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
1、关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毛泽东从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强调过的重要思想。他指出:“阶级斗争改变上层建筑和社会经济制度,这仅仅是为建设、为发展生产、为由农业国到工业国开辟道路,为人民生活的提高开辟道路。”(《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20日)
1949年,在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提出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城市并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26—14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以至于占领一个城市好几个月,生产建设的工作还没有上轨道,甚至许多工业陷于停顿状态,引起工人失业,工人生活降低,不满意共产党。这种状态是完全不能容许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上确立的时候,毛泽东对中国20世纪的历史进程作了一个大致的划分,上半个世纪搞革命,下半个世纪搞建设,并宣布从那时起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就是搞建设。他说: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们的任务转到什么地方?转到搞建设,率领整个社会,率领六亿人口,同自然界作斗争,把中国兴盛起来,变成一个工业国。(《毛泽东在济南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8日)
2、关于科学技术
毛泽东综观世界一些国家的强国之路,深知欲达到强国之目的,必须采用最先进技术。他明确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3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毛泽东把提高国家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称作一个伟大革命,叫技术革命,曾把它同社会政治革命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说:“我们国家要建设,就要有技术,就要懂得科学,这是一个很大的革命。没有这样一个革命,单是政治改变了,社会制度改变了,我们国家还是一个穷国,还是一个农业国,还是一个手工业、手工技术的国家。”(毛泽东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20日)
在其他场合,毛泽东还多次谈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我们是农业国,工业化要很长时间,要半个世纪。革命成功是一个条件,但是还有一个条件,这就是技术革命。(毛泽东会见南斯拉夫议会代表团时的谈话,1957年9月29日)“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二、提出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向何处去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关于人民民主专政
1948年9月毛泽东指出:“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这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但不是仅仅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毛泽东文集》第五卷,第1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代表大会、区人民代表大会直到乡人民代表大会的系统,并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但必须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才能适合于各革命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适合于表现民意和指挥革命斗争,适合于新民主主义的精神。这种制度即是民主集中制。(《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关于多党合作制度
我们共产党人对于一切革命的人们,是决不排斥的,我们将和所有愿意抗日到底的阶级、阶层、政党、政团以及个人,坚持统一战线,实行长期合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8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我们这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起来的,但是中国在整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不可能、因此就不应该是一个阶级专政和一党独占政府机构的制度。只要共产党以外的其他任何政党,任何社会集团或个人,对于共产党是采取合作的而不是采取敌对的态度,我们是没有理由不和他们合作的。(《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6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关于政治协商制度
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有人说,政协全国委员会的职权要相等或大体相等于国家机关,才说明它是被重视的。如果这样说,那末共产党没有制宪之权,不能制定法律,不能下命令,只能提建议,是否也就不重要了呢?不能这样看。如果把政协全国委员会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会一国二公,是不行的。要区别各有各的职权。(《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38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党派性的。它的成员主要是党派、团体推出的代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38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关于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第二,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当地政府须设置由当地少数民族的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作为省县政府的一部门,管理和他们有关事务,调节各族间的关系,在省县政府委员中应有他们的位置。第三,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不但不应强迫他们学汉文汉语,而且应赞助他们发展用各族自己言语文字的文化教育。第四,纠正存在着的大汉族主义,提倡汉人用平等态度和各族接触,使日益亲善密切起来,同时禁止任何对他们带侮辱性与轻视性的言语,文字,与行动。(《论新阶段》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的报告)
三、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矛盾?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论述。斯大林甚至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对此,毛泽东指出:“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社会总是运动发展的。在社会主义时代,矛盾仍然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动力。”(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3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这样,就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04-2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我国现在的社会制度比较旧时代的社会制度要优胜得多。
总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义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我们今后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继续解决上述的各种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04-2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
毛泽东指出:原来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对于建立发达的工业国和落后的农业国这一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与经济文化落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4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四、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分两个步骤、两个阶段
1、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步骤
毛泽东在1955年10月的七届六中全会上说,将来的趋势如何?趋势就是:大约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约在50年到75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形成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雏形。
1964年1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同志在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的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就比较完整的概括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转引自周恩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63年9月6日)
2、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时间
早在1957年3月,毛泽东还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没有多的生产就没有好的生活。要多少年呢?我看大概要100年吧。分几步走,大概有十几年要稍微好一点;有二三十年就更好一点:有个五十年可以勉强象个样子;有100年那就了不起了,那就和现在大不相同了。显然,毛泽东没有明确提出“三步走”的概念,没有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确定下来,但“几步走”的发展战略设想成为邓小平同志的100年不动摇,到下个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基础。
3、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五、提出尊重价值法则,大力发展商品生产
1、尊重价值法则
毛泽东很早就认识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早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就写下了这样的笔记:“不以规律为计划的依据,就不能使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的作用发挥出来。”(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1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进入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方面,斯大林讲了许多理由。商品生产有没有消极方面呢?有就限制它嘛!(《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4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2、发展商品生产
必须肯定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有积极作用;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4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关于商品生产,他说:“现在,我们有些人大有要消灭商品生产之势。他们向往共产主义,一提商品生产就发愁,觉得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没有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还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不懂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生产的作用的重要性。这是不承认客观法则的表现,是不认识五亿农民的问题。在建国初期,我们利用商品生产团结了几亿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有了人民公社,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更要发展,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4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商品流通的必要性是共产主义者需要考虑的。必须在产品充分发展之后,才可能使商品流通趋于消失。同志们,我们建国才九年就急着不要商品,这是不现实的。只有当国家有权支配一切产品的时候,才可能使商品经济成为不必要而消失。只要存在两种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是极其必要、极其有用的。(《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4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4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六、提出统筹兼顾,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1、工业与农业并举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的比例要加重一点。加重的结果怎么样?加重的结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重工业也可以积累,但是在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下,轻工业、农业积累得更多更快些。(《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总之,要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中央要巩固,就要注意地方的利益。(《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无论只顾哪一头,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无产阶级专政的。这是一个关系到六亿人民的大问题,必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反复进行教育。(《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30-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党和非党的关系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自力更生和对外交流的关系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积极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长处,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开展对外贸易和交流。(《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七、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人民内部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毛泽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他对当下矛盾的形式、性质、解决方法等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当然,敌我问题也是一种是非问题。比如我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些内外反动派,究竟谁是谁非,也是是非问题,但是这是和人民内部问题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是非问题。
在一九四二年,我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按照我们的经验,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正确的方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04-2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但是人民内部的问题仍将层出不穷,解决的方法,就是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这样一种方法。(《给黄炎培的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1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八、提出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没有集中和统一是不行的,但同时必须想些办法扩大民主,使人民敢于讲真话,敢于批评。人民的政治情绪能够得到合理表达,人民跟政府的关系,领导者跟被领导者的关系,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将是一种合理的、活泼的关系。(《毛泽东传1949-1976上》第65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第54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九、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
在文化建设上,毛泽东同样提出了建设性的论述,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当然,实行“双百”方针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标准和前提,为此他提出了“六条政治标准”:“我们以为,根据我国的宪法的原则,根据我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和我国各党派历次宣布的共同的政治主张,这种标准可以大致规定如下:(一)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三)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四)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五)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七卷,第2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十、提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等执政要求
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他说:“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38—14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他对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有深刻认识:“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第54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