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空军幼年学校(即中正预校的前身)是1939年国民党政府在四川都江堰(原灌县)蒲阳镇成立的,主要为抗战培养空军预备人才。
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原名灌县)东北10公里的地方,在急流滚滚的蒲阳河畔,有一片林木繁茂、花草遍野的台地。现在,这里是人民解放军的两所医院。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空军幼年学校(简称空幼)就设在这里。
幼年空军学校标志
学校仿苏美空军预校模式,效仿前苏联“纳西莫夫”少年海军学校的模式,招收小学毕业或初中肄业的学生,1939-1945年在四川蒲阳镇招收的学生共6期,约2100人。
1941年空幼三期招生,1944年空幼五期招生。由于战乱等原因,现存校友1400多人,分居在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泰国等地。
由于家乡处在日寇烧杀抢掠的敌占区,多数同学连寒暑假都不能离开校园,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结下了深深的兄弟情谊。1949年,四川面临解放,空军幼年学校也于这年夏季迁往台湾屏东东港大鹏湾。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鉴于当时的形势,前苏联派驻中国的空军总顾问帕尔霍明科向中国航空委员会建议,是否可以效仿前苏联“纳西莫夫”少年海军学校的模式,从抗战长远考虑,设立少年空军学校。建议得到了包括周恩来、叶剑英、张治中、白崇禧等国共人士的赞同和支持。1939年,中国航空委员会决定成立少年航校,并命名为“空军幼年学校”。留美回国的教育家汪强先生担任教育长,学校定址于山清水秀、远离战火的四川省灌县(今都江堰市)的蒲阳场。
航校面向全国招收十二岁至十五岁的高小毕业生,接受严格的训练,为长期抗战培养空军后备人才。从1940年到1946年,“空军幼年学校”共招收了六期学员二千一百余人,学员遍布祖国各地和海外。今天,当年的风华的少年,后来有的成为空军飞行员、民航飞行员和空军将领,有的当了著名科学家、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的是艺术家和企业家。
幼年空军学校校歌
空幼校歌歌词:
崇墉九仞,必厚其基;峻岭千寻,必登自卑。惟我空军,岳岳英姿;下俯云汉,上接虹霓。咨尔多士,朝斯夕斯;论年则幼,用志不歧。宏尔造诣,正尔威仪;德与时进,学与岁驰。毋自暴弃,毋用诡随;邦家阢陧,望尔匡持。驱除寇盗,海宇清夷;云程万里,远大为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