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通讯员之声 > 通讯员稿 > 内容正文

浙江和江西共同抗日研究——以浙赣会战为例
来源:彭远汉、陈强   2025-09-01 16:51:46

  [摘要]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在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北与上海市、江苏省接壤,南接福建省,西与安徽省、江西省相连。江西省,简称“赣”,省会为南昌市,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挨湖南省,北毗长江共接湖北省、安徽省,为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的中心腹地。由于浙赣两省地理位置特殊,历来都是战略重地。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浙赣两省为了抗日救国,联手齐心,可歌可泣,国人永远铭记。本文以浙赣会战为例作些研究,意在纪念和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爱国主义精神,奋力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 军史研究;浙赣会战;共同抗日;永载史册

  引言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在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北与上海市、江苏省接壤,南接福建省,西与安徽省、江西省相连。江西省,简称“赣”,省会为南昌市,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挨湖南省,北毗长江共接湖北省、安徽省,为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的中心腹地。由于浙赣两省地理位置特殊,历来都是战略重地。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浙赣两省为了抗日救国,联手齐心,可歌可泣,国人永远铭记。本文以浙赣会战为例作些研究,意在纪念和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爱国主义精神,奋力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浙赣会战简介

  浙赣会战,即中国军队在浙赣铁路沿线广大地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作战。1942年,日本大本营为破坏中国盟军美国的飞机利用衢州等地机场轰炸日本本土,命令日军中国派遣军以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指挥5个师团、3个混成旅团、1个飞行团主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2个师团、4个支队,分别从杭州、南昌出兵向江西上饶方向进攻。中国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4个集团军另4个军1个师,在第九战区3个军配合下,以主力于浙赣铁路东段,依托既设阵地逐次抗击。日军第13军主力于5月15日分由浙江奉化、上虞、绍兴、萧山等地沿浙赣铁路及其两侧向西进犯。5月31日,日军第11军由南昌沿浙赣铁路及其两侧向东进攻,企图打通和控制浙赣铁路。经浙赣两省军民共同抗日,顽强抵抗,跟踪追击,迫其撤退,浙赣会战由此结束。

  由“浙江作战”改为“浙赣作战”

  1942年4月18日,由杜立特率领的美国特别飞行中队16架B25中型轰炸机从由第16特混舰队护航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后,飞至中国浙江的衢州等地机场降落。这次突然轰炸引起日本朝野和本土陆、海军的极大震惊,对该国的空防能力产生怀疑:16架轰炸机在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居然能在大白天在日本的主要城市上空飞来飞去而1架都不被击落,开始感到本土已不安全。日本大本营为防止中、美空军利用中国浙江一带的机场对日本本土实施“穿梭式轰炸”,当日即决定摧毁中国浙赣线上的空军基地和前进机场。

  1942年4月21日,日本大本营通知中国派遣军“准备浙江作战”。当时第13军已经下达了定于4月25日开始的第19号作战命令,因而“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向杉山元建议:“目前19号作战已准备完毕,一旦中止,将造成统帅上的困难,仍望按原计划执行。”22日,杉山元答复说:“根据全面形势,必须立即摧毁浙江机场群。为此,立即中止第13军的第19号作战,迅速转入摧毁机场群作战。”4月30日,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第621号命令:“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应尽快开始作战,主要是击溃浙江省方面之敌,摧毁其主要航空基地,粉碎敌利用该地区轰炸帝国本土之企图。”使用兵力,“以第13军的主力和从第11军及华北方面军抽调的部分部队组成,以40余个步兵大队为骨干。”

