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谁也不曾想到,由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进逼湖南,湘西边陲的一个小县城沅陵,突然变成了战时湖南省省会临时所在地。
随着湖南省政府搬迁到沅陵后,江浙和本省大批难民涌来湘西避难,部分省属机关、工厂、学校亦迁沅陵,一时城镇人口倍增,机关林立。县城人口激增,医疗短板显露出来。于是,中央医院沅陵分院、军政部七十七后方医院、湖南伤兵医院、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湘雅传染病医院及湘雅护士学校、仁术卫校、第九战区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云集沅陵。
1938年12月,湘雅医学院在沅陵的东树湾(即东城湾)增设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开始分院没有电灯,晚上来了急诊,马灯、手电筒一齐上,剖腹术、截肢术、难产产钳术或剖腹产术等照常进行。”
而战争仍在继续,军民伤亡惨重,白衣天使们全力抢救。屋漏偏逢连夜雨,1939年春夏,当地霍乱大流行。病人“上呕下泻,失水严重、如骷髅般”。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和湘雅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便用竹板、木板当病床;输液瓶不够,以灌肠筒代替,方才压制住霍乱。
这些历史照片记下了当年湘雅医学院沅陵分院、湘雅传染病医院及湘雅护士学校、仁术卫校的白衣天使们在抗战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救死扶伤抢救伤员的片断。
(感谢中南大学档案馆黄珊琦副研究员提供照片)
通讯员:沅陵县 向显桃 供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