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提要】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组织建设,适时对青年团进行改造和重建,不断调整优化青年工作机构,建立广泛的青年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青年,引领青年运动蓬勃发展。
▲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01成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
193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在陕北作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明确指示把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改造成为非党的广大青年统一战线组织。共青团中央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决定,立即在根据地开展改造工作,成立了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同时在省、县两级建立青年救国联合会筹委会,以领导自下而上地建立青救会的工作,红军各部队的各级团组织则改为青年队,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成立吹响了号角。
为进一步将全国青年团结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1937年4月12日至17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提出《全国青年救国纲领(草案)》和《中华青年救国联合会组织简章(草案)》,审议通过《目前政治形势与青年救亡运动的决议》,号召“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信仰、不分性别,在抗日救国的目标之下全国青年大联合。”会议决定成立各地青年抗日救亡团体的最高领导机关——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简称“西青救”),并推选共青团中央局书记冯文彬为主任。西青救的成立,实现了共青团由先进青年的共产主义组织向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青年群众的统一战线组织的转变,实现了由秘密的组织和活动向合法、公开的组织和活动的转变,也实现了由无产阶级青年运动向民族解放青年运动的转变,标志着西北地区青年抗日救亡运动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为即将爆发的全面抗战作了青年运动思想上、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成立后,共青团中央正式取消。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并切实加强对青年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1937年7月,中共中央又在中央组织部下设立了青年部,部长为冯文彬。这样,在全面抗战爆发前,领导全国青年工作的机构在中共党内和党外都初步建立起来,从组织上保证了更好地指导全国青年运动,推动青年抗日救国运动的广泛深入地发展。至此,对共青团的改造基本完成。
02“三位一体”青年工作机构的形成
自从共青团改造后,如何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一直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伴随着各地青年抗日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国共两党争夺青年的斗争也有加剧的趋势,仅仅靠青年部领导明显不够,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全国青年工作领导机构,保障和加强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将广大青年和青年组织团结在党的旗帜下。1938年5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青年工作的决定》,要求“县委以上地方党部直至中央,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委内须专人负责青年工作,上级青委要对下级青委的工作给予一定的指导,下级青委对上级党委及青委汇报工作。在中央设立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青委”),由陈云担任中央青委书记,冯文彬为副书记。随后,中共各中央局、分局、区党委、地委、县委先后按照中央要求,设置青年工作委员会,并配备了专职青年工作干部。县以下的党委配备青年委员,支部配备青年干事,全国党内系统青年工作领导机构得以完善,从组织上加强了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
然而中央青委是党内系统的领导机构,不直接指导青年工作,因此,在陈云提议下,1938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西青救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简称青联办),大会通过《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会办事处简章》,选举执委55人,冯文彬为主任,李昌为副主任。这一全国青年运动领导机构的成立,标志着在组织上正式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青年运动的领导系统。大会以后,中央青委、青联办、西青救合署办公,形成了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三位一体的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这保证了党对青年运动的直接领导,在根据地、国统区等不同的地区活动中,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组织名称。
03青年组织机构的精简改造
1942年之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抗日根据地的青救会与青年运动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战胜革命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在中共中央号召下,根据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实行普遍的精兵简政,强调一元化领导,不少地方缩减甚至削弱了青年工作的组织机构。1943年3月,中央决定把青委、妇委等合并到中央民运委员会,成为其下设的四个组之一的青年组,冯文彬为青年组组长。各根据地的青救会与工会、妇联、农会、文协等团体相继合并,组成抗敌后援会或民众抗日联合会等组织,取消青年组织的独立领导系统。
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大批青年干部转到基层工作,青年运动的涣散状态已不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和青年的要求。经过抗战锻炼的广大青年,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青救会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蓬勃发展。为了强化对解放区青年运动的领导,促进全国青年的团结和统一,援助国统区的青年民主运动,争取沦陷区的青年参战。西青救、陕甘宁边区青救会和学联在1945年3月18日联名致电解放区各青年团体,提议组织解放区青年联合会。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于1945年5月3日(中共七大期间)在延安召开成立大会,会议选出筹委会委员24人,冯文彬任主任。这预示着中国青年团体的组织建设将发生一个重大的变化,标志着解放区青年运动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抗日战争的迅速胜利,中共中央决定解放区青年代表大会延期举行,解放区青年联合会也未能正式成立。在此后的四年里,作为党内青年工作的领导机构,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经常以中国解放区青联的名义开展工作。
04青年团的重建
抗战胜利后,解放区的青年工作呈现出涣散状态,青救会组织已不能适应青年运动的发展,不能满足青年政治上进步的需要。中共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在任弼时亲自领导下,中央青委着手研究青年工作,重建青年团的问题被提上议程。1946年8月26日,任弼时主持会议讨论建团问题,朱德、胡乔木等出席会议。经过一番讨论,一致同意重建青年团,并对青年的名称、性质、任务进行讨论。同年9月13日,任弼时主持第二次会议,继续讨论关于建团问题。这次会议,不仅讨论了要不要建立青年团的问题,还讨论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团、如何建团,特别是农村建团等问题。会议一致决定:要建立青年团,但要经过试点。试建青年团工作,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开始。中共中央青委与陕甘宁边区青联一起研究制定了《在陕甘宁试办青年团的计划》,根据计划在延安、绥德、米脂三县开始进行建团试点,并在延安冯庄、丰足火柴厂、延安中学等地首先试建青年团。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青年运动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延安建团试点的成功,不仅打破了青救会后期的涣散状态,还受到了广大青年特别是积极分子的欢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证明了建立青年团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因此更坚定了党中央的建团决心,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试建工作取得了经验。1946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建团文件《中央关于建立民主青年团的提议》,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包括一切先进青年积极分子的组织,提议概括了中央会议研究的意见,阐明了建立青年团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规定了青年团的性质和任务,提出建团的工作步骤和方法,创建工作由点到面迅速铺开。
在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中央青委副书记冯文彬专门讲了建立青年团的问题,刘少奇在做大会总结时,也提到了青年团的问题,他说:“青年团问题,由中央决定后就着手去办。头一步要选择和训练一批青年干部。”中共中央青委在全国土地会议期间(8月下旬至9月20日)召开解放区青年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对应该建一个什么样的团和怎样建团以及建团后应该怎样坚持下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把建团问题进一步肯定下来,决定继续扩大团的试建工作。全国土地会议后,团的试建工作广泛地开展着。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建立过程中都给予了热心关注和重要指导。1948年底,试建青年团的工作在各个解放区普遍展开,并取得很大成功。为中共中央决定正式建团提供了相应的依据,为青年团从试建到全国普遍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1月,正式通过《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延安时期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变化对青年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调整,虽然在特定时期取消了青年团的建制,但是依然保持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扩大了党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引领延安的青年运动成为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和方向。
《团结报》2024年9月12日第8版 作者:张志强 辛 如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