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砥柱中流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美国观察者笔下的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来源:《团结报》 作者:郝平 卢晓娜   2025-08-13 11:35:40

  【精彩提要】

  十月革命后,西方国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度充满忧虑,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与公众对中共的认知。遵义会议后,中共立足中国实际,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进入全新阶段。这一时期,曾有许多美国观察者深入抗日根据地,对中共的抗战与革命展开考察。他们也发现了中共革命理论与实践的独特之处。1937年12月至1938年春夏,美国海军军官埃文斯·卡尔逊曾两次进入抗日根据地。1944年6月,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来到延安,其中有数名外籍记者。他们并非都是美国国籍,但大都代表着美国受众较广、影响力较大的报刊。同年7月和8月,美军观察组分两批先后抵达延安。在同中共接触时,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中共革命的本质是什么?有无希望加强联系,并建立军事合作?抗日根据地的见闻打消了他们的疑虑。这些美国观察者在根据地写下大量报告、书信与新闻稿,引发美国政府和社会对中共革命的广泛关注。

▲1944年11月,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与毛泽东、朱德在一起。

▲美国军事访问团在延安参加劳动。

  “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

  美国观察者发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赋予全新内涵。中共所领导的革命完全基于中国历史背景及现实环境,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发展和应用。首先,中共的革命愿景是领导中国人民获取民族解放、社会变革。其次,中共并不主张摧枯拉朽的革命风暴,而是希望通过稳健、温和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完成革命使命。卡尔逊参观山西八路军总部时,朱德曾明确告诉他,中共并不计划一夕之间就在中国完成共产主义革命。在接受美联社、《基督教科学导报》记者冈瑟·斯坦因和《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毛里斯·武道采访时,毛泽东开诚布公地表示,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共将长期坚持新民主主义政策。再次,中国共产主义的特殊性在于博采了中国传统经典、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及其他文化的精华。毛泽东接受采访时告诉美国记者,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传统经典,或是其他外国思想学说时,中共不会盲目全盘接受或彻底否定,而是会有所批判,甄别其中能服务民族抗战、民众解放的元素。

  中共革命主张的特殊性给美国观察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体现出中共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发展。在经过深入观察了解后,美国观察者认识到中共主张的是“中国自己的共产主义”。斯坦因曾同毛泽东长谈12小时,毛泽东向他详细讲述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内在发展逻辑。斯坦因也真实感悟到,中共切实关心的是中国现实问题,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并非热衷于理论迷信,而是将之视为捍卫民族独立、实现社会解放的思想武器。他发出这样的感慨:“马克思主义已然中国化了。”

  “延安是中国未来的缩影”

  美国观察者发现,中共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抗战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主要体现在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上:第一,落实“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农业政策;第二,实行公私兼营,鼓励投资与自由贸易;第三,建立互助组和农业合作社,动员、整合分散的劳动力及劳动资料。在各自的书信、新闻稿及报告中,观察者们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1938年4月底,卡尔逊第二次来到抗日根据地。他参观了延安,取道榆林考察了绥远、察哈尔等地,并再次造访晋察冀根据地。卡尔逊此次考察历时半年,足迹几乎遍布中共每一块根据地,至武汉沦陷后离开中国。他惊喜地发现,自第一次深入根据地至今短短数月间,中共实行的各项政策已取得显著成就。卡尔逊力赞道:“双交双减”将地主与农民紧密团结,“这是最鼓舞人心的巨变,更是一大创举。”卡尔逊特别提及自己同毛泽东的谈话。毛泽东明确表示,中共鼓励私人企业发展,也欢迎外国人基于平等互利原则在华投资。目睹这些的卡尔逊兴奋不已,他在给罗斯福的信中作出比喻,根据地就是“新中国的试验田”,而中共便是在这片沃土上耕耘的“急先锋”。

  卡尔逊离开后,至记者团与美军观察组到来时,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已取得可喜成果。最初,美国观察者对自己看到的景象大惑不解,认为这似乎偏离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但很快,他们便从亲身观察和与毛泽东的谈话中得到了答案。在接受福尔曼采访时,毛泽东坦言,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经济政策确实曾效法苏联。但抗战爆发后,中共调整了经济政策,目的便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地主、私营企业家的支持,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美国观察者发现,中共温和灵活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取得了丰富成果。它激发了群众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根据地的经济水平。同时,崭新的经济政策保护了不同群体的利益,使社会动员取得突破性进展,也促进了中共组织建设的发展。斯坦因认为,普通民众之所以支持甚至加入中共,是出于最朴素切实的原因——中共从日寇铁蹄下解放了他们,又带领他们实现社会改革。

  在美国观察者看来,这正是根据地现代性的体现。《纽约时报》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在给妻子邱茉莉的信中写道:“边区并不是一个英勇人民被封锁、禁锢的悲惨之地。恰恰相反……这里的人和事都比中国其他地方更加富有生气,一切都是那么朝气蓬勃。他们满怀信心,认为自己就是中国的未来。”爱泼斯坦甚至作出这样的预言:“延安就是中国未来的缩影,下一个十年将证明这一点!”

  “中共是可信任的坚定盟友”

  抗战时期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辉煌成效。这些新发现颠覆了美国观察者对中共形象的认知。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发声,向美国政府及公众介绍真实的中共。卡尔逊在寄往白宫的信中便表示,中共将成为美国“可信任的坚定盟友”。为此,他建议美国在为国民政府提供援助的同时,也向中共提供一定支持。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也建议美国高层,应进一步增进同中共的联系与合作,向中共提供武器与经济援助,使中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更大的潜能。

  观察组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高层的远东战略决策。毛泽东在欢迎美军观察组致辞中讲道:“事实胜于雄辩,真理高于一切,外国人的眼睛总有一天会亮起来的。现在,果然慢慢地亮起来了。”在美国政府内部有识之士的推动与中共的积极配合下,美军观察组和中共军队展开了涉及情报战、心理战、营救美军飞行员等多方面的军事合作。1944年11月15日,罗斯福在给卡尔逊的回信中写道:“我企盼并祈愿,我们同‘所谓’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能迅速步入正轨,并取得真正进展。”中共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共的国际形象,改善了中共的外交环境。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同时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一步步探索与发展的历史。随着时代变迁,中国共产党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内涵,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创新,展现着强大的真理力量与时代价值。

《团结报》2025年7月3日第8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