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通讯员之声 > 通讯员稿 > 内容正文

世纪老人 抗战一兵——记百岁老兵李友顺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通讯员 谢家俊   2016-12-11 14:18:27


图为志愿者寻访李友顺老兵时的情形

图为老兵佩戴政府颁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照片。

  在四川省乐山市中区某敬老院,住着一位年逾百岁的老兵,名叫李友顺。

  1944年,正当而立之年的李友顺被抓了壮丁,随后被编入滇西远征军。老兵今年已102岁,是志愿者迄今为止在乐山境内找到的年龄最大的一位抗战老兵。

  抓壮丁加入滇西远征军留下儿女一走就是11年

  个子不高、略微瘦小,但身体却十分硬朗——这是志愿者见到百岁老人李友顺的第一印象。

  李友顺于1914年9月出生于乐山市中区,入伍前在家务农,同时也帮人干活当一名挑夫。1944年,李友顺到市中区马鞍山送粮,回家途中在凌云乡附近被抓壮丁,强行征召。“当时我们就被关在嘉峨师管区,之后坐船、坐车经泸州和重庆,最后到云南楚雄交兵。”李友顺老人回忆到,他刚刚被抓去嘉峨师管区时里面只有几十人,等到被送走的时候,人数已经近千。

  抵达楚雄,李友顺进入滇西远征军的队伍,被编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军76师独立运输连3排3班,而与他一同被抓壮丁出去、家住市中区九龙的方德安则被编进了担架连。“我们的军长叫王凌云,师长叫夏德贵。”提到当年的情景,这位百岁老人至今记忆依然深刻。

  李友顺老人讲,被抓壮丁时,他的家里还有母亲、妻子和一儿一女,其中,大儿子还不到6岁。而这一走,他跟家里就断了联系,等到他再次回家,已是11年后……

  为前线送炮弹物资匮乏草鞋要自己编

  进入运输连后,李友顺所在连队在云南保山被交给正式部队,从此随部队奔走在滇西的各个前线运送物资和弹药。从保山到龙陵,从龙陵到芒市,再从芒市到滇缅边境的遮放镇,哪里有战场,他们就往哪里去。

  “我主要是给前线运送炮弹,一颗就有25斤,一次送三四颗,得用扁担挑着走。”李友顺告诉记者,当时前方作战急需炮弹和弹药,他所在的连队就一趟趟地来回送。据李友顺描述,他所运送的炮弹直径约10厘米,长度至少40厘米,是直径105mm的榴弹炮,这是当时战场使用的主要炮弹。“一门炮三四个士兵打,发炮的时候大家都要趴在地上,后座力大、声音响。”李友顺回忆到。

  穿着黄色的军衣和草鞋,李友顺所在的运输连为部队送了一批又一批物资,除了炮弹之外,还有药品和生活物资等。“而且我们的部队那时候穷,物资少,我们的草鞋都要自己动手编。”李友顺说。

  侥幸躲开日军轰炸时隔11年终与家人团聚

  李友顺告诉志愿者,相比前线作战的士兵,运送物资的危险性低很多,只是途中山路难走、道路太窄、条件艰苦而已。

  虽然说起来轻松,但战场毕竟凶险。在一次外出运送炮弹时,李友顺所在的营地就遭到了日军的突然轰炸,李友顺和战友侥幸躲过。等他们一行归来时,才发现营地早已炸毁,一名相识的炊事兵也被炸死了。“战友死了,我们还要去帮着找棺材……”

  1945年夏,李友顺所在部队从芒市折回龙陵时,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我当时只想着,终于不用再挑炮弹了。”回到保山部队大裁兵,李友顺便离开了部队。没有收入,便在川滇交界地带帮人做短工、挑东西,攒了一些小钱后开始卖杂货、卖药材维持生计。

  1953年,李友顺从云南寄出的信送回了老家。“信寄的地址还是犍为县河咡坎,属于现在的井研县磨池镇,爸爸外出太久了,记的还是十几年前的老地名。”李友顺的大儿子李树清当时已经成长为十几岁的少年,得知父亲还在世,全家都喜出望外。

  得知家人安在,1955年,李友顺在时隔11年后终于回到家中,一家团聚。

  思维清晰打打小牌敬老院里安享晚年

  2014年9月,李友顺度过100岁的生日,如今,老人住在敬老院里安享晚年。

  虽然年过百岁,但老人的身体非常硬朗,晚年的生活也丰富多彩。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告诉志愿者,李友顺老人身体一直不错,饮食也挺规律,空闲时,还会和敬老院的其他老人一起打打小牌。

  最让志愿者惊讶的,还是这位百岁老人清晰的思维和记忆:老人不仅对自己所在的部队、番号、长官记忆清楚,还能清晰说出自己在战场的经历。像他这么大年纪了,连抗战时期随部队去过的地方都能记得地名,很不容易。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