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林海雪原》中描写的那支英雄部队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谁会想到这支部队曾经是八路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呢!它的来历还要从1944年发生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上的一次汪伪海军起义谈起。
刘公岛位于山东威海东部5公里的海面上,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1940年,汪伪海军部成立的威海要港司令部就设在刘公岛,司令为海军中将鲍一民。该司令部直接指挥华北各地伪海军。岛上共有500余人。
为了加强对威海卫汪伪海军的控制,日军在要港司令部内设立了辅导部,一方面掌握着司令部的军政大权,另一方面对练兵营的水兵、轮机等科目进行辅导。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伪军的投诚、起义事件不断发生,刘公岛上的日军加紧了对伪海军的控制。他们把辅导部设在岛上一个制高点的一幢豪华的英式别墅内,这幢别墅有一个独立的小院,它居高临下,可以俯视要港司令部、练兵营、栈桥、码头以及海上舰艇的活动情况,监视着伪海军的一举一动。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对伪海军的行动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
在日军的控制和监视下,以鲍一民为首的伪海军军官对日军的旨意唯命是从,而对伪海军士兵,却进行严酷的压榨和盘剥。他们从士兵身上搜刮钱财,打骂、侮辱士兵的事情司空见惯。海军士兵对这些家伙恨之入骨。
1944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各战场已开始了局部反攻,胶东军区从8月到10月,连续发动了夏季和秋季攻势,攻克日伪据点124个,前锋直逼烟台、威海等城市,日伪军在八路军隐隐约约的炮声中,惶惶不可终日。在刘公岛上,日军过往的军舰多了起来,时常可以看到舰上有十六七岁的小鬼子;日军还把提督府门前的两门炮拆下带走,这说明日军的兵源和资源都已经枯竭。岛上的伪军官们也感到一种不祥的预兆,开始为自己考虑退路,他们不断将岛上的财物托“海祥”军舰南运,为将来逃跑做准备。
此时,在刘公岛上受压迫最深的练兵们,已经意识到日军将面临失败的结局,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起义。他们的领导者是练兵营卫兵队少尉队长郑道济。郑是山东烟台人,生于1908年,毕业于葫芦岛航警学校,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在国民党海军第三舰队教导队任中尉队副。“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海军南撤,他没有随队南下,留在胶东加入了国民党山东独立旅姜黎川部,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后因看不惯姜部的领导作风而离开。1942年秋,他到刘公岛加入了汪伪海军,其目的不是为了卖身降日,而是寻找暂时存身之地,等待时机,施展抱负。
除郑道济以外,练兵营4个上士班长连城、毕昆山、李仁德、刘国璋,以及“东海”交通艇中士副艇长王文翰等都有强烈的起义要求。他们组成了领导起义的骨干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密谋和准备,郑道济等人将起义的日期定于1944年11月5日。这一天是星期日,按照规定,岛内的官兵可以出岛游玩,出岛的船上午8时开,11时返岛,下午1时开,5时返岛。日伪军官们像往常一样三三两两地相继乘船出岛。上午7时30分,连城和毕昆山来到码头,装作看热闹的样子,夹杂在人群中,暗自观察日伪出岛的人数。下午开船前,两人又来到码头,继续观察情况,发现又有伪尉官数人出岛。下午1时30分,郑道济按原计划将起义骨干及部分练兵集合于练兵营第二兵舍,正式宣布起义。他站在床板上,高声说:“弟兄们,中央军已经快要打到威海了(实际上是八路军在戚家庄打了一个伏击战),我们中国人决不当亡国奴,决不听敌人摆布,我们再也不受鬼子汉奸的欺压了,我们要拿起武器,消灭日本鬼子和汉奸,为我们的父老兄弟报仇。我们要杀出刘公岛,岛外有队伍接应我们,出去配合中央军打鬼子。弟兄们都是爱国的热血青年,愿意打鬼子的勇敢地站起来……”大家纷纷站起来,群情激昂地表示要跟日军战斗到底。
起义后,郑道济将部队编为3个突击队,分头行动。
第一突击队在毕昆山和刘国璋的率领下直奔日军辅导部,站岗的伪兵郭小嘎听说起义了,也迅速加入了进来,他们先奔值班室,将值班日军砍毙,又将在栈桥上钓鱼的3个日军击毙。经过搜查,辅导部再无其他日军人员,练兵们将缴获的十几支日本手枪和两挺轻机枪送回练兵营。
