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报道 > 通讯员之声 > 通讯员稿 > 内容正文

老兵发现记: 个子最高的老兵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通讯员:谢家俊   2017-05-01 09:03:02

  朱敦(姑且以身份证姓名为准)老兵,是乐山志愿者寻访到的老兵中个子最高的一位。初见朱敦,笔者的目光就被其高大魁梧的形象所吸引——已年过九旬的老人,身板高大挺直,无半点佝偻之态,无论行走、落座,地道的军人做派!志愿者的到来,令朱敦老兵十分高兴,将自己的从军经历徐徐道来:

  我原名叫朱明照,投诚解放军后用的朱登,身份证上印的是朱敦。安谷乡是我的出生地,到我8岁时,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只好投靠嘉农乡的外婆。外婆是佃农。

  那是1944年阳历10月,我在嘉农乡盐溪口被抓了壮丁。壮丁队伍有1000多人,全部双手反背,手腕处用绳子捆住,步行押往水口乡交嘉峨师管区,师管区是专门接收壮丁的地方。师管区接收后,每人发了1套军棉衣,是灰色的。晚上睡觉无被子盖。1000多人又从水口步行,押送到成都,途中休息当官的就叫大家席地而坐。到了成都双流坐飞机,飞机不大,只能坐二、三十人,是单(层)翅膀的,飞到了云南驿机场。在云南被交给53军130师389团2营2连。军长周福成,师长王理寰,团长朱道源,营长叫欧阳,连、排长记不得了。先是在楚雄等地方训练了一段时间,开始是空手(徒手)训练,后配发一支中正步枪、10匣子弹,每匣装的是5颗子弹、2颗手榴弹。后调驻昆明。

  在昆明期间,发给1件白衬衣、1套军服(下装是短裤)、1双草鞋。在昆明,部队吃的粮食是每次轮派二、三十人到不远处的楚雄去“运回”。我被派去“运”过两次粮食,所谓运,其实就是用自己的军毯做包装工具,先将大米倒在毯子上,然后把毯子的4个角收拢起来,用绳索扎紧口子,每人1袋扛回昆明。

  1945年抗战胜利后,奉命从楚雄坐火车经过河口,进入越南河内接受日军投降,接收日军仓库。后来派到53军在越南办的军事学校进行了几个月的训练,期间提升为上士。1947年随部队开往广州,换乘兵舰,经过吴淞、香港、秦皇岛,最后到达山海关。此后,部队归卫立煌管辖。

  1948年辽沈战役中,随部队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部队投诚。到解放军部队后安排到特种兵后勤政治部警卫营。随解放大军解放大西南,期间部队发给1枚纪念章,1949年解放四川,后又返回东北沈阳从事军垦工作。1950年1月15日,政治部发给一份《革命军人证明书》,1950年8月建军节再发一份《革命军人证明书》。后来分配到榴弹炮营,参加抗美援朝,两年多后,到了1952年,10月回国。后参加工作,先后在峨眉九里伐木公司、川南森工局、大渡河水运局工作,1975年退休。

  年轻时的朱敦

  老兵朱敦

  解放军部队发给的证书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