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纪念报道 > 通讯员之声 > 通讯员稿 > 内容正文

九旬三野战士韩士运见闻录
来源:崔生田 张俊杰   2017-08-31 10:48:30

  抗战老兵韩士运

  口述:韩士运

  整理:张俊杰

  采访地点:老河口市二小对面茶馆

  采访人:崔生田 张俊杰
 

  基本情况简介:

  姓名,韩士运;

  籍贯:光化县人(现在老河口市);

  原所在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四五三零支队;

  原职务:班长;

  复员军人证书编号:鄂换复字第106752号;

  证件颁发部门:湖北光化县人民武装部;

  颁发时间:1955年3月;

  现居住地:老河口市建新街

  抗战老兵韩士运复员军人证明书

  抗战老兵韩士运复原军人证明书
 

  国军杂牌军步调不一 ,正规地方军良莠不齐

  我叫韩士运,1927年3月出生在老河口市建新街一个农民家庭,起小家庭条件不行,常常在街上打短工。

  那时候,日寇侵犯老河口前夕,先是飞机狂轰乱炸,不少城内市民携带财物与孩子往河西“跑老日”。民间流传“蝗虫不过江,皇(蝗)军不过河”,都认为日寇就是“蝗军”飞不过汉江谷城河西一带,我们家世代都清贫,父母都老实本分,不愿意背井离乡,一直呆在河口镇。当时防守老河口的国军正规军素质较好,纪律严明。比如:每次“百年天主教堂”顶部拉起警报,城内人争便先恐后沿着河堤往乡里跑,再通过乡里码头船只渡过汉江去河西避难。而原国民党第五战区城防司令苏新民却带着一帮人全副武装往城内大街小巷跑着巡逻,维持社会治安。一旦遇见回答不出包袱里财务名称的“发国难财”的小偷小摸人群,当即枪毙,以示军纪。

  那个年代,现老河口市张集镇隶属汉江对岸谷城管辖,土匪不少,与地方杂牌军相互勾结,经常趁着国乱吃喝抢夺,干不少坏事。1945年日本人进攻老河口,这个期间,我正在城外牛头山砍柴,保卫老河口的125师只有一个工兵连在老河口前线牛头山做防御工事。当时,头顶有敌军飞机轰炸,地上有大炮打,而他们只有825钢炮,守卫9天后,阵地丢失,日寇乘机占据了攻击老河口镇的制高点。这个工兵连从谷城撤退时,他们架设的2道浮桥被飞机炸断了,自由撤退时有4人被大水冲走。当时,防守老河口镇的45军125师379团英勇善战,但国军正规军与杂牌军缺乏八路军、新四军的灵活作战模式。八路军与日寇对阵作战时,各个军、游击队齐上战场,而国军是一个师团打仗,另一个师团在城内待命,像驻守襄西的122师调入老河口镇支援125师抗击日寇,一直要等上级命令才动手与日寇打,否则宁可在城内转悠,也不管其他师团如何打仗。这些问题在后来我成为国军一员才明白国军之间、杂牌军之间派系很重,彼此缺乏团结,相互之间缺乏支持,一旦枪弹用完,上级又区别性配发武器。因此,长官们不得不有所顾忌,战士们更是不敢主动参战。

  不过,国军中也有正派人,像原国民党第五战区城防司令苏新民见军务处梁家齐处长聚众赌博、吸大烟,消极厌战,立刻带人问责,双方结仇后,等刘峙接替李宗仁担任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将部队撤退到均县(现在丹江口市)草店。一次,苏新民徒步行军中,被梁家齐派人暗杀。事实证明:国军之间的派系因此,人太正直,也不好,乱世容易被人暗算。

  抗战老兵韩士运复原军人证书
 

  城外捡红薯被抓壮丁 云贵剿匪中不顾生死

  1948年,日本投降后,老河口镇百姓生活依旧困难。家里让我到城郊捡红薯,被国军正规军当成壮丁抓走,部队在襄阳被刘邓大军打散。我们起义成为第三野战军战士,后来部队主要进入西南云贵川一带剿匪。

  随着全部不少地区解放,一些西南土匪见风使舵,脚踏数只船,明里靠人民解放军,暗里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勾结,在西南地区搞磨擦,为害一方,成为西南解放区发展和巩固的一大障碍,对这种武装,我们“三野”当然是坚决歼灭。 俗语说:“人是衣裳马是鞍”。土匪不思生产,一切物品都掠之于他人,连服装、鞋帽都不例外。尤其是原国军一些隐藏起来的土匪,服饰与装备更是与众不同。

  韩士运回忆说:剿匪风险性很大,几乎天天都是急行军。一次,在贵州一个山区一个班边野外炊事,一边相互提醒要加强戒备,防止土匪袭击。结果,刚吃完,一股土匪都包围他们班,相互交手中一个班仅剩3个人活了下来,其中就有韩士运一个。

抗战老兵韩士运复员军人证明书
 

  剿匪任务结束,他们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役,连长、指导员与韩士运作为军事骨干负责在国内集训参加抗美援朝战役的战士。以后,又转业安排在贵州铜仁市从事农场工作。

  “文革”期间,又返回老河口老家在光明大队务农至今。谈及过去,韩士运感概地说:西南剿匪刻骨铭心,当时,“打梗米,骂白面,不打不骂‘星星散’(小米饭)。”今天要吃“漂洋子”(饺子)或“翻张子”(油饼),明天又要吃“翘脚子”(小鸡)或“江错儿”(猪肉)。这些西南民谣,都可以见证土匪们暴饮暴食,尽享酒肉佳肴的生活。然而,他们“三野”战士为祖国安宁,常常风餐露宿,甚至连一顿饱饭也吃不上,进山追捕土匪,不少战友付出性命,永远长眠在了西南地区。

  采访结束,我意识到这些抗战老兵包括解放战争期间,西南剿匪老兵,他们那段峥嵘而悲壮的人生经历,警示我们在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当今世界,必须以史为鉴,牢记国耻,励精图治,团结一致,努力打造好“水乡花都”, 努力把老河口建设好,这才是缅怀先烈,传承老革命之魂最好的途径,如此才会壮我国力、国威,才能立于永远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湖北省老河口市抗战研究会副秘书长、老河口市政协特约文史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