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时山西处于抗战的前哨阵地,地处晋中盆地的文水也不例外,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
喚起民众、掀起抗战热潮
说到文水的抗战斗争,人们就会提到两个抗战英雄,当时家喻户哓,人人皆知。一个是文水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顾永田,另一个是文水县游击三大队大队长王智。
顾永田,江苏省徐州人,就读于徐州铜山师范,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是铜山学生会运动的主要领导之一。1936年的冬天,顾永田来到太原,参加了由薄一波同志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简成牺盟会),曾任牺盟会总部执行委员和太原市二区牺盟会特派员。1937年春天,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组织宣传群众的活动,参于组织“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的工作。11月上旬,太原失守,工卫队撤出太原,转入交城、文水一带,配合八路军一二O师坚持游击战争,在这期间顾永田担任连政治指导员和营教导员等职。
1938年2月15日,随着日本侵略军的长驱直入,阎锡山政权土崩瓦解。
1938年4月,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交城米家庄成立,县长顾永田、秘书彭敏、财政部长杜秀堂、武装部长刘应元、民政部长张麟源、锄奸部长冀子和。至此,文水大地上开始了轰轰烈烈如火如茶的抗日浪潮。
王智,原名王景行,山西河津县上井村人(今属万荣县)。幼年家境贫寒,只在私塾读过几年书,17岁到解州集义丰杂货店学经商。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工人武装自卫队,1938年春奉部队之命来文水组建地方武装,任文水县游击三大队大队长。1943年后,先后任八专署文水经济工作团主任、文水县四区区长、晋绥边区保安处晋中服务团武装工作队长等职。
文水抗日民主政府和王智游击队的岀现,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人民抗日的热情,鼓午了打击敌人的斗志。
东旧城解放前后是文水县城通往西城、三南(指南庄、南白、南安,这三个村是距离县城比较远东北方向的三个大村)许多村庄的交通要道, 村上胡家街是这条要道的必经之路。路北郭有艮家街门外(今胡拉明门口)有株几百年的大槐树,每到夏季,人们都在树下乘凉、吃饭。抗战时期,王智带游击队来村里活动,宣传党的抗日政策,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反动罪行,首先在树上放哨。有时侯去西城、三南一带活动路过这里,在此休息,这株大槐树就成了他们站岗放哨的最隙闭处,通常人们都叫“岗哨树”。
吊杆井北面有座楼儿院,是胡君臣祖上的老宅院,楼址宽三间、上下两层、高10米左右,是村上最高的建筑物。在战争时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敌我双方来到村里,都首先占领楼儿院。
1939年夏天,日军来村,驻扎在楼儿院时,指挥官在楼顶上观望四周,发现离楼儿院东南方向60米处的大槐树挡住了视线,立刻下命令,将老槐树砍掉。据说老槐树长得特别粗,二十几个人砍了三四天才把树砍倒收拾完。百年古树的倒下,是抗日游击队和胡家街居住的百姓一大损失,更是日本侵略者铁的罪证。
从此文水游击队王智来村上活动,一般都在楼院附近进行,首先在楼顶上安排士兵放哨,然后在楼儿的西院胡承玉或者宁子宽家里开会布署,常常半夜带村里的民兵、热血青年,配合他们到邻村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有时侯到东半县村庄铲除地主恶霸、欺压群众作恶多端的汉奸走狗。当时在汉奸们中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谁要坏了心,出门碰上王智的兵”。
1945年1月份,春节快到了,但文水人民还处于饥寒交迫的战乱时期,不少村庄时有冻饿而死的穷苦人。为解民困,粉碎敌人把粮食运走的企图,也让人民过上一个温饱的春节,有过多次组织抢粮经验的王智,决定来一起大行动,动员全县武装力量和民众,把西社镇(日本人存粮地点)的粮食抢回来!在动员会上,王智对参加开会的各区区长、村长讲:“群众困难没粮吃,而敌人要把抢来的粮食运走,咱们就要组织群众到敌人的据点去抢。和敌人打起来不要怕,有我们保护,有八路军掩护,你们让大家只管抢运粮食!”
