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通讯员之声 > 通讯员稿 > 内容正文

铁轨上的抗战:固镇军民的铁路破袭战
来源:通讯员 王中华   2025-08-11 16:38:29

  引言:铁路——侵华日寇的生命线

  “只要交通有保证,灭亡中国绝对不成问题。” 这句狂言道出了交通线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极端重要性。铁路,尤其是纵贯中国南北的津浦铁路,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战略运输动脉:中国地域辽阔,日军依赖铁路进行快速部队调动和战略物资补给,支撑其在各战场的军事行动。

  经济掠夺通道:我国物产丰富,铁路网成为日军高效掠夺中国资源与物资,并运往日本本土,以维持战争机器的关键途径。

  控制占领区的锁链:依托铁路线及站点,日军得以巩固对占领区的控制,并迅速镇压抵抗活动。

  分割中国军队的利刃:控制铁路网旨在切断中国军队之间的联系,削弱其整体抵抗能力。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制定了疯狂的计划:沿津浦铁路南北对进,攻占徐州;再沿陇海铁路袭取郑州,然后沿平汉铁路夺取武汉,企图快速灭亡中国。

〔日〕徐州大包围战作战要图

  固镇沦陷与津浦线易手

  1938年2月2日,日军占领蚌埠,但在固镇南部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下,日军被阻滞于淮河南岸数月之久。

淮河阻击战敌我方态势图(1938年2月)

  为尽快打通蚌埠以北的津浦铁路线,配合华北方面军的徐州作战,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于1938年5月2日亲抵蚌埠,坐镇指挥,直到5月26日才离开蚌埠返回上海。

〔日〕华中派遣军最高指挥官畑俊六在蚌埠张公山公园窥视淮河北岸

  1938年5月18日宿州陷落。次日(5月19日),在畑俊六授意下,日军第2野战瓦斯本部指挥官森田丰秋少佐率500多名日军(含力字号毒气部队),偷偷进行至固镇东侧的东岳庙附近,向固镇街方向施放50颗发烟筒和119颗红色毒气筒,半小时占领固镇。几乎与此同时,北线日军攻陷徐州,津浦铁路全线沦入敌手。

〔日〕固镇附近战斗经过要图(於五月十九日)

  1946年4月11日审讯畑俊六时所提供的徐州会战示意图 ( SU CHOW徐州 KU CHEN固镇 PANG FOU 蚌埠 MORITA GAS UNIT 500MEN森田毒气部队500人)

  日军的严密控制与“囚笼”政策

  津浦铁路作为中国最早的南北铁路干线,它穿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连接华北与华东核心区域,被日军侵占后便成了侵华日军的“生命线”,是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关键线路。为确保其畅通,日军在蚌埠至宿州段采取了严密的控制措施。

  增设据点:在津浦铁路线增设徐家岗、磨盘张、连城、唐南、芦岭、凌家桥等小站。

  修筑工事:在铁路两侧挖掘宽、深各3米的封锁沟;在各车站、道口修筑碉堡。

〔日〕日军控制下的任桥火车站(道旁碉堡;屋顶岗哨)

〔日〕日军控制下的固镇火车站(左边树下碉堡;屋顶岗哨)

〔日〕日军控制下的新马桥火车站(左边碉堡;屋顶岗哨)

  建立伪政权:在铁路沿线建立“爱护村”伪政权。

  强化巡逻:日伪军日夜在各大小车站及沿线巡逻。

〔日〕1938年7月31日,乘装甲车在津浦铁路蚌埠至固镇段巡逻的日军青村铁道部队士兵

  强制警戒:强令“爱护村”每夜派出民伕,每10根电线杆设一岗哨,手持响器打更,形成“白天碉堡相望,夜间更声相闻”的严密警戒网。

  日军意图将铁路打造成其“囚笼政策”的“柱子”,配合公路(“链子”)和据点(“锁子”),分割抗日根据地;同时也将其视为“以战养战”的大小“血管”。

  交通斗争:破袭铁路的战略意义

  为了斩断日军的战略命脉,阻断其兵员物资运输,打破其“囚笼”,中国抗日军民,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破坏敌人交通线(即“交通斗争”)提升到战略高度。

