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刘树梅
抗日英烈刘树梅(1885—1940),男,又名刘锡章、刘运献,号树梅,原籍沅陵县凉水井镇原张家坪乡上道理村挖断垭组。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沅陵县辰郡中学(现沅陵县第一中学前生)。1911年在湖南省长沙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同盟会会员。1912年公费赴美国学习财经专业,1917年毕业于美国欧柏林大学获学士学位。后又入哈佛大学学习,并于1920年拿到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勤工俭学继续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多所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方大学任教。北伐胜利后,到国民政府税务和盐务部门供职,先后任四川省、福建省盐运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刘树梅对蒋介石掌控的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极为不满,愤然辞去国民政府的所有职务,创议“公务员毁家纾难”,带头捐献抗日经费3000余美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抗战政策,还向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倾其积蓄,资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斗争,在沪积极从事抗日活动。同年,刘树梅由林伯渠等介绍吸收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并被任命为“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崇明地区负责人之一。
1938年3月18日,日寇侵占崇明,沦陷后的崇明岛上,许许多多不愿做亡国奴的崇明青年拿起武器,开展武装反抗日本侵略军的抗日斗争。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中共苏北地区的地下党组织根据崇明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相继派出中共地下党员踏上崇明岛,领导各支游击队的武装抗日斗争。当时,作为“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崇明地区负责人之一的刘树梅来到崇明,担任一支游击队的指导员,秘密活动在崇明中部排衙镇周边地区。
1940年2月16日,刘树梅等在从事抗日武装活动时,忽然遭袭,腿部和腹部连中两弹。身负重伤的刘树梅被战友们秘密转移到上海中国红十字会医院疗伤,后终因救治无效而停止了呼吸和心跳,终年54岁。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刘树梅为革命烈士,其遗骸后迁葬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刘树梅从辛亥革命志士到共产党人,直至为国捐躯,走过了不寻常的路,家乡人民永远怀念这位抗日英烈。
2012年10月15日,抗日英烈刘树梅的外孙女陈斌及外孙女婿龚光荣从上海来到湖南省沅陵县史志办,寻访其外祖父刘树梅故地。两位70多岁的老人代表外祖父及后人探访家乡故地、寻根问祖。经史志办工作人员寻访,找到了烈士故乡。其后人曹英平等情系家乡,倾情家乡的教育,着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弘扬刘树梅的爱国精神,激励家乡多出人才,特捐资设立创办“刘树梅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张家坪九校品学兼优的学生。
刘树梅奖学金每学期奖励学生一次,一年两次。由张家坪九校具体组织实施及每次奖学金受奖学生的评选、发放。
刘树梅奖学金发放仪式
通讯员:沅陵县 向显桃 供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