我村在张石牛、胡承玉、刘巧儿、宁子宽、孟荣、胡如康等抗日进步人士宣传活动下,组织了300余名的抢粮队伍,做好一切准备去抢粮食。
到了大行动的那天,在县六支队和王智的“西药部”游击队共300多人的掩护下,抗日县政府组织了2万多名群众下午5点多钟集中在杨乐堡村南的空地上,王智做了简短动员,重点强调抢到粮食后要迅速撤离。我村的抢粮队伍,有的赶着大车,有的推着推车 ,骑着自行车,大多数人是步行到达那里。黑夜时分,在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引导下,浩浩荡荡地向西社镇进发。到了西社镇西北面的一座古庙里,全是堆的粮食,人们有的装白面,有的抢大米,也有的把粮食倒在地上专抢面袋。这次抢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活,过了一个好年。当年胡家居住的12岁的牧国臣(乳名巧锁儿)和任培寿(乳名和顺)就和大人们一起去抢过粮食。
抗日英雄四大牛
1945年8月,晋绥边区第八行政专员公署在交城山区关头村召开了全区士绅会议,文水各区都有代表参加,闫四牛、安五牛、张石牛、武三牛等代表各区参加会议。会上地委罗贵波书记、专署康世恩专员作了形势报告布署了对敌斗争任务。
座谈会上,上级领导及军分区首长听取了各区代表对敌斗争的情况汇报,会后八军区司令部对坚持对敌斗争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进行了表彰,其中包括文水县的“抗日英雄四大牛”。会后,中共文水县委、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对他们四人进行表彰并授予他们“抗日英雄四大牛”光荣称号。
东旧城张家街的张石牛,1912年生,大名张怀宝,化名张旺。他胆大细心热衷于抗日工作,紧密协助,配合胡宗宪、林哲、贾石亭、张英杰等抗日干部在当地开展抗日活动,他家是我方干部、地下工作者开展抗日活动的秘密联络点。他曾成功的完成了为八路军被服厂购买棉花、布匹、缝纫机、织袜机的艰巨任务。八路军交给他购买物资的任务,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有时身患疾病、奋不顾身,秘密积极的为八路军购买物资,并精心组织人员将物品安全的送到八路军驻地。张石牛的革命行动引起了日伪军的注意,曾几次组织人员进行抓捕。
有一次,日军到东旧城抓捕他,在路上迎面碰上他,问他见没见过张石牛,他临危不惧沉着应对说没见过。日军查看他写有化名张旺的良民证后放他过去,巧妙的躲过了日军的抓捕。这场有惊无险得遭遇,完全得益于他有胆有识、处变不惊、冷静果断的大无畏精神。
抗日英雄四大牛,除张石牛外,还有安五牛、闫四牛、武三牛。
安五牛,1910年10月出生在文水县西庄村。1937年参加革命,194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先后在文水县抗日工作团、一二O师扩军连、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晋绥八分区十三团后勤处、文水县二、五区武工队工作战斗。安五牛先后参加“西社抢粮”、“袭击信贤据点”、“百团大战”等几十次战斗,对于党交给的任务总是不折不扣的运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出色的完成任务。
闫四牛,1917年出生在文水县西城村。1938年,日军侵占文水、交城一带,他便毅然参加革命,成为我方秘密交通员、游击队员、抗日村长,经常活动于交文两县,送情报、摸岗哨、锄汉奸、打据点。由于工作出色,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武三牛,1921年生,交城县西石侯村(时属文水)。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地下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沟通山区和平川的联系,为党送情报、侦察敌情,为部队带路袭击敌人,锄汉奸、运送物资等。
1938年初,日军占据了文水平川,文水抗日干部吕雪梅、青救会秦承德、工救会段海青等秘密深入到西城村,领导群众对敌斗争。当时西城村有“毛斯克瓦”“小延安”之称。西城与我村是邻村,在这期间,张石牛的堂弟张怀谨,从小受抗日进步思想影响,经常去西城村与热血青年们张贴抗日标语,散发减租减息革命传单。1938秋后,他独自一人奔赴延安寻求革命真理,并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八路军西北野战军。解放后回到文水,曾在东庄村,当人民教师,后调大原国营皮革厂担任领导。孟家街居住的王文次子王德寿,从小投身革命,1937年在太谷北洸村战斗中牺牲。据《文水县志》牺牲烈士英名录记载:东旧城王德寿,抗战时期在晋绥游击队三支队十连任副连长,1937年在太谷北洸村战斗中牺牲。
胡家街在抗战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东旧城胡姓是村上第一大姓,自古繁衍生息,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在胡家街居住的大部分是胡姓,也有少数外姓。抗战时期从胡家街走出了好几个热血青年奔赴抗战第一线,有的在后方进行抗战地下工作。