  百团大战开始后,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于1940年10月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发表题为《交通斗争是相持阶段夺取战略优势的主要手段》的谈话,他指出:“所谓交通斗争,简单地说来,就是我们方面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力量,以求畅通我之交通,斩断敌之交通。反之,在敌人方面,也是如此。”他强调:“在军事上,铁路是敌人的大运兵线...从‘囚笼政策’上说,铁路好比是柱子...从敌人以战养战的政策上说,铁路公路之于日寇有如人体之大小血管...敌寇在文化思想方面推行同样需要依靠交通,铁路好此大毒水管...”

  为了让抗日官兵和民众更直观理解铁路破袭战的重要性,部队提出了“破坏一里铁路等于消灭一连敌人”、“收回一根铁轨等于缴获一挺机枪”等生动口号。

  固镇战场:津浦线上的破袭烽火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固镇一带军民将境内59公里的津浦铁路线变成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以下是记录在册的、发生在固镇境内及邻近路段的重大破袭战斗:

  1939年夏:新四军游击支队第2团(滕海清部)组织“炸铁路便衣队”,夜袭固镇与任桥间铁路,将其成功炸毁,中断敌交通一天一夜。

〔日〕日军战地照片审查档案资料 昭和13年(1938年)12月拍摄的《固镇蚌埠间铁路破坏修复》

  1940年7月:新四军五旅第13团破坏西寺坡、任桥、新马桥等地铁路二百余尺,导致一列北上敌火车出轨。

  1941年10月3-23日:新四军四师多次派出小部队破坏任桥至固镇间铁路。

〔日〕日军抢修被抗战军民破坏铁路

  1942年4月27日:新四军某部与地方游击队,炸毁新马桥火车站附近铁轨,颠覆一列火车。

  1942年:新四军第四师第11旅一部破击固镇附近津浦铁路。

  1942年底至1943年初:泗五灵凤县武装(金荣功、王世仁、狄克东等率领)发动群众,在蚌埠至固镇段扒铁路5次,总计20余华里,迫使日军抽调扫荡兵力护路。

〔日〕日军强迫沿线”爱护村“村民抬土修筑被破坏的铁路

  1943年8月:宿南县常备队(韩效汤等)破坏任桥和薛圩子之间铁路,致一列货车脱轨,中断敌运输数天。

  1943年:各区发动群众炸桥破路,开挖交通沟,阻滞敌人袭扰。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新四军(图片)》中刊载的照片:徐州至固镇段的破袭战中,群众破坏铁路的情景

  1944年春:津浦铁路曹老集至新马桥站间约2500米的路基、铁轨、枕木及通讯设施均被破坏。

  1945年:蚌埠工委(新四军淮河办事处)武工队组织600多名群众奋战一夜,破坏津浦铁路20余里,使日军铁路运输中断10余天。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新四军(图片)》中刊载的照片:1945年秋,第4师主力向津浦铁路徐州、固镇段拒降的日军发起攻击,图为当地群众协助破路。

  历史的回响:人民伟力与斗争成效

  这些此起彼伏、持续不断的破袭战,是“交通斗争”战略在固镇地区的生动实践。面对日军重兵布防的严密控制,固镇军民以简陋的工具和无畏的勇气,在钢铁动脉上持续撕开裂口。每一次铁轨的扭曲断裂,都是对侵略者战略命脉的沉重打击;每一夜群众的奋力挥镐,都彰显了陷敌于汪洋大海的人民伟力。

〔日〕日军控制下的新马桥火车站山墙上书写着“须要消灭共党”的标语

  日军在新马桥火车站房山墙上书写“须要消灭共党”的标语,正是对固镇军民铁路破袭战卓有成效的无奈“见证”与愤怒回应。

  据1997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二卷 抗日战争时期)》记载,1937年9月至1945年10月11日,新四军共破坏铁路288公里,这其中就包含着固镇一带军民浴血奋战的重大贡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