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砥柱中流 > 开国领袖与抗战 > 毛泽东与抗战 > 内容正文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时的创新发展
来源:解放军报   2016-12-20 09:45:53


 

在抗日战争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同志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撰写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著述和作战文电,实现军事实践与军事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完善结合,使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提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根本方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思想。针对国民党不敢发动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毛泽东提出了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发动了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人民战争。他指出:“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人民完全同意的,战争的进行没有人民参加又是不能胜利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

科学阐明持久战的理论和军事战略总方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军事思想。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撰写了《论持久战》这部光辉著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抗战十个月来的战争经验,科学揭示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及发展规律。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从理论上阐明了国民党政府没有解决的关于抗战前途及战争指导等重大战略问题,回答和解决了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及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这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提出了一整套实行持久战应采取的作战方针和原则,为中国抗战指明了方向。

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加以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游击战争的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以杰出战略家的眼光,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批驳了轻视和反对游击战争的错误思想,回击了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的诬蔑,使人们对游击战争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及其所具有的重要历史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

提出了一系列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创建发展的方针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针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党内妨碍和削弱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进一步规定了党指挥枪,而不允许枪指挥党的原则,加强了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指出:“这支军队要有巩固健全的政治委员、政治工作和党的支部之制度和工作,以保障党的绝对领导”,并开始注重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从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创新发展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深刻的启示:

军事理论创新要把关注民族命运和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抗日战争爆发后,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入侵,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独立,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毛泽东始终自觉地把中华民族的这一最高利益作为根本的立足点和归宿,为拯救民族危亡、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提供军事理论指导。当前,中华民族又一次处于新的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是根本利益所在。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要从有利于国家统一、保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发,寻求军事力量建设的新思路,探索军事斗争准备的新方法,总结军事斗争指导的新规律,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做好理论准备。

军事理论创新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方法论的前提下,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正是由于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方法论对抗日战争进行研究的同时,又不囿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个别论断,才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用以指导抗日战争实践的军事理论,使毛泽东军事思想取得了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方法论,是进行军事理论创新发展的前提。军事理论创新要把坚持和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到一个新境界。

军事理论创新要从军事实践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所以能在抗日战争时期取得不断的创新发展,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毛泽东紧贴抗战实践,探索其发展规律,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形成新的理论体系。新的历史阶段创新军事理论,要立足现有的客观实际,解决当前军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不是脱离现实去空谈一些新名词、新概念。军事科学研究面临的一项紧迫工作,就是不让军事理论创新仅仅成为一种时髦的口号,而是使之真正成为创新的军事实践,化为先进的战斗力,化为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动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