  畑俊六和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对大本营的作战企图及兵力部署颇有意见,认为破坏机场后再撤回来,很快即可修复利用,而且仅以击溃敌军为目的也太消极。于是决定改变作战目的及部署,增大使用兵力,扩大作战规模:“以歼灭第三战区之敌为主要目的,占领飞行基地为次要目的”,“以约80余个步兵大队为骨干”,以第13军使用58个大队“从杭州方面向东部第三战区进攻”,以第11军使用27个大队“攻击西部第三战区军,以策应第13军”(6月中旬华北方面又将2个大队增调给第13军,总计使用兵力达87个大队,约为大本营原定方案的两倍)。虽然派遣军没有足以固守预定占领区的兵力,但为了使该地区的机场群不再为中国空军使用,要固守新占领的金华地区,“并在该地附近部署部分打击兵力,以便随时可以发动新的进攻”;又由于“作战地区并不仅限于浙江省,远至江西省,甚至企图打通浙赣线,作战名称也从原定的‘浙江作战’改为‘浙赣作战’”。

  由“战略防御”转至“战略抵抗”

  1942年4月下旬,国军军事委员会发现第三战区当面日军自本月中旬以来调动极为频繁,判断日军有可能向金华、兰溪、衢州地区发动进攻,于是从第九战区调第74军、第26军两个主力军及装备精良的预备第5师加强第三战区,作为其机动部队。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命副长官上官云相进驻淳安,指挥驻钱塘江北岸各部队;命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指挥钱塘江南岸各部队及金华、兰溪守军。后又根据军事委员会的电令,另行组建第25集团军,以李觉为总司令,进驻缙云,指挥浙南各军。第三战区还根据掌握的敌情,制订了一个预计在金华地区与日军决战的保卫金、兰、衢的作战指导方案,国军军事委员会5月17日复电,不同意第三战区在金华地区决战的方针,指示应在衢州地区决战。复电说:“务将王耀武军(第74军)、丁治磐军(第26军)、王铁汉军(第49军)三军集结衢州附近,切勿控置于金、兰一带被敌逐次消耗。我军方针决在衢州附近决战,不可变更。”第三战区依照国军军事委员会的指示,于5月22日重新制定了保卫衢州作战的指导方案,并立即实施(此时日军已开始进攻)。

  先是金华、兰溪战斗。1942年5月14日至17日,展开在奉化、上虞、绍兴、萧山、富阳的日军第13军第一线部队先后发起进攻。其主攻方向在浙赣路东段。日军第70师团于5月14日夜从奉化、溪口地区开始行动,经尖山镇、安文镇向永康方向进攻;第22师团于5月15日晨从上虞沿曹娥江南下,经三界、嵊县向东阳方向进攻;河野旅团于5月15日傍晚从绍兴经枫桥镇向义乌方向进攻;第15师团于5月15日夜从萧山附近渡过浦阳江,沿西岸南下经诸暨向浦江方向进攻;第116师团指挥原田旅团于5月16日晨从富阳西北方沿富阳江西岸向建德方向进攻;第33师团于5月17日14时从富阳出发,在第116师团后方前进。

  各路日军在进攻途中遭到守军暂9军冯圣法、第88军何绍周和预5师等部队不同程度的节节抵抗,至17日分别进至大市聚、长乐、诸暨以东、以西和新登附近地区。第13军侦知在安华街、长乐、义乌间集结有第三战区有力兵团,判断第三战区的企图为守卫金华和兰溪,遂决定将进攻重点仍保持在左翼,一举捕捉并歼灭安华、长乐、义乌附近的中国军队。于18日凌晨1时下达了甲第73号作战命令。命令下达后,当日晨泽田茂率军战斗指挥所人员乘大型机艇从杭州溯浦阳江向临浦前进,在义桥附近触雷,机艇沉没,指挥所人员死伤数十人,指挥所遂停留于义桥。当日中午侦知当面守军暂9军等开始向东阳东南地区撤退,于17时又补充下达指示,令第15师团、第70师团、河野旅团向金华以东地区追击;令第22师团进出武义东北,切断守军退路。日军第70师团由永康转向西北,进至孝顺以西地区;第22师团于21日占东阳,22日占永康,后向西转进至武义西北;河野旅团进至金华东南;第15师团于22日占孝顺,后进至孝顺以西地区。日军各部队均已到达金华、兰溪外围地区,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

