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通讯员之声 > 通讯员稿 > 内容正文

誓死不当亡国奴 ——王翦波率临湘县政府转战大云山区艰苦抗战纪实
来源:通讯员 谢雄宇   2025-07-22 14:34:31

王翦波戎装照

  大云山横亘于湘北岳阳临湘两县之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日寇自武汉四次进攻长沙,最终我军三战三捷,取得长沙会战胜利。国民党第九战区副司令兼第27集团军司令杨森为纪念长沙三次抗战的胜利,于1942年8月与王翦波同上大云山检查军事布防时,在王翦波建议下欣然题写了“三战三捷”碑四个大字和65字碑文,由王翦波请石匠镂刻于大云山隆兴宫外的大石壁上,现已成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翦波(1900-1958),湖南省临湘县忠防镇新田畈人。他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民国7年,亲谒孙中山宣誓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8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黄埔)学校第6期步兵第1大队第4中队学习。结业后,先后在湖北鹤峰、通山、浙江海宁任县长,后任国大代表。1958年病逝于台湾。

  抗战爆发后,海宁沦陷,王翦波卸职回临湘,任第九战区挺进军第七(后为第四)纵队司令兼临湘县长,毅然扛起了组织全民抗战的大旗。临湘县政府也迁于大云山地区,曾七易其址,辗转七载。国难当头,一致对外,王翦波成为八年抗战中的抗日英雄。由于他在湘北会战中抗敌功勋卓著,报纸上屡有报道,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二等国花勋章的嘉奖。

受命唯艰,七迁县址

  1938年11月9日,日军大举南侵,临湘县城沦陷。11月10日,县长李锡年带印弃逃。临湘处于无政府状态。11月11日,王翦波邀集临湘县部分官绅和知名人士,在胥岗山开会,商议抗日大计。会议一致推举王翦波担任国民政府临湘县长,并兼任民兵团团长。王翦波本着誓死救亡报国的忠诚,予以接受。不久,省政府颁发正式任命,王翦波发表就职宣誓:“不胜不已”,“不死不已”,“愿临湘三十万人民作整个壮烈牺牲,不愿亡国的版图有临湘的名字,将来的亡国奴有临湘的遗民”。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对王翦波甚为了解,颇为器重,先后任命王翦波为第九战区挺进军第七纵队第十一支队长,后升为七纵队、四纵队司令,并兼任临湘县长。王翦波振臂一呼,抗日守土的战斗在湘北大地正式打响了。临湘县军政机构刚成立时,县政府设在大云山北麓的鳌头山。日军获悉后,在鳌头山实行三光政策,炮火猛袭鳌头山、抬头源。

  1939年初,临湘县政府迁至大云山的谢家山(今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分场),县保安团驻山上屋,县党部驻冲头屋,三青团教育局驻车家山,电台设黄金坑。日寇炮击谢家山后,1942年,临湘县政府又迁驻至黄金坑。1944年冬县政府再迁至大云山南麓的车廖家(今云山乡云山村)。这时,王翦波的武装有三种:挺进纵队,专门袭击日寇,第七挺进纵队第十一支队有三个大队,每大队下设3个中队,共有1500兵力;保安队维护社会治安,王柏仲为保安大队长;还有一个特务排,即县府的警卫排,有3个班,36人。还有临湘路南路北的铁路破坏队。1945年6月底,王震率领的南下支队从湘北撤走后,王翦波将县政府设山上屋(大云山林场一分场),电台设车廖家。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临湘县政府于10月2日迁回长安,沿途老百姓夹道欢迎,送茶水煮鸡蛋,盛况感人至深,并在长安举行了隆重的“打败日本侵略者、县治迁回长安”的庆祝大会。长安城东西南北四门挂上本县名士学者撰写的以翦波嵌名的对联,以示庆贺,如“翦彩绣平原,汗马八年征战士;波光摇碧落,楚江一览太平天。”“翦裁南国冠裳,万户弦歌湘水北;波动中天云影,三军凯唱大江东。”王翦波发表了“为我县迁回长安敬告民众书”。

  在大云山七年抗战中,王翦波树起了抗日的旗帜,干出了可歌可泣的勋绩。

焦土之上全民抗战

  日寇进攻湖南时,湘北门户岳阳、临湘两县首先沦陷。有资料表明,日寇在临湘犯下滔天罪行,烧毁房屋4万多栋,杀害临湘民众25905人,劫夺粮食实物不计其数,宰杀耕牛5万头,荒芜田地10万余亩。整个临湘简直变成了一片焦土。在岳阳县的大云山上,笔者作过调查统计,仅山上屋、冲头屋、车廖家三处大屋场,就烧毁房屋120间,杀害无辜民众52人。3个日本兵在冲头屋将谢先右杀害,剖腹取肝,饮酒作乐。日军在车廖家时,杀害了22人,其中一名50多岁的妇女被强奸至死。日寇的暴行,激起了焦土之上的全民抗击。王翦波的挺进纵队配合国民党正规军参加了长沙三次会战。他派遣和指挥游击队、破坏队在临湘羊楼司等地的铁路、公路沿线伏击日军据点,无数次炸毁铁路、公路桥梁运输线,炸毁日军军火弹药库。日本战俘冈村宁次说:他在湖南最怕两个人,头一个就是王翦波。由此可见王翦波游击队的威力。

