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本站动态 > 通讯员之声 > 通讯员稿 > 内容正文

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韦树模烈士故居
来源:李永鸿   2019-07-04 08:34:34


  因对抗战历史的关注,结识抗战烈士后人韦姐。

  应韦树模烈士的曾孙女韦女士的邀请,2019年6月29日前往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东华镇兴华村都兴屯,参观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韦树模烈士故居。

  韦树模故居位于村委会附近,离都兴纪念碑非常近。兴华村虽然距县城只有十多公里,但该村人口较多,且购买力强,商铺林立,种类齐全,与其它镇上的商业规模不分上下。村里原有二十八个姓氏,韦姓是大族。在这个以韦姓为主的都兴屯,1911年农历三月十日、三月二十五日,该村二十八名热血青年分两批坐船下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在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中,该村“四韦”英勇就义,即:韦树模、韦统铃、韦荣初、韦统淮。

  在韦女士的带领下,来到韦树模烈士故居,当地村民称为“炮楼”。这是一所四合院,四合院大门右上角悬挂着“广州黄花岗起义韦树模烈士故居”,故居三层楼高,是当时村里最高的楼房,在二楼、三楼设有瞭望孔及枪眼,以防土匪攻击,至今仍可以看到墙壁上的被子弹打过的痕迹。


  进入四合院,左右、前面建有房子,天井位于四合院中间,在房子的右边原有用青砖砌成的楼梯通往楼上。从外面走进房子正堂,立即感到比室外凉爽许多,中间为客厅,左右为两间卧室,在客厅还留有原来两对太师椅、洗脸盆架一些家具。房子的基座是大青石板,墙面刷白,笔者用手指敲敲墙面,声音结实,墙约80厘米厚度。据亲属介绍,当时是采用广西普遍使用“泥冲墙”而建,据说挖了两张鱼塘的塘泥才冲好此房子墙壁,使用了二千斤黄糖。笔者了解到,以前为了使泥墙结实,常常使用鱼塘的塘泥、石灰、稻草、黄糖、糯米粉、糯米等进行搅拌,然后把搅拌好的泥浆放进预制模板,人工用木棒等工具冲击、夯实。墙面内外均进行刷白,经过这么多年,至今还保持原样,笔者向几位建筑工程师了解,墙面的刷白应为采用喷浆的方式。

  屋顶两面坡为“攒尖顶”小青瓦,两面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屋顶举折出翘,形成如利刀伸展的檐角,屋顶各部分柔,曲线优美。

  看完故居后,笔者来到村委会附近,正好遇上一位七十六岁的老人,逐向老人询问烈士故居大概是什么时候建成的?这位老人告诉我,由于当时没有记载,不清楚具体时间,目前村里健在最年长是一位97岁老爷爷,据老爷爷说:“从他懂事起,这栋楼房就存在了”。而韦树模生于1888年,此楼房可谓历史悠久。

  此故居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见证中国近代农民起义、反帝反封建、北伐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韦树模的爷爷韦承孚参加太平天国起义;韦树模亲弟弟韦萼林(原名韦树棣)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四师第十团第一营长,1927年牺牲在广东五华(今梅州市);韦树模的侄子韦耀华,国民革命军48军173师1033团中尉,于1937年10月牺牲在淞沪会战中牺牲。

  这栋小小的“炮楼”竟蕴藏这么多的历史!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