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华东地区,山川河流众多,历史沉淀丰厚,在漫长的抗战岁月中,安徽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但同样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爱国人才。今天时值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特向大家介绍一位古皖大地上的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的抗战故事。
戴将军名炳阳,字衍功。1904年11月,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一个地道的庄户人家。7岁那年的秋天,父母将他送到了当地一家私塾馆拜师学习。
1918年秋天,桐城知名人士周绍封应邀来到该村开办私塾小学。勤奋好学、品行端正的戴安澜,赢得了这位先生的垂爱。他逢人便赞道:“此子亶赋优异,少怀大志,后必有成”。在这里毕业后,戴安澜进入无为县城学校读书。由于勤奋好学,成为学校名前前茅的娇娇者。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南京安徽公学深造。
一次偶然机会,成为戴安澜人生转折点。1924年3月,从远在广东粤军担任团长的叔伯戴端甫的来信中,获悉了国共两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于是,戴安澜告别父母,与本乡一批热血青年相约来到广州。同年底,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更名“安澜”,自号“海鸥”,表达自己要力挽狂澜,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一生;要像海鸥一样,无惧狂风暴雨,勇敢搏击惊涛骇浪。
1933年长城抗战时期,戴安澜作为国军团长的他,奉命率部加了长城古北口的战斗,荣获“五等云麾”勋章一梅。后在台儿庄、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中,多次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重点表彰。1937年8月升任第25师73旅旅长。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他所带领的部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廓里集,迫使台儿庄之敌后撤。战后再获授华胃勋章一梅。
1938年5月,在徐州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兼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
1939年,戴安澜调任200师任少将师长。200师是第5军的主力,在当时号称是中国唯一一个机械化师部队,戴安澜也多次受到蒋介石的接见。
武汉会战的万家岭战役中,戴安澜指挥所部多次重创日军,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令日军松浦淳六郎损失惨重。同年11月25日凌晨,由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600团近千人的兵力,在二塘独战日军21、42两个联队共计7000多人。当时,日军凭着飞机大炮的配合展开猛烈进攻,600团团长邵一之、团副吴其升双双阵亡。鉴于战况不利,戴安澜决定黄昏后撤退至高峰隘。此战虽未完全阻止日军进攻,但这是日军自钦州、防城港登陆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战斗进行了2天2夜。12月1日中国军队失守高峰隘,4日日军攻占昆仑关,双方以昆仑关山地为界,暂时对峙。
12月7日,蒋介石决定反攻,目标是“攻略昆仑关后收复南宁”。12月15日,白崇禧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以北路军第五军主攻昆仑关。12月16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召开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制定了“关门打狗”的包围全歼战术,命令以戴安澜200师,郑洞国荣誉第1师正面主攻昆仑关。
12月18日凌晨,反攻战斗打响,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开始攻坚,战至深夜,荣1师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几个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12月19中午,日军再次出动飞机狂轰滥炸,日军第21旅团的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再次夺回昆仑关。昆仑关让日本人失而复得。蒋介石对此大为不满,12月21日特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达死命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
12月23和24日,仅第五军正面进攻的2个师,伤亡就达2000余人,日方也在1000人以上,战斗的激烈可以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昆仑关日军阵地可以说非常坚固,上二层下一层的碉堡,构成交叉火力,中国军队攻击处处受阻。在此情况下,戴安澜将军亲率2个团兵力,以大刀、铲刀和血肉之躯,一路斩草开路,割破日军满山设下的铁丝网,向昆仑关最后一道大门——界首阵地发起猛攻。
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日军最坚固的据点。戴将军指挥郑庭笈团,于12月28日晚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地面暗堡枪弹如雨,但全体官兵士气旺盛,不怕牺牲顽强进攻。他们连续地组织敢死队,用手榴弹、炸药包塞进日军工事枪眼进行爆破等各种有效举措,最终在12月29日上午成功拿下界首高地,将日军所有火力据点全部摧毁。在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中,共有7个连长伤亡,指挥官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
12月31日,中国反攻部队肃清了昆仑关全部残敌。打扫战场时,在日军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尸体上搜出了一个日记本,他在临终之际是这样写的:“帝国皇军第5师第21旅团之所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比俄国人更顽强的军队”。
戴安澜指挥的200师因在昆仑关战役中战功卓著,全师受国民政府的集体嘉奖一次,参战人员提薪饷两级。师长戴安澜因指挥有方和重伤不下火线,荣获四级青天白日宝鼎勋章一梅,被蒋介石称赞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1942年3月,戴将军在率部赴缅甸参加同古保卫战中,面对孤军无援的绝境,仍决心与敌誓死战斗到底。在给夫人的信中他是这样这写的:“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在炮火连天的阵地上,他亲自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也要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列死,以参谋长代之,如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此次战役,异常惨烈,由于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国军伤亡猛增。戴安澜指挥将士顽强抵抗,要求所有参战官兵人在阵地在,决心守到最后一人。在战斗中,当凶残的小鬼子从四面八方涌向阵地时,他和大家一起从战壕里一跃而出,用刺刀和日军展开残忍的肉搏。整个战斗前后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多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让敌人受到了重创,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然而,令人惋惜的是,1942年3月戴安澜将军在率部参加入缅作战的同古会战中,日军以四倍兵力猛攻200师,戴安澜歼灭5000日军之后率部安全撤退,由于英军的不配合,致使第5军被迫撤退回国,戴安澜将军在撤退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一代儒将用他年轻的生命实践了他生前“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也”的承诺。
戴安澜将军的一生,除了早年参加过北伐外,没有打过任何内战,所打的都是日本军队。他的这种特殊经历,在所有的国军将领中,实际并不多见,在国民党许多抗日名将中,其中很有一部份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上,和人民为敌。这也是将军倍受两党和全国人民尊重的原因。
为了表彰戴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功绩,当时美国政府向其颁发了懋绩勋章。戴安澜也因此成了中国抗日战争中获此勋章的第一位中国军人,美国总统称他:“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有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中华民国政府也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国共两党领导人都给与了他很高的评价。毛泽东主席为其赋诗《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欲血东瓜守,驱伪棠吉归。沙场竟损命,壮志也无违”。
蒋介石的挽联是这样写的:“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在勋未成,虚于期望痛如何?”
“38岁战死沙场,实在可惜”。周恩来总理在得知将军为国捐躯的噩耗后曾专门为之写下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一直没有忘记这位为争取民族独立舍身忘死的优秀爱国将军,更没有忘记他“扬威国外,藉伸正义”的壮举。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2009年,戴安澜将军再次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转眼之际80多年过去了,今天,抗战的烽火硝烟虽然早已消声匿迹,但战争的创作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时值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仍然要弘扬抗战精神,勿忘国仇家恨。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陈丙松,男,72岁,高中文化,凉亭镇人。安徽省首届乡村文化带头人,安徽2023年五老十佳先进个人提名奖获得者,宿松县作家协会会员,2016安庆好人、宿松好人,宿松道德模范\宿松乡贤会先进个人,凉亭中心小学少先大队、光荣初中少先大队校外辅导员。喜爱业余写作。曾在国内《羊城晚报》《安庆日报》《深圳特区报》《辅导员杂志》《学习强国》等相关媒体和报刊杂志发表过部分文章和文艺作品。在庆祝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20周年、40周年、喜迎十九大、建党百年大庆、深圳第四届农民工企业文化周等各项活动中,先后获得省、市县征文一等奖、二等奖及其他不同的荣誉表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