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珍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将军的3件档案资料,包括一张陈纳德本人的戎装照片、一封陈纳德亲笔签名致杨森的英文感谢信和感谢信的中文译件。照片中的陈纳德一身戎装,英姿勃发。历经60多年后,照片虽已泛黄,还有一些折痕,但陈纳德将军的形象依然十分清晰。
陈纳德送给杨森的亲笔签名照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3年9月6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康麦斯。据相关资料记载,应宋美龄之邀,陈纳德于1938年8月在昆明市郊筹建航校训练中国空军,协助中国对日作战。日本政府得知此情况后照会美国政府,要求在华的美国空军人员立即离开中国。迫于外交压力,陈纳德回到美国后,开始以私人机构名义,替中国政府招募飞行员。1940年11月,美日关系趋于紧张,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纳陈纳德的建议,同意退役人员以志愿航空队的名义去中国协助抗日战争。
陈纳德致杨森的感谢信
1941年8月1日,由陈纳德组建的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成立了。因其队徽系“插翅飞虎”,“飞虎队”(Flying Tigers)的绰号便不胫而走。1942年7月,“飞虎队”被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成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骨干力量,1943年3月又被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除了协助中国对日作战外,“飞虎队”还飞越喜马拉雅山,从印度接运战略物资到中国,以突破日本的封锁,史称“驼峰飞行”。
陈纳德致杨森的感谢信译文
1943年的一天,“飞虎队”的一架轰炸机在执行任务时失事,迫降到杨森防区。当时,担任国民党第二十军军长、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的杨森,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部下奋力营救机上人员,并以优厚待遇将机上人员礼送归队。
陈纳德将军对杨森及其部下的义举非常感动,遂于1943年12月31日给杨森写去一封感谢信,并附上一张自己的戎装照片。陈纳德致杨森的英文感谢信译文写道:“杨森将军钧鉴:敝军轰炸机在贵处附近失事,厚承将军营救该机上人员,并赐隆遇,敝军将士闻之均深感奋。谨申谢意,并请钧安!”“今谨奉上纳德近照一张,藉留纪念。”
据有关史料记载,截至抗日战争结束,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共击落日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1945年7月,陈纳德离开重庆回国时,山城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欢送场面。当时有媒体报道称:自从马可·波罗以来,没有一个外国人像陈纳德将军那样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
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将军病逝于纽奥斯勒基地医院,终年65岁。美国国防部以最隆重的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他的墓碑正面是英文墓志铭,镌刻着他所获得的各种奖章;背面用中文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这是阿灵顿公墓中唯一的中文文字。
(图片来源:南充市档案局馆藏档案。原载2006年4月7日《档案大观》第6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