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战时期毛泽东财政思想的基本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它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总方针,实行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并由此形成有关生财、聚财和用财等一系列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研究抗战时期毛泽东财政思想的科学内涵,对于搞好我国当前的财政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抗战时期 毛泽东财政思想 科学内涵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作者简介】刘伟(1981一),男,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教师,硕士。
一、确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实行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
(一)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抗战的目的是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为达到此目的,就要实行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毛泽东审时度势。主张实行“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新的财经政策,以保障抗日武装部队一切必要供给,并和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经济破坏作斗争为目的。在此思想指导下,边区政府贯彻“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战”的政策,边区人民以高度的抗日热情,踊跃交纳救国公粮。对此,毛泽东指出,要对人民的事业采取帮助其发展的适当步骤和办法,使人民有所失同时又有所得,并且使所得大于所失,才能支持长期的抗日战争,否则就不是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而是照旧不变甚至变本加厉的无益于国有益于敌的财政经济政策。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必须发展工业。他说,我们陕甘宁边区的工业建设。也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目的一样。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采取这些政策,首先是根据于革命与战争两个基本的特点。毛泽东提出的战时财经政策,奠定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政策的基础。
(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各个根据地的中心问题,都是经济问题。毛泽东指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是我们确定不移的财政方针。这是毛泽东思想在财经工作实践基础上的重要理论概括。
第一,正确把握经济与财政的关系。是毛泽东财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发展国民经济以增加财政收入。了解财政与经济的关系,首先就要了解经济对财政的决定作用,这是毛泽东财政思想的核心。早在1934年他就强调,从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我们财政的收入,是我们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深刻阐明了经济与财政问的辩证关系,强调了经济的决定作用。他说,在财政经济问题上,应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农民增加生产。然后以百分之十的精力从农民取得税收。这是一种积极的理财思想,它着眼于开辟财源,扩大收入的基础,而不是消极等待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才能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开辟源远流长的源泉。实践表明,陕甘宁边区除1944年略有超支外。1943和1945年两年均有盈余,盈余数分别占预算收入的0.5%和3.52%。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只有生产发展才能充裕财政的道理。同时不能忽视财政对经济的反作用。财政问题是国民经济问题的综合反映,财政政策的好坏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毛泽东说.要制定“有利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财政经济政策及其实施办法”。当然。强调财政反作用的同时,也要反对单纯财政观点。他说,忘记发展经济,忘记开辟财源。而企图从收缩必不可少的财政开支去解决财政困难的保守观点。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第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在公私关系上,就是公私兼顾或军民兼顾。毛泽东说,只有实事求是地发展公营和民营的经济,才能保障财政的供给。只有公私兼顾,才能增加生产,推动边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公营经济,是帮助财政供给两大来源的一个主要基础,如果公营经济继续发展。人民的负担可以减轻,民力也可以得到休养。但发展公营经济的同时,不要忘记人民给我们帮助的重要性。一方面取之于民。一方面就要使人民经济有所增长,有所补充。边区的党和政府,按照军民兼顾的方针,调动军队与民众两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使边区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二、坚持合理的财政收支原则,推动边区建立“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财政体制
(一)生财的思想。