据1993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的,邓小平亲笔题签的“山西新军历史资料丛书”一书中记载:“文水县胡思俭、胡思旺、胡思荣(备注胡思荣胡氏家谱查无此人,有待考证)三兄弟,很早参加抗日游击队,1939年3月改编为新军暂一师36团从事医疗工作,分别任卫生员、护士长、医师等”。期间赴岢岚、五寨、神池、静乐、保德等地作战。他们所在新军暂编一师直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我军粉碎日军一次次扫荡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胡思旺,1919年出生,自幼丧父丧母。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当时革命形势的影响下,1937年10月在文水土堂参加了文水抗日游击队。1938年编为战动会游击队。1939年3月,改编为新军暂一师36团,任卫生员、护士长赴岢岚、五寨等地作战。1940年8月,陏36团在晋西北参加了百团大战,先后参加了百草沟、十字岭、武康数十次战斗,他所在的新军暂编一师在续范亭师长的领导指挥下粉碎了日军一次次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的最后胜利,荣立战功三次。1942年调晋绥军区卫校学习,1943年在晋绥军区第六大队任护士长、医师。1945年10月奉命挺进内蒙参加大反攻战斗。同年11月调晋野战军六所任护士长、医师。1946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野战医院任医生,按照上级指示转战绥、包、晋、西等战场。投身于解放河西走廊和大西北地区,多次荣立战功。
全国解放后,1950年受王震将军调遣,到中央赴朝鲜慰问团工作。1951年1月调东北野战医院第五医管处任主任医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结识了一位晋南姑娘、革命战士,并结为夫妇,成为终身伴侣。妻子李美玉,1930年8月生,山两省万荣县北解村人。她出生名门,大家闺秀,祖辈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政府。抗日战争爆发后受祖辈优秀基因传承,爱国进步思想影响,1945年离乡背井、弃别亲人、投身革命,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军区,后勤卫生部第五区医院管理处任医师。1952年底夫妇俩放弃了组织安排去北京、太原工作的优越条件,主动回老家创建乡镇诊所和组建县医院等工作。起初居往在老家东旧城,后带家属居住在南武村。丈夫1956年一1957年创建了下曲镇卫生院,1958年组建了文水人民医院任内科主任,1963年3月组建马西卫生院任院长。1972年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生产第一钱,调文水化肥厂医务室任负责人,1985年离休。
他的一生在作战前线转战南北,英勇无畏,不怕流血牺牲,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身上多处中弹受伤。他克服战争年代缺医少药的困难,挽救了无数抗日战士的生命。他一生服从党的需要,那里艰苦到那里去,先后荣获抗日战争、解放西康省、抗美援朝纪念章,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表彰。妻子先后在南武卫生院、西城卫生院,县级医疗单位工作,直至离休。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医术精湛,特别是在妇产幼儿医疗方面贡献突出,曾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劳模等。她的美丽人生故事就像她名字“美玉”那样在哪里都会鲜艳夺目、光彩照人。据文水史料记载:他们俩是文水唯一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战老兵家庭。
胡家街党的地下工作者革命领导干部胡尚林,字仁斋,年轻时在祁县教书,加入中国共产党,搞党的地下工作。后回文水,历任文水二区、四区区长等。1942年7月的一天,他奉命,带领4名游击队员在西庄村接送八路军某连养伤排长,他们在西庄村老乡家里见到了八路军受伤排长,停留了一会儿,就背受伤排长准备从西北方向出村。他们刚出老乡街门,发现十几个日伪军向他们扑来,不知道是有人泄露了机密还是什么原因,顾不得考虑什么,他们掩护背受伤排长的游击队员迅速突围。刚出村便钻进了一片高梁地,然后兵分两路,两名游击队员朝西南方向的南武村跑去并不断地开枪射击,把敌人引开,胡尚林和另一名队员掩护背八路军排长的游击队员,迅速到达东旧城,把伤员藏在了南头张石牛家里。黑夜时分,他们两头人员在东旧城张石牛家里碰头,胡尚林命4名游击队员护送受伤的八路军排长,坐马车连夜转送到西山八路军营地,终于圆滿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们转移伤员的任务。
