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抗战时期,毛泽东科学论述了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核、基本构成要素争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思路,成功解决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过程中如何确保先进性的历史课题。
[关键词]抗战时期;毛泽东 先进性 思考
[作者简介]汤涛(1973一),男,安徽l临泉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党的先进性是党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是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准。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对党的先进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科学论述了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核、基本构成要素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思路,在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里成功解决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过程中如何保持先进性的历史课题。
一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复杂的国内外和党内外形势既为毛泽东进一步解决党的先进性问题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抗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问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当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同时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力量和态度,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也是纵横交错,彼此纠缠。在政治舞台上活跃着的三种基本政治力量,即共产党、国民党和试图引导中国走上欧美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中间势力,围绕着怎样进行抗日战争以及战后中国往何处去等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中国共产党要想在这种环境下发展壮大自己,就必须实现并保持先进性,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克服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以胜利地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
但是,在党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党内对什么是党的先进性,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清醒和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左”倾教条主义者,他们从本本出发,认为判断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在于党员的阶级构成,一味强调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这就完全忽视了党长期处于农村环境,党员的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成分很少的实际情况。此外,在革命形势的把握上、在敌我力量的对比分析上,在革命战略、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上、在党内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等问题上,“左”倾教条主义者也都存在着严重的错误。遵义会议之后,党在军事上、政治上陆续纠正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从而使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工作取得了伟大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党内对于历次“左”右倾错误,特别是对王明“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还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风气,还在党内严重存在着。同时,全国抗战爆发以后,虽然党员数量有了大幅增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党员在组织上入党的同时,还不能在思想上完全入党,表现为政治上的左右摇摆,组织上的自由散漫。这些都需要党进一步把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解决党的先进性问题。
与此同时,形势的发展也为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一,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党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全党的统治,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断发展壮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这就使得毛泽东能够站在总揽中国革命全局的制高点上,系统进行中国革命理论尤其是党的先进性问题的研究,系统对党的先进性的内在核心、基本要素和基本保障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其二,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深入思考和解决党的先进性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党成立后的十多年间,党经历了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又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的两次历史性转变。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战爆发以来失败和成功的丰富的经验教训,成为一个在政治上日渐成熟的政党。其三,全党理论素养的加强和思想路线的端正,有助于毛泽东深入思考和解决党的先进性问题,也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执行毛泽东正确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相对来说是稳定的,延安云集了一批颇有造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这对于毛泽东在思考解决党的先进性问题颇有助益。1941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通过这次整风运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左”倾教条主义者在党的先进性问题上的一系列谬误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并增强了改正这些错误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二
作为党的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和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准,党的先进性体现予党为完成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之中。在全国抗战时期,党实现先进性的具体表现无疑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并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局限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而是以其战略家的雄魄,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党的先进性的最本质层面。终其一生,毛泽东都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但是,在毛泽东心中,革命并非目的,而只是实现特定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种手段。对此,毛泽东曾于1945年6月17日有过明确舶阐述。他指出,近现代以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互相配合,相互援手,使中国沦于贫弱的悲惨境地。而“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从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上来考察党的先进性,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先进性的基本内核,才能从纷繁芜杂的社会历史进程中找准党的先进性的历史方位。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判断“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在指出党的先进性基本内核的同时,毛泽东还进一步阐明了党的先进性的基本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俱由基本内核外化而来,它们辨证统一,共同构成党的先进性这个复杂的统一体。这些基本要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阶级基础的先进性。政党的阶级属性,从根本上决定着它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决定着其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毛泽东认为,自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在中国的逐步出现,中国数千年超稳定的封建性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大规模的重组和整合,无产阶级逐步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因其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联系而决定的组织性与纪律性,被三座大山残酷压迫而决定的无比坚强的革命性,与农民天然的联系性,以及居住地的集中性,无可争议地取得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作为它的先锋队,党必须时刻注意巩固自己的无产阶级阶级基础,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值得指出的是,在此问题上,毛泽东彻底抛弃了“左” 倾教条主义者一味只强调党员的工人阶级成分的做法。他认为,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强调从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相反,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国情,必须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早在瓦窑堡会议时,我党即注意到,“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标准。应该使党变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布尔什维克的战士。”而在抗战胜利前夕,党的七大党章更是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就很好处理了党的阶级性、群众性与党的先进性的关系问题。