  战斗至1942年5月24日,守军暂9军在长乐、东阳附近设阵地,第88军在安华、义乌及浦江设阵地给予日军以一定的打击,后分别向东(阳)永(康)公路两侧和金华以北地区转进,对进攻日军实施侧击、伏击,进行牵制;守军预5师在兰溪、芝厦南北之线以坚强的阻击战迟滞日军后,向建德东南转移。当日,日第13军发现金华城内有大火,又根据飞行队及各部队的报告,判断金华附近守军已开始撤退。为迫使其进行决战,第13军决定将进攻重点移至右翼,以一部兵力进攻金、兰,以主力向衢州追击。同日,第10集团军王敬久判断当面日军将以主力由岭下朱、孝顺、曹宅及浦江、兰溪大道进攻金、兰,另各以有力部队从武义、汤溪大道及兰江以西地区直趋汤溪、龙游,企图切断金、兰后方联络线,当即令暂9军转至东阳、永康、金华公路两侧地区侧击牵制日军。第40师方日英兼程由更楼镇(今建德新安江西南)开龙游、湖镇间地区,统一指挥暂13师在汤溪、龙游一带占领阵地,对东警戒。新30师由集团军直接掌握。第88军速派有力部队占领金华江北岸,掩护金、兰后方。

  25日拂晓,日军第15师团第60联队在飞机30余架掩护下,向百坎尖、高圣尖、石廓山之线守军第63师外围阵地展开进攻。第63师官兵坚强抵抗。当日,日军第22师团进至古方,26日逼近汤溪,与第40师、暂13师展开激战;日军第116师团攻占寿昌后与第32师团并列继续南下。26日,其先头部队已进到衢江北岸的航埠附近。第40师及暂第13师被迫向龙游转进,经苦战,龙游被日军攻陷,金、兰后方已受到严重威胁。第10集团军已令第40师转至大洲镇防守,暂13师转至灵山镇防守,掩护集团军右翼安全。在日军第22师团后跟进的小菌江旅团(由华北方面军第26师团及第37师团各3个步兵大队组成,24日到达诸暨)已进至武义附近。紧接着,日军第70师团及第22师团、河野旅团一部在20余架飞机掩护下,于25日拂晓开始向第79师外围阵地进攻,并以一部向竹马馆迂回,进攻第79师右侧背。26日全线竟日激战,日机数十架在阵地上空轮番轰炸,并在金华东关附近投掷喷嚏性毒气弹多枚,掩护其步兵冲击。至黄昏时,守军第79师防守外围阵地的第235团和挺进第1纵队被迫向金华西北阵地转移。同日,沿兰江东岸南下的日军第15师团一部协同正面日军围攻兰溪城,27日竟日猛攻,第63师外围阵地全被攻占,兰溪城陷入混战。28日守军第63师不得已陆续向城东白石塘一带突围,于是兰溪被日军攻占。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于28日上午在距兰溪15公里处被地雷炸成重伤,旋即毙命。日军战史称:“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27日至28日,战况愈趋激烈,日机在城垣上空轮番轰炸,守军核心阵地工事全被摧毁。为挽救败局,第79师曾从王牌、项牌右侧向日军实施反击,亦未奏效。日军于28日晨突入城内,与守军展开巷战。第79师官兵与日军激战达4小时之久,终因阵地大部落入日军之手、伤亡过重,只得于黄昏向北山、大盘山突围,金华遂被日军攻占。