很小的时候我听母亲讲了一个抗战时期她亲身经历的故事。1944年的秋天,母亲刚嫁来不久,一天早晨七八点钟,胡天令(任我村村长)带领的几个文水城来的日伪军,寻找抗战区长胡尚林,胡天令在前面,几个日伪军在后面紧跟着,刚走到胡尚林家的大门口,(现在胡建强的院)正好赶上胡尚林出大门,胡天令不慌不忙问道:“ⅹⅹ(叫的名字是随便捏的)你在院里见到胡尚林没有?”胡尚林从容地答道:“我没有见到他,你们进去看看吧”。说完胡天令和日伪军走进院里。胡尚林急忙跑到我家里说道:“石锁媳妇,把这东西先放到你家里藏好,等我过几天回来再拿”。(我母亲叫胡尚林叔叔)说完后他就匆匆地从我家房屋后面的小巷往北去了。我母亲把用绿色包袱包的东西小心翼翼的放到了放衣服的柜子里,看了又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几天后,他来我家取东西,并把那天的经过简单地叙述了一遍,最后说:“石锁媳妇,叔叔得感谢你,这里面包的是二区和四区地下党员和抗日进步人事名单,它是比咱们的生命都重要”。我母亲听了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胡尚林出门走了,母亲脸色苍白,心里通通直跳,噗通地坐在地上后怕起来,好长时间才爬起来。解放太原时,胡尚林调太原工作,在太原鼓楼街租两间门面房,雇两名理发师,挂的理发店的招牌,表面是开理发店,实际上仍搞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后,他留在太原工作,任太原市工商局长等职。1980年胡尚林离休后,经常回来在堂弟胡春林家里居住,有空和我们坐到一起聊天,给我们讲述抗战时期在文水与王智、秦汉三、陈德照在一起同敌人斗争的故事。有一天,我出于好奇,问过老人我母亲讲的此事,他立刻回答道:“是的,确有此事,说来话长”。接着把当年的这段故事重新讲述了一遍。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的反动罪行,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确实不容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
胡家街抗战勇敢士兵胡思贵(小名连义儿),很小父母双亡,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习惯,经常爬树掏雀,弹弓打鸟,百发百准。1941年春天十六岁时参军,编为晋缓独立4旅12团战士(据说在部队外号称不要命的二杆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过文水大城南战斗、宜儿村村南麻湾地战斗、汾孝战役、陝西延安老山保卫战役等数十次,他先后受伤十几处,解放后转业在太原面粉厂任保卫干部。
李济远,原是大城南人,因母亲早亡,兄弟三人很小在胡家街路北大门姨妈家定居(胡思忠的母亲)。他从小聪明伶俐,胆识过人,很小参加了文水抗日游击队,八路军。在部队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期间从事文化教员工作,部队宣传干部等。解放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书记,《太原晚报》主编等。据《文水县志》民国时期“知名人士”记载:东旧城,李济远,很早参加革命,中国美术学会会员,山西分会书记,画家,出版发表许多连环画册,曾任《太原晚报》主编。
在胡家街西段居住的郭全祥、郭全祯兄弟俩被敌人杀害,郭全祥的妻子,赵双英,化裴痛为力量,继续干着丈夫未完成的事业,积极宣传共产党的减租减息政策,动员本村妇女给八路军游击队做军鞋、送干粮等,1946年秋天,被阎军乱棍打死。据《文水县志》抗战牺牲烈士英名中记载:东旧城郭全祥、郭全祯郭,1944年初参军,晋绥独立4旅12团战士,同年被敌人杀害于文水城东门外。
抗战期间,该村的几任村长大部分是胡家街的胡姓人当任,他们白天应付日伪军,黑夜接待八路军,王智游击队,筹粮筹款,秘密的工作。他们是胡天令、胡思孔、胡承玉、胡思让(小名黑瘤五,1949年随军南下湖南,解放后任新宁县税务局长等职。胡家东头的孟贵(乳名四儿)南下四川,解放后调新疆工作,任新疆自治区交通厅厅长等职。胡家南巷康二清南下四川,解放后在雷波县任法院院长等职。
在胡家街居住的任国英,当时任村粮棉副村长,在任期间,为八路军、王智抗日游击队提供粮棉数万斤,1946年4月被阎村杀害于龙天庙东。
历史上东旧城特别是胡家街为抗战斗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留下了许多日本侵略者法西斯暴行、国民党反派阎军的反革命罪证。
在记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写此文章,为的是东旧城人民,子孙后人,牢记该村抗日战争革命斗争历史:缅怀在抗战中牺牲的英烈;永远牢记抗战期间生存下来的老兵的丰功伟绩;现在这些抗战老兵都已逝世,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备注:历史上东旧村的村名有三种叫法:1、东旧城,源于古城,历史上、民国时区村制、解放后乡村制,一直叫东旧城。2、人民公社后,实行社队制,叫东旧城村。3、改革开放,后实行乡镇制,叫东旧村。)
写于2025年元月
作者简介:胡贵生,文水县东旧村人,男,1947年3月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曾任村党支部书记,72岁学写作,抗日战争纪念网通讯员、山西省晋绥边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作品有《东旧城纪事》、《我的回忆》两本文集,其作品《记忆中的过年》荣获2024年第三届当代原创文学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二等奖。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