  七年中,临湘地方武装与敌人大小游击战300多次,死伤日军5000余人,生俘日军117人,缴获大量日军武器来武装自己。大敌当前,王翦波指挥若定,艰苦卓绝。有一次在山上屋理发时,日军从贺畈方向一颗炮弹打中了王翦波理发的堂屋,理发师连忙拉他转移。王镇定自若,说,小鬼子的炮弹不会有第二次了,硬是坐在原地理完了头发才走。抗战时,士兵和官长每人每天8分钱,3升谷,想见其生存环境艰苦。抗战胜利后,记者采访王县长有何感想,王说:“八年抗战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现在只想大睡三天三夜。”

军纪之内爱憎分明

  对那些投靠日军筹办日伪维持会的铁杆汉奸,王翦波决不姑息。他下令枪毙了7名顽固汉奸,连抚养过他的叔父王雁堂也在其中,当年《大公报》等报纸曾刊登,报道称王翦波“大义灭亲”。凡为非作歹者,无视抗日大政军规的,王翦波一律严惩不殆,如处决柳厂乡乡长廖冠英等。

  在大云山抗战的七年中,他吏治严明,手下及士兵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只要有人向他告发部下侵害百姓,王翦波都会严查严惩。在山上屋,有人告发一名士兵欲强抢民女,王下令痛打其三十大板,清除出伍。王的本家侄子王夭生因赌博被王翦波严惩。而他对老百姓则是倍加爱护,从不扰民。他在车廖家时曾说过,谁侮辱了老人或妇女,就等于侮辱了我的父母和亲属。从此无人再敢造次。

  守卫在大云山的七年,每到过年时,他都要安排专人称几斤肉去看望70岁以上的老人和特困民众。抗战期间,王翦波下令,不向人民征粮纳税,他以民为本,为农民无偿提供优良稻种和食盐。王翦波特别严格要求自己,他一生不赌博打牌,不吸烟,不喝酒,不搞任何特殊化。他在做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时,常微服私访,在巡视所辖八县时,从不接受任何招待,厉行节俭,禁止无事开宴,藉神演戏。他一生没有照顾过自己的子女。王翦波与士兵同穿灰军服,他的一件军棉衣穿了两年,翻过来缝补后又穿了两年。在战时,王翦波的餐桌上,与士兵们吃的几乎没有二样。

炮火之下情倾教育

  战时教育是王翦波特别关注的一件大事。他上任临湘县长的第一天,就通知全县各保小学能复课的一律要复课。从1939年到抗战胜利,王翦波先后五批护送6-12岁难童2000余人分赴茶陵、攸县、衡阳、沅陵、花垣等地保育院和儿童教养院读书,由政府负担全部费用。同时还护送了1309名青年赴武冈等地上国立中学。临湘沦陷后,王翦波召集教育界人士解决复课、转移教学问题。1944年夏,王推荐方经国为校长,把临湘停办了多年的初级中学迁到岳阳县大云塅,有6个班级,300多名学生。在谢家山,王翦波还办了一所难童学校,有学生30人。这些送往外地就学和本地复课的中小学生,大多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才。

碑石之中不忘国耻

  1942年,王翦波召集20多名石匠,在大云山隆兴宫外凿平了180平方米的石壁,镂刻了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杨森题写的“三战三捷”抗战摩崖石刻。这是杨森和王翦波两人为岳阳留下的宝贵抗战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王翦波为记述临湘县民众抗日守土的历史,在隆兴宫树立了一块“大云山抗战胜利纪念碑”,该碑高2.2米,上小下大,四面阴刻。文革时期,笔者将纪念碑埋藏于山洞之中,后又移至三战三捷石刻公路边上。 经仔细查勘,辩认出碑文如下:

  大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四日临湘县民众敬刊

  大云山湘北抗战基地也,民二十七年十一月九日,日寇陷临邑,时李锡年弃印走长沙,地方骚动,人心难驭。适王翦波先生自浙江海宁解职归,危难中受命主持县政于大云山麓,设县府行署,荏苻顿靖。旋升第九战区挺进军司令兼临湘县长,同仇敌忾,志士影从,而湘北抗战伟业遂奠其基焉。迄寇降,历时七载,经数百十战,忠勇奋斗,卒保湘垣。敌尝谓太行山为盲肠炎,大云山为扁桃腺,其胆寒可知矣。今胡尘已灭,国耻已雪,邑人建碑纪念湘北抗战,勒石以遂树碑之遗愿欤。临湘□庭李□□撰以志,荣叶□敬书。

王翦波题“大云山抗战胜利纪念碑”

  民国三十七年临湘县《方山二集》载吴兢《大云山考异记》有“近年四川杨子惠将军在石壁上镂有“三战三捷”四字,每字径一丈,邑侯王翦波氏拟将隆兴宫改为忠烈祠,鸡子石旁树立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已庀材鸠工,不日可成。”之语。

  又有刘维世撰《岳临忠烈祠募修启》中提到:“两县当宁,以大云山为湘鄂名山,又为游击队根据地,实宜建筑临岳忠烈祠,凡在两邑境内死难志士,无论主客男女,一律入祠奉祀。”此文撰于乙酉年,当为1946年,可惜因内战爆发,此举未竟。倘若当初把隆兴宫改为忠烈祠,并修建大云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则长沙三次会战的历史会更加清晰,人们回顾抗战历史,不忘国耻,也就更能鉴史察今,激励其爱国之心志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