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8月,淮北新四军进行反“扫荡”斗争。图为邳县张楼战斗后,部队在归仁集召开总结大会。
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在鲁南根据地。
抗日战士在战斗中。
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与日顽作战中,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英勇牺牲。图为新四军第四师骑兵队高举“为彭故师长复仇”的挽帐,挥师西进豫皖苏边区抗日。
徐州地区是衔接华北、华中两大战略区,是连接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重要区域,敌顽(注:文中“顽”指顽固执行反共政策的国民党军队)的势力错综复杂,斗争极为艰苦。
根据地军民英勇战斗,开辟了一条连接新四军和八路军并通往延安的秘密交通线。在斗争最艰难时期,根据地军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实行对敌斗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等,最终战胜困难,坚守住这个战略要地。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把主要的压力放在敌后战场,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并实行经济封锁,加上国民党顽固派积极反共,徐州周围又连续3年大旱,并发生蝗灾,农业收成大减,粮食奇缺,各种物资匮乏,根据地缩小,主力部队减员,各根据地进入困难时期,特别是1941年至1942年,困难尤其严重。为了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向抗日根据地军民发出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号召,各根据地军民积极响应,用军民两方同时发动大规模生产这一种方法,克服严重经济困难。
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后,日伪军频繁对湖西、邳睢铜、鲁南等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蚕食”。
1942年,日伪军连续对湖西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3月。日军3000余人“扫荡”巨南根据地,从北面封锁切断了湖西与鲁西的联系。
为打破敌人的分割封锁,湖西地委在军事上提出“敌进我退”的战术指导原则,强调分散和小部队活动,开展敌占区的工作,开辟新区。
1944年8月,新四军第四师主力迁入津浦路西对日作战,经过艰苦的战斗粉碎了日军2000余人的扫荡,迅速恢复萧宿永根据地。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庄与日顽作战中,彭雪枫师长英勇牺牲。
抗战期间,徐州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3231次,他们杀日伪、破据点,粉碎了日伪一次又一次进攻和“扫荡”,有力巩固了抗日民主阵地,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