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报道 > 通讯员之声 > 通讯员稿 > 内容正文

高擎爱国大旗 ——我读《岳阳楼记》
来源:《岳阳日报》2016.6.21 ◎作者:李真微   2016-06-25 15:01:02

  岳阳楼是泼墨于江南的一幅画,是吟诵于洞庭的一首诗。建筑家读它,叹工艺之奇,楼台之伟;美学家读它,赏岸芷汀兰,颂湖山壮丽;军事家读它,赞扼潇湘之咽,斩长江之浪;史学家读它,感时势之沉浮,悟历史之兴替;政治家读它,念国运之盛衰,怀民生之忧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举起一面旗,一面爱国的大旗,一面民族精神的大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名句,然而全文重心却是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说不论处在什么地位都应该忧;“进亦忧,退亦忧”,是讲不论处在怎样的人生际遇也都是忧。那么就没有乐了吗?有,那是在天下人乐过之后,隐含的意思是现在还不是享乐的时候。这话显然是侧重对“庙堂”人士说的。它上承《离骚》的“哀民生之多艰”,下启今天的“为人民服务”,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一脉相承。上世纪 60年代,我有幸聆听过胡耀邦的一次讲话,他说:“我们共产党人,有两碗饭,一个一碗;只一碗饭,你先吃。”这是老一辈革命家对这种精神最现实最朴素的诠释,半个世纪过去,至今音犹在耳。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他的信仰就是希望国家强盛,人民安宁。他写《岳阳楼记》正是被贬邓州的时候,他当时提出的十项改革措施,不仅没有被朝廷采纳,反被宰相吕夷简趁机排挤出了京师,跌入了命运的低谷,所以有“不以己悲”的文句,表明自己不会因此折翅于自己的理想。他忠诚于自己的信仰,一生恪守清廉,在京城时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肃然称治,民众有口皆碑,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尔后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严于治军,构筑堡寨,固守边防,使西北局势转危为安。范仲淹这样践行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尝求”的“古仁人之心”吧。先忧后乐就是他在这信仰支配下的人生理念。于是我把《岳阳楼记》解读为范文正公信仰的宣言,应该不为牵强,而且应该是最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取向。

  促使我这样去思考的原因是当今现实,是美好但又十分严峻的现实。说美好是因为国力确实强大了不少,人民生活也提高了不少;说严峻是不少人在疯狂追求金钱的时候,信仰失去了,理想崩塌了。信仰萎缩,则私欲膨胀,理想崩溃,则恶念横流。官员的贪腐有的陷入塌方式深渊,讨官要官,买官卖官,公权力商品化、私有化,还何谈信仰?权欲钱欲成为永远填不满的黑洞,有了钱就炫耀式挥霍,买德国豪车,法国名酒,到韩国抢化妆品,到日本抢马桶盖,仅去年一年,中国人在日本购物就花去800亿,足足能造两艘航空母舰,又何谈理想?忘记了甲午之战的丧权辱国,忘记了79年前南京被屠杀的30万同胞。岂不知东瀛之国却在膜拜战犯亡灵,为之招魂。用一句老话说,世界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列宁说得好:“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看看我们城市的房屋吧,扎了多少密密麻麻的防盗网,我们保卫自身安全的意识是必须有的,那么国家的安全呢?能够说这只是高层的事,与我无关吗?我们热爱和平,但是万一发生了战争呢?你能够拿着那抢购来的马桶盖当盾牌去抵挡侵略者的枪炮子弹吗?小事,也要放到大背景中去审视吧。

  人,是要有精神的。现在有一股思潮就是“过好你自己的三万天”,认为无论辉煌的人生和平庸的生存,最后都归于“空无”。这完全是从人的生物性来看的,而抛弃了人的社会性。试问,岳飞与秦桧,戴安澜与汪精卫都同归“空无”了吗?没有,民族永远怀念着自己的英雄,鄙视那无耻的叛贼。

  范仲淹站在岳阳楼上,看着从汨罗江澎湃而来的不只是江流浩荡,更有屈子的爱国之魂,民族精神之魂,慷慨沉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唱。——斯文传千古,留韵壮东风。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