军队,用武装的革命力量同武装的反革命作斗争,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孙中山先生以及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共同创建了黄埔军校,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开学演讲中,孙中山先生提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作为办校宗旨。"爱国革命"是黄埔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孕育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时代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埔军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政治军事人才。林景云就是黄埔军校优秀学生代表之一,当我听到林景云在英勇就义前夕,把手中仅剩下两块银元上缴党费时,充分体现了坚忍不拔黄埔精神。当年,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黄埔师生东征北伐,浴血奋战,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黄埔师生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同全国人民一道筑起了保家卫国的坚固长城。在广大黄埔人的身上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亲爱精诚的团结精神,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等等,全部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和邓小平诞生12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的爱国情怀。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努力拼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