第二突击队在连城和崔大伟的率领下向要港司令部接近。他们佯装找人,说通门岗,径直奔向值班室,将值班的伪少尉军官丁尔为击毙,占领了司令部。
第三突击队在郑道济的率领下冲向西炮台派遣队,他们冲进炮阵地下面的窑洞里,说服守卫士兵加入了起义队伍。
与此同时,起义队伍还解放了伪“中华海员养成所”的海员,海员中有50余人参加了起义行动。下午5时,为了对付从威海回来的日伪军官,郑道济等人进行了周密的布置,连城带人埋伏在栈桥附近,两挺轻机枪交叉瞄准栈桥。
5时30分,从威海开回来的交通艇“日生利”号徐徐靠上栈桥,伪装带缆的崔大伟、许传礼、刘秉义、冯醒雄、张玉亭、张树和等十几名起义练兵,腰里暗藏手枪,紧密注视着上岛的日伪军。回岛的日军有7人,伪军官有基地司令员李玉昆、军需课长周尔康、副长王景和等十几人,像往常一样,他们按照军阶的高低先日军后伪军依次走上栈桥,每一个日伪军官身后都有一个起义的练兵跟随。当走在前面的日军快到栈桥末端时,连城突然开了一枪,发出了动手的信号,跟在日军和伪军官身后的练兵们纷纷举枪射击,顿时枪声大作,日军和伪官一个个应声倒地,没有被打死的日伪军官企图逃跑,埋伏在栈桥下面的练兵们一拥而上,将其全部消灭。至此,刘公岛上的日军和伪军官大部被歼。共计日军17名,伪军官上校1名,中校2名,少校1名,尉官和个别反动老兵10余人。司令鲍一民听到枪声后慌忙藏在暗室里,起义军几次搜索都未找到,使他侥幸逃脱。参谋长孟铁樵负伤,也躲藏起来侥幸逃命,事后二人被日军押往威海进行处置。起义的练兵无一伤亡,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傍晚,起义的练兵们开始打扫战场,做着离岛的准备工作。郑道济等把部队进行了重新编队,共编成8个队,每队约40人,分别由连城、毕昆山、李仁德、刘国璋、王文翰等人担任队长。把海员和部队家属也进行了组织和清点。6时许,人员开始登船。由于人员、物资太多,登船缓慢,直到次日凌晨1时多才登船完毕。随后,包括部队、家属、海员在内的600余人,分乘“同春”、“日生利”、“东海”等舰船以及23号内火艇,缓缓地驶离了刘公岛,向威海港的北口开去。11月6日7时左右,起义部队在双岛港西海岸登陆。
在起义期间,郑道济等人对胶东半岛的形势并不十分了解,总以为威海外围地区已在国民党军队的手里。其实,进入1944年以来,胶东地区除了少数地方在汉奸赵保原的占据之下外,其他地区已经连成一片,成为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他们登陆的地方已是抗日根据地的边缘了,这里已经建立了革命政权。郑道济等人对八路军的政策不了解,不敢贸然加入,他们决定按原计划向牟平进发,寻找国民党军队。
起义部队登陆后,即被胶东半岛中共地方党组织获悉,他们很快报告了八路军东海军分区。不久,军分区也从威海地下党处获悉刘公岛汪伪海军起义的消息,决定争取这支抗日的队伍。为了预防不测,军分区派出文西独立营于7日拂晓前占据了通往牟平的必经之路双林前村附近的高地。
当起义部队到达了双林前村时,八路军立即派人与他们联系,说服他们参加八路军。经过一番工作之后,郑道济等人同意参加八路军,但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愿意加入八路军,服从命令听指挥,但不是缴械投降;二是队伍不拆散不改编,干部不受训;三是家属要给予妥善安置。
八路军东海军分区敌工股长辛冠吾接见了起义部队代表连城。辛冠吾说:“你们在刘公岛杀掉了鬼子和汉奸,出来抗日,干得好啊!我们非常敬佩你们这种英勇行动。你们今后有何打算?”连城说:“我们把队伍拉出来就是为了抗日。”辛冠吾接着说:“你们在这种形势下,毅然决然反正抗日,迷途知返,这是远见卓识的行动。但是,你们要知道,在现在中国的土地上,真正抗日的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你们若是真正想抗日,那就应该参加八路军。我这次来是代表胶东军区首长和东海军分区首长欢迎你们参加八路军的,你们的意见怎么样?”连城把事先拟定的三个条件逐条谈了出来。辛冠吾听了很高兴,对连城解释说:“你们参加八路军是光荣的反正,当然不是缴械投降,队伍肯定不拆散不改编,你们放心好了。至于干部受训问题,你们可能听了敌人的反动宣传,思想有顾虑。八路军对干部主张培养提高,恐怕到了时候你们自己会要求受训的。关于家属问题,不仅能妥善安置,而且会安排得比你们想象得要好。”辛冠吾接着说,“我们八路军说话是算数的,说到做到,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双林前这个地方靠海太近,仍然是边缘区,为了安全,应当迅速转移。你们先回去准备一下,7点钟向根据地开进。”