其次,理论指南的科学性。先进的阶级性为党取得革命领导权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然而,要想使党真正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还必须拥有科学的理论指南,还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指导。针对此前“左”倾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特别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行动指南,并非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具体论断,而是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只有这样,这一科学理论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在抗战时期,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努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这也是党实现自身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再次,正确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及对它们的贯彻执行。党的纲领是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它向全世界公开说明了党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对于党的团结一致、始终一贯的活动有重大意义。然而,仅有纲领是不够的,党还必须根据各个历史阶段的情况,科学地确定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路线、政策和策略,并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来将其变为现实。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纲领及在其指导下该党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何种作用,代表或符合哪个或哪些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因此,正确纲领的提出,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以及对它们的贯彻执行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必要条件。如果说前两大构成要素为党的先进性提供了内在依据的话,那么这一要素则为党的先进性提供了坚实的外在保证和实践基础。
最后,群众基础的广泛性。人民是党实现先进性的依靠力量。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人民群众又分为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两大层次。前者是党所产生和依托的阶级力量,决定着党的阶级性。后者是党所代表和依靠的广泛的社会力量,决定着党的代表性。广泛的代表性是保持先进性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党只有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与认可,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完成党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毛泽东同志一向注意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他再次强调必须坚决纠正“左”倾教条主义者脱离群众的“孤家寡人”的政治策略,充分依靠群众,以“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打垮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更是进一步明确指出;“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c 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而要想取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他强调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三
全国抗战时期,毛泽东不但正确阐述了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核和基本构成要素,而且也提出了确保党的先进性的基本思路。
首先,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历史任务,制定相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奋斗,是党实现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党成立后不久,就确立了自己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明确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但是,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没有形成一条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没有弄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手段、道路、依靠力量等根本问题,这无疑有损于党的先进性的取得和保持。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十八年来,党的建设过程,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过程,是这样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是这样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之正确处理或不正确处理密切地联系着的。”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党的政治路线不正确,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会后退一步。因此,他致力于在理论上和政治路线上清算“左”的错误,创造性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并针对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了具体的斗争策略和方针政策。不仅如此,毛泽东还针对党的许多干部还不善于正确运用政策和策略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在全党加紧进行策略教育,克服干部把问题简单化的现象。这就大大提高了全党制定和运用政策和策略的水平,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其次,“从思想上建党”是解决党内无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保证。中国是一个现代工业经济极其弱小的国家,工业无产阶级虽然战斗力很强但人数很少,而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却占到人口的绝大多数。由于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特殊性,党的组织大部分长期处于农村环境中,党内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占了很大比重。同时,在党成立初期,有相当一部分党员是来自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而非工农群众。这就构成党员成分复杂并且存在着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同党必须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一尖锐矛盾。面对这一难题,他紧紧抓住无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突出强调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着重强调了以无产阶级思想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在延安整风中,他进一步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用无产阶级的面貌去改造党、建设党。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倡导并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再次,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组织基础。我们党从一开始就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建党初期的几个章程,对于党的组织机构的建立与活动的规定,都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使它从成立的时候就形成了集中统一的领导,保持了全党的团结和统一。1937年5月,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了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提出“要党有力量”,就要“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1938年10月,毛泽东明确把民主集中制概括为“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谁破坏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四个服从”作为民主集中制的一项基本原则写入了党章。与此同时,毛泽东还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他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正确贯彻党的路线,就必须按照“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建设一支宏大的干部队伍。抗战全面爆发后,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干部,培养和造就大批干部成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他号召各级党组织广泛地培养和选拔干部。为加强干部的教育工作,1939年2月,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干部教育部,统一领导延安各学校和全党在职干部的教育工作。8月,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其中把“加强对党的各级干部的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干部的政治水准与工作能力”,作为巩固党的重要措施。在正确干部路线的指导下,到党的七大时,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到120万党员,基本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备的宏大干部队伍,为夺取民族革命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最后,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和显著标志。党的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无产阶级党性的外在表现。一经形成,便会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于党和党的事业,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在毛泽东看来,党的优良作风是党思想统一和组织坚强的保证,是党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得以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的主观条件,是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因此,毛泽东在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上,始终极其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革命实践中,他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运用于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党风建设理论,使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地从作风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形成了一整套的优良作风和传统。1945 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他还具体论述了这三大作风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并把此三大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