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初夏的阳光格外暖人。在市区东塔岭4栋111号一座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简易低矮的砖瓦平房里,一位刚刚从医院出院回家、身体十分虚弱的老人躺在床上。见到市区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们的到来,老人努力地想坐起来答谢,已是无能为力。老人有点愧疚地举起青筋如爬虫、干枯如树枝的右手,搭在前额上,向着志愿者们敬起标准军礼。老人的右手久久不愿放下,眼里分明滚动着激动的泪花,眼神里是感动,是欣慰,嘴里嗫嚅着:“谢谢……谢……你们……来看我……”“爷爷,我们来迟了,要说谢谢的应该是我们!您老是抗战功臣!是老英雄!我们向您敬礼了!”志愿者月亮姐姐来到老人床前,俯下身子,紧紧握住他的手,把嘴巴凑近老人的耳朵,大声地对老人说。看得出,老人更激动了,握着志愿者的手更紧了,口里想要说什么,却兴奋得始终没有说出话来。
病床上这位即将油枯灯灭、风烛残年的老人,叫黄雄轩,1924年10月27日出生在今新宁县麻林镇。还是在他四、五岁的时候,父母先后去世。他从小就成了孤儿,是好心的叔叔把他带养大。黄老十四岁那年即1938年,为了响应国家与民族抵御外侮、抗击日寇的召唤,主动参军报国。在经过3个月的紧张集训后,黄雄轩跟着孙立人、廖耀湘跨过国境线,来到缅甸,参加中国远征军。为了保障美英法等同盟国援华抗战物质,通过滇缅公路,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内地抗战最前线,他们汽车连经常冒着日寇昼夜不断的炮火封锁,冒着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的危险情况,稳健地驾驶着大卡车,把粮食、药品、枪支、大炮等大批抗战急需物质,日夜抢运到云南边境。
“滇缅公路,是世界援华物质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是中国内地抗战物质补给的生命线。日本鬼子为了切断滇缅公路援华物质补给线,派出无数架次飞机,几乎每天24小时从早到晚不停地轰炸,炮弹爆炸声震耳欲聋,响个不停。我父亲是运输兵团重炮营驾驶员,营长是湖南平江人。好几次,敌人的炮弹就在身旁炸响,我父亲几次差点连命都掉了!”老人的儿子黄少锋介绍说。
“我父亲所在的师,师长先是杜聿明,后任师长是孙立人。在部队过野人山最苦难的时候,好多好多战友牺牲了,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还好,我父亲命大,总算保住了一条命!”
“1950年,重庆解放。我父亲所在部队在成都向解放军投诚。随即,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我父亲所在的部队火速开往东北,跨过鸭绿江,打击美国狗财狼。当时,中国刚刚解放,经济非常落后。我父亲这些国民党投诚过来的兵,连军棉衣都是以前国民党部队的,只把帽徽肩章什么的扯掉,换上解放军帽徽肩章,就直接进入朝鲜作战。1950年的冬天,朝鲜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志愿军穿没穿的,吃没吃的。但是他们保家卫国、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决心和意志却丝毫没有动摇。上甘岭战役打得惨啊!我父亲是运输连的,常常冒着激烈的炮火,给前方将士送水、送干粮、送枪支弹药。真是九死一生啊!”
归国后,黄雄轩被分配到哈尔滨黑龙江省公安厅下属的佳木斯市劳改农场工作,仍然在汽车运输队,担任过副队长。1956年6月回到邵阳,在新宁县湘运汽车公司开车,直到1984年退休。
临别,老人紧紧拉住志愿者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爷爷,您老人家安心养病,我们端午节一定还会来看您的!”
(注:本文由李志明授权抗日战争纪念网独家刊登,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