刘公岛汪伪海军起义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胶东半岛,传遍了全国。胶东《大众报》社印发了《号外》,上面的大标题格外醒目:“威海卫刘公岛伪海军六百人反正”;延安新华社也播发了“刘公岛伪海军六百人反正”的消息;美国旧金山电台也转发了这一消息。《新华日报》也作了长篇报道,题目是《我军事政治攻势下山东威海卫——刘公岛伪海军反正》,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1月10日,起义部队到达了文西县院东村。11日下午,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刘涌、政治委员仲曦东宴请了起义的领导成员和骨干分子。11月22日,东海军分区在文西县召开了命名大会,把起义部队编为“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支队”,郑道济为支队长,下辖4个中队。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海军支队”成立后,胶东军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支部队尽快改造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军区领导认真分析了起义官兵的情况:他们大多是来自平津一带的失学、失业的青年,年龄在20岁左右,涉世不深,思想比较单纯,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喜欢学习,愿意接受新思想。同时,他们经历过平津的沦陷,亲眼见过日军对家乡的蹂躏,也受过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他们参加伪海军是由于生活所迫,听信了日伪的欺骗宣传。他们在岛上的时间长的有两年,短的只有3个月,大多没有参加过日军的“扫荡”和“讨伐”等活动。从这些情况来看,他们的思想转变不会有很大的困难。但他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国内的抗日形势不了解,对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策不熟悉,有些人甚至认为要抗日就要参加国民党军队。同时,在他们身上还存在着反动军队的习气。针对这些问题,军区领导统一了思想,确定以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作为团结、教育、改造这支队伍的指导思想,帮助他们端正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认识,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之成为真正的人民武装力量。
经过了半年多的磨炼,“海军支队”官兵们的思想觉悟、劳动技能和作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期待着能有机会接受战斗的检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驻青岛的日伪军在国民党的授意下拒绝向八路军缴械投降。为了收复国土,给国民党以有力的回击,八路军决定消灭青岛一带的拒不缴械的日伪军,“海军支队”奉命向青岛开进,配合主力部队,攻打即墨县城。
即墨县城驻有日伪军2000余人。8月25日,进攻战斗打响,“海军支队”担任第二梯队。战斗持续到午夜,“海军支队”奉命运送弹药,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地完成了任务。次日凌晨,在主力部队攻破了城东门、西门,战斗向纵深发展的时候,“海军支队”接到命令,突入县城,参加巷战。26日午后,驻青岛的日军坦克部队前来增援,“海军支队”进行了英勇的截击,但因缺乏重型火器而奉命撤出战斗,转向灵山一带。通过这次战斗,“海军支队”官兵得到了锻炼。
9月中旬,“海军支队”驻防莱阳西水沟头,补充了500名新战士,支队扩编为两个大队,一个警卫中队,共约1000余人。10月21日,部队奉命开赴东北。1946年1月,部队又扩编为两个团(缺两个营),一个警卫营。国民党发动内战以后,从1947年2月到1948年11月,“海军支队”分批开赴前线参加东北作战,分别编入一纵、六纵、独立第八师、铁道纵队、炮兵等部队。脍炙人口的小说《林海雪原》中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就是以这支部队中一个小分队的队员们为原型塑造的。
在解放战争后期,“海军支队”的干部、战士几经改编,有一部分官兵回到山东成立了“山东胶东军区海军教导队”,到1949年5月,已拥有学员500余人,辖有“海鹰”、“海燕”2艘炮艇,并有了自己的训练场所。人民海军诞生后,这个教导队和散处在各部队的原刘公岛起义人员陆续调到海军,被分配到舰上或领导机关工作,真正实现了建设人民海军的夙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