1、根本方针是在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利用外援。抗战初期,边区政府为了恢复民力,采取了 “休养民力”的方针,以外援来支持边区的财政,使边区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极大地休养了民力,二者相辅相成。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边区处在财政供给问题的严重威胁下。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解决财政问题,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他指出要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的外援。为此,边区开展了全体动员从事经济自给的大生产运动。
2、“农业第一”。开展生产自给运动,主要是进行农业生产。毛泽东指出。须注意使我们的思想适合于我们所处的农村环境,必须学会在农村中做经济工作。农村和农业是边区整个经济的基础。也是主体。这个特点决定了边区的经济仍然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农业经济。各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的基本重心应放在发展农业上。
3、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大生产运动成就的取得。除了来源于贯彻毛泽东“自力更生”和“农业第一”的思想外。与财政体制的合理调整也有直接关系。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原则,是大生产运动的体翻保障,它既坚持了原则性。又兼具灵活性;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乱收乱支和违法乱纪的现象,同时也调动了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积极性。毛泽东说。由于农村人力物力都是分散的。我们的生产和供给就采取“统一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统一领导下的分散经营是保障供给行之有效的体制,它适应了农村需要,其核心是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生产、克服困难。
(二)聚财的思想。
l、政府的财政应放在合理负担及有钱出钱的原则上。合理负担、休养民力的思想贯穿在毛泽东的整个财政经济工作理论和实践中。从革命的目的和长期性出发,必须爱惜民力、休养民力,为此在财政上就要合理负担。毛泽东指出:政府的财政应放在合理负担即有钱出钱的原则上。虽在困难时期。仍要注意赋税的限度,使负担虽重而民不伤。而一经有了办法,就要减轻人民负担,借以休养民力。
2、“必须按收入多少规定纳税多少”,实行统一的累进税。农业税是抗日根据地财政的主要收入。抗日根据地的税收充分体现了量人为出和量出为人相结合的原则,在保证抗战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轻人民负担。毛泽东在1940年12月的党内指示中指出:关于税收政策,必须按收人多少规定纳税多少。一切有收入的人民。除对最贫苦者应该规定免征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居民,不论工人农民,均须负担国家赋税。这说明,在存在阶级的条件下,各阶级的负担也要合理,这是我党统一战线政策在财税政策中的体现。统一累进税是根据地税制的一大改革,体现了“有钱出钱,钱多多出,钱少少出”的合理负担原则。
(三)用财的思想。
少花钱多办事从来就是对财政工作的要求。在确定财政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之后,讲合理负担主要是确定合理的收入限度,而节省主要是讲财政支出原则。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毛泽东“节省”思想的涵义是广泛的,它包括:精兵简政、厉行节约和实行经济核算制。精兵简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它和发展生产并行实施,为克服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困难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是抗日根据地财政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厉行节约是抗日根据地解决财政困难的又一个法宝,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在整个抗战时期,毛泽东始终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一项基本方针。厉行节约的基本原则是:不急之务不举,不急之钱不用;急务急用则力求节约,合理安排。建立经济核算制是毛泽东节约思想的具体运用。有了严格的核算制度之后,才能彻底考查一个企业的经营是否是有利的。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成为根据地公营企业建立经济核算制、改善经营管理的行动准则。
三、充分发挥稳定货币和。平衡出入口”等金融、贸易政策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1、边区应有比较稳定的货币。为了同日寇作长期的斗争。毛泽东认为,边区应有比较稳定的货币。他提出边区货币发行的三原则:(1)边区的纸币数目,不应超过边区市场上的需要数量。(2)边区的纸币应该有准备金,包括货物、伪币和法币。(3)边区纸币应维持不低于伪币之比价,这是问题的中心。1939年,由于外援的断绝,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的财政陷入极度困难,金融物价产生了剧烈的波动,摆在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外汇(法币)的管理,以稳定金融物价,并保护和发展生产。而在边区,争取外汇的主要武器是食盐,于是,边区政府采取公盐代金的办法,大量地回笼货币。在毛泽东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经过边区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努力,边区货币最终站稳了脚跟。在支持边区的财政、支援边区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建立独立自主的金融体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平衡出入口”。贸易是组织全部经济生活的重要环节,离开了它,或对它采取了错误的方针。全部经济生活就会停滞,或受到阻碍。毛泽东说,边区应有适当的对外贸易政策,以作货币政策之后盾。出入口的平衡,即贸易的平衡对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对外贸易上的方针是“平衡出入口”。以解决因外援断绝、国民党经济封锁而造成的出人口不平衡问题。1941年,在研究财经问题的过程中他指出,平衡出入口是解决财经问题的决定点之一。抗战时期毛泽东出入口平衡的思想是新中国外贸进出口平衡思想的前身.对我国的外贸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