  此时,第三战区第88军的第63师等部在金华、兰溪一带抗击日军时,战区对衢州地区的防务,在原计划基础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令第10集团军王敬久指挥第86军莫与硕、第49军王铁汉、第74军王耀武担任衢州及其以南地区的作战,指挥所位于后溪街;令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指挥第25军、第26军担任衢州以北地区的作战,指挥所位于常山。其作战方针是:以1个军固守衢州,诱敌胶着于衢州外围,尔后以4个军实施南北夹击,包围日军而歼灭之。以上5个军,5月底以前均已先后到达了预定的地区,进行战备。1942年5月29日,日军进攻金、兰的第70师团留守金、兰,第15师团向龙游地区前进;第13军其他各师团已进至龙游南北之线集结,准备进攻衢州。中国第88军指挥的第79师、第63师及新21师、挺进第1纵队亦均已到达预定地域,继续以侧击、伏击遮断日军增援及补给路线,策应衢州战斗。原在汤溪、龙游地区防守的暂第13师及第40师分别转移至灵山镇、大洲镇附近。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已移至福建建阳,在崇安境内武夷山上的武夷宫设立战区指挥所。30日,日军第13军侦知第三战区在衢州附近集结兵力,判断第三战区军“企图进行顽强抵抗”,于是设想“将第15师团转移到衢江南岸地区,保持重点于左翼,由衢州两侧地区突破并分割敌阵地,一举歼敌于战场”。同时“将小菌江旅团对丽水方面的作战推迟到衢州进攻战以后再开始,而将该旅团调至龙游附近防备北方的第26军及南方号称精锐部队的第74军的侧击”。

  1942年6月1日,日军各部队均已到达规定的进攻出发地位,第13军战斗指挥所也由金华推进至龙游。至3日拂晓,日军第32师团、第116师团在衢江以北,河野旅团、第15师团、第22师团在衢江以南对衢州发起全线攻击。衢江以南守军第一线的第58师、第40师及第67师分别与日军第22师团、第15师团及河野旅团激战终日,第58师撤至黄坛口一带,第40师及第67师先后撤至乌溪江西岸防守。至傍晚时,日军各部队均进至乌溪江东岸,其第15师团一部突进至乌溪江西岸,迫使第40师再退至棠埭坞。至此衢江以北守军第16师茂坞、孔家山等处阵地全被日军第32师团攻占,部队大部溃散及伤亡,师长曹振铎率残部退入城中与其第64团会合。日军第32师团一部进抵距衢州城北门仅2公里、衢江北岸龚家埠一带;其主力继续进攻石梁市附近阵地。守军第105师退至西镇。3日,当日军第13军开始对衢州发动总攻时,第11军占领了进贤,并逼近临川。由于3日夜降大雨,江水暴涨,至4日晨,衢江以南日军,除第15师团徒步部队已徒涉至乌溪江西岸外,其余部队全被阻于东岸。4日晚,第22师团一部徒步部队亦进至西岸;河野旅团少数步兵曾在铁路桥(已炸毁)处以橡皮舟潜渡乌溪江,但在守军第67师阻击、反击下,已渡者全被歼灭。衢江以北日军,第32师团于傍晚进至东镇(衢州西南9公里)附近,一部渡至常山港南岸,切断了衢州至常山的联络线;第116师团进至衢江北岸附近。

  1942年6月5日,日军第15师团在航空兵掩护下,集中兵力猛攻衢州南郊阵地,激战至午后,突破六马桥阵地,守军第67师退守衢州南关;日军第22师团一个联队渡过乌溪江,于傍晚进至江山港南岸,其主力仍在陆续渡江中;日军第32师团当日攻占西镇,进至常山港以南地区。此时,衢州城已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当日下午,泽田茂得到情报:后溪街附近有中国军队有力部队集结。为支援及保障第15师团攻破衢州,令第15师团攻占衢州城,令第32师团和第22师团分别向后溪街和江山方向进攻。6日又下大雨,双方冒雨激战。日军河野旅团于拂晓后通过刚刚修好的临时铁路桥,进至乌溪江以西,立即向衢州城西及城北门逼进;第15师团主力从铁路附近猛攻南门及南城墙,其一部兵力与河野旅团一部于8时许攻占衢州飞机场及航空学校。城内守军因通信器材已全被日军的飞机、大炮所击毁,与战区及集团军均失去联系,仍依托城防工事继续苦战。血战至晚,日军第15师团攻占南门及新开门,河野旅团攻占东北门、北门及西北角城墙。此时,船民齐大年从信安江游水进入城中,带来王敬久关于守军向枫林港突围的指示。副军长、第67师师长陈颐鼎与第16师师长曹振铎商议后,以第64团第2营担任掩护,利用夜暗天雨突围西撤。在第64团第2营官兵英勇顽强的抗击下,已经占领了城门及城墙的日军始终未能进入城内,亦未能阻止住突围的部队。激战至7日拂晓,第64团团长谢士炎率领第2营残部100余人从东门突围,绕道向清明镇转进。衢州为日军占领。

  由“浙江境内”战至“江西境内”

  一方面,日军第11军为策应第13军的浙江作战,自1942年5月上旬起即令各参战部队开始向南昌集中;同时令第6师团主力在岳阳方面积极进行佯攻,以牵制中国第九战区,掩护其主力集中。第3师团、第34师团及第40师团、第68师团、第6师团各一部于1942年5月31日在南昌以南地区展开,完成了进攻准备。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率其战斗指挥所于同日到达南昌,下令于当夜开始攻击。第三战区防守浙赣路西段的为第100军刘广济(欠第63师,附第147师),军部位于鹰潭。防守进贤地区的为该军第75师,师部位于进贤以东的将军岭;防守抚河以西市汊街地区的为第九战区所属江西保安第9团。日军于31日22时开始行动,分3路进攻进贤及临川。第34师团从谢埠附近乘工兵舟秘密渡过抚河后沿浙赣路东进。守军第75师第223团一触即溃,日军于3日拂晓占领进贤。日军第3师团从沙埠潭附近渡过沙埠潭河,在抚河及沙埠河之间南下,2日拂晓进至三江口附近,再渡过抚河,沿东岸南进,于3日到达临川以北的云山。3日下午,暂6师经杜家园进至展坪,与日军今井支队遭遇。经激战后,阻止住日军的进攻,双方相峙于展坪附近。此时第79军主力已进至新干,遂在暂6师掩护下冒雨向临川急进。迄4日夜,第98师的先头部队第294团从上顿渡过宜黄水,进入临川城西部,与突入临川城东部的日军第3师团进行激烈巷战。4日晨,第3师团由云山向临川进攻,当日击退保安团守备部队及赶来增援的第79军一部兵力,占领了临川。战斗至5日拂晓,日军在6架飞机直接支援下向第294团发动猛攻。该团因伤亡过众而主力又未到达,被迫退至城南七里店一带防守。而日军岩永支队于6日傍晚袭占东乡,第75师集中兵力组织反击,7日收复东乡。9日,第75师的第225团在东乡以东王尾山、马子岭之线阻击东进日军。经战斗后,日军进至白塔河西岸。守军炸毁铁路桥,与日军隔河对峙。11日,岩永支队强渡白塔河,攻占了邓家埠(今余江县城)。此时,浙赣路中段日军攻占常山、江山,玉山、上饶一带,兵力空虚,第三战区已将第100军的第19师调去沙溪、铅山,第147师防守鹰潭地区。日军岩永支队攻占邓家埠的当日,日军第3师团等部正在南城与第九战区第79军激战中。阿南惟畿认为南城于12日即可攻下,遂决定在攻占南城后将军主力转用于浙赣路方面。日军第34师团根据命令,部署岩永支队从邓家埠方向进攻鹰潭,配属师团的独立步兵第61大队(古东支队)由金溪进攻鹰潭;师团主力12日由临川出发,向鹰潭、贵溪之间前进。15日,日军第34师团在第29独立飞行队密切配合下分路进攻鹰潭,并于当日占领鹰潭,企图打通和控制浙赣线。

  另一方面,国军第三战区为了掩护由浙赣入闽的通道和控制浙赣路中段,防止日军打通浙赣线,决定集中兵力防守峡口、广丰、上饶地区,于1942年6月11日再次调整部署。12日,第三战区各部队尚未调整完毕,日军即发起进攻,当日中午第32师团占领玉山。13日,第三战区各部队仍在按照命令向指定位置转移之中。14日,日军第22、第32师团继续西进。当日晨,第22师团未遇大的抵抗即占领了广丰,守军暂13师的1个团退向信江南岸。日军乘势向西急进,中午前后,又占领了原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在地上饶。此时第三战区遵照国军军事委员参谋长封裔忠指挥,命其守军乘敌深入分散、积极反攻歼敌的电令,下达了反攻的命令。16日,日军第15师团接替第22师团到达广丰地区后,发现第74军及第49军阵地就在广丰以南不远的棋盘山东西之线,严重威胁其侧后方的安全,遂于当日向第74军与第49军接合部附近的尖山、五峰山阵地发起进攻。激战至17日,经反复争夺,第74军终于击退了日军的进攻,但第105师的黄毛山、徐茅岭阵地被日军攻占,该师退守信江西岸。18日清晨,日军第15师团再次向第74军阵地进攻,其多次冲击均被击退。战斗至16时,第74军按照战区规定的时间首先出击,转为反攻,18时攻占徐家山、庙山底。日军退至王家坂、杉溪之线。19日拂晓,第49军亦发起反攻,第74军又攻占王家坂及杉溪。20日,日军第15师团集中兵力在第1飞行团直接支援下实施反击。经过21、22日两天激烈战斗,日军攻占了七都、五峰山、虎头背等地,第74军、第49军退至此线之南,再次转为守势。23日以后,上饶地区中、日两军除不时有小的战斗外,基本上形成对峙态势。

  由“对峙态势”直至“反击态势”

  日军发动的浙赣会战的战略企图本来是“歼灭浙江省方面的敌军,摧毁其抗战企图,同时攻占其主要飞行基地,以粉碎来自该方面的英、美、中航空势力轰炸帝国本土之意图”,所以最初规定至1942年7月中旬撤军。但在会战进行期间,日军参谋次长田边盛武至杭州通知第13军:“在这次作战中,中央最期待的物资是萤石(冶金助熔剂)和铁路器材”;至占领上饶之后,日本大本营又给第13军增加了“破坏并没收敌方军事设施和军需资源,以削弱敌方物资的抗战能力”的任务。为了掠夺和运走铁路器材及各种物资,因而又决定延期,将主力撤退的时间定为8月中旬。7月28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结束浙江作战并固守金华的命令。第13军各部按照日军上级的意图进行撤退准备。为掩蔽撤退,各师团首先在周围地区进行了反击作战。由于日军实施反击,蒋介石于8月中旬指示第三战区“将战区重心西移”。第三战区遵照指示精神调整了部署。8月19日晚,日军第32、第15、第22师团分别从玉山、广丰、上饶同时向衢州撤退,第34师团从贵溪向南昌撤退。

  国军第三战区发觉日军撤退后,于8月20日下令各部跟踪追击。第三战区各部队接到命令后,派出小部兵力与撤退日军穷追不舍。8月29日,日军第13军主力均已到达金华、兰溪、武义地区,第11军的竹原支队也已返回南昌。根据日军大本营的指令,第13军决定留第22师团并配属7个步兵大队固守诸暨、浦江、兰溪、金华、武义、义乌、嵊县地区,以此为前进基地,“保持对第三战区再进攻的态势”,一旦发现修复机场,可从此发动进攻;也能对这一地区掠夺重要的战略物资--萤石。据日军获得的资料,该地区萤石的蕴藏量约为350万吨,仅武义一地即占90%,且是远东少有的优质萤石。为此,日军主力掩护第22师团接替这一地区的警备任务,加强防御设施。9月10日全部接替完毕。其他部队9月底前均回到原驻地。至9月底,除金华、武义及其东北地区外,其余浙赣铁路沿线均被我军收复,浙赣会战结束。此次会战,日军集中9个师以上的兵力,经苦战虽实现了预定目的,但也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师长毙命,总伤亡数据日军战史记载共17148人。

  (作者彭远汉系江西省景德镇市社科联常务理事、江西省景德镇市新四军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抗日战争纪念网特约通讯员、《江西档案》特约通讯员;陈强系浙江省永康市公交公